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为了避免结核产生耐药性,这三个错不能犯

2016-11-01作者:陈媛

262969361_medium.jpg

患上某种疾病后,大家常会问「这病能不能断根」?

其实以现有医疗水平,很多疾病都无法断根。只是这些疾病也分轻重:高血压、糖尿病,只要控制得好几乎不影响生活;而很多晚期癌症,连医生也没好办法。

相比无法断根的病,结核就要好很多,因为可以治愈。当然,「可以治愈」也是有前提的,如果犯了错,也就很难治了。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要小心结核

我国第五次结核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论男女,在 55~60 岁以上年龄段,结核病的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在 75~80 岁年龄段达到高峰。

典型的结核病会有,长期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异常。而老年朋友常有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掩盖结核的症状。

此外,老年人或患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疾病的人,因为免疫功能差,也更容易感染上结核病。

结核能治愈,也可以很难治

在 19 世纪时,结核被称作「白色瘟疫」,可见那时结核是特别恐怖的疾病。

而随着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被研制出后,结核病治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统计,截至 2011 年,将近 500 万患者成功治愈;自 1995 年以来约有 560 万患者康复,同时避免了 2200 万患者的死亡。

绝大多数结核患者,通过半年左右的正规治疗都能根治。但仍有部分结核患者,因为结核杆菌产生耐药,使治疗费用增加数十上百倍,治疗时间增加到两年,甚至最终无法治愈。

想根治结核病,这三个错不能犯

前面提到了,导致治愈率下降、治疗时间和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结核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结核杆菌耐药和患者个人行为有着重要关系,以下三个错误千万不能犯。

错误一:就诊不及时

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在发现身体异常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若一直拖延,可能把疾病传染给家人;同时,身体抵抗力会逐渐变弱,结核杆菌对肺部的破坏进一步加重,以后即使治疗也很难恢复。

所以,当咳嗽、咳痰 2 周以上,伴有低热、乏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结核病筛查。

错误二:用药不规范

在确诊结核后,需要开始抗结核治疗,一般治疗期限为 6~8 个月,这个阶段是能否治愈的关键时期,也是耐多药结核产生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坚持全程用药,不能中断,不能私自减少药量,不能因为咳嗽好转而停药,也不能因为药物带来的一些副作用而私自换药。如果怀疑有副作用的,要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自己的情况。

错误三:生活不注意

结核是个消耗性疾病,治疗期间一定要更加注意营养,注意充足奶类、鱼类、豆制品的摄入。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干重活,适度运动。

良好的生活状态能提高自身抵抗力,更利于疾病的康复。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相关文章

cover
「结核」听起来比较陌生,就像没有经历过非典的人,不知道非典有多恐怖一样。结核病和非典一样都是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只是发病比较缓慢,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结核病患病人数众多,值得我们重视,特别是上了年纪或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朋友。之前健康头条讲过,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当这些人抵抗力下降时,结核杆菌就可能战胜身体的免疫力,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所以,没患结核病的朋友一定要增强自
cover
口水杀人通常都是武侠或者神话剧里才能看到的情节,不过一家英国报刊却报道了一则离奇的新闻:一名 35 岁的乌克兰女警在逮捕嫌犯时被其朝脸上吐了口水,事后得知该嫌犯患有肺结核病。由于发现病情较晚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女警最终因染结核去世。看完这报道,相信很多朋友心都想问:一口口水就能传染肺结核吗?肺结核是不治之症?下面丁香医生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问题。一口口水能不能传染肺结核?结核病又叫痨病,民间也称
cover
丁香医生希望大家不生病、健康又长寿,但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对于健康,我们该有这样的态度:没病时做好保健预防;发现疾病苗子时尽早治疗。但无论预防,还是疾病治疗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特别是对经济条件差的朋友。所以,了解免费治疗政策,省一笔算一笔,也是大家必备的保健技能。丁香医生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核免费治疗政策。结核病爱找老年人和糖尿病人谈到结核,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肺结核,其实除了指甲和头发,
cover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即肺结核最为常见。经过人类医学工作者的努力,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从医学角度上,它可防可治,但如果不进行适当治疗,高达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失去生命。2003 年,一则「花生中的物质可治肺结核」的科技新闻引发了巨大关注,包括英国 BBC 在内许多媒体都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在中文媒体上,这则新闻更是得到了大量传播,许多健康专栏甚至医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