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许多人会在体检时特别做一些筛查项目来预防癌症的发生,胃肠镜就是其中一项。虽然检查不舒服,但是好在可以选择无痛。
拿到报告之后,很多人就慌了神,怎么出现个慢性胃炎?这该怎么办?(报告不会读,参考这里 )
别急,听我来分析。
在中国,大多数的慢性胃炎与一种细菌息息相关,那就是幽门螺旋杆菌(英文简称 HP)。
慢性胃炎在胃镜下,大致可以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国内大部分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与长期、慢性的 HP 感染关系密切,息息相关。在胃中长期定居的 HP,对胃粘膜进行坚持不懈、长年累月的炎症浸润,做破坏活动,导致胃粘膜层的变薄、胃粘膜固有层腺体的减少或者消失,从而导致胃黏膜发生萎缩。
在咱们国家,这个细菌的感染率大于 50%。因此,拿到 「慢性胃炎」 这个诊断时,我们首先要进行鉴别诊断,看看它是否是由于 HP 感染导致的。
有许多医疗机构,在做胃镜的同时,医生就会取一小块胃黏膜,放在一个小试剂盒里,看里面的溶液是否变色,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合并 HP 的感染,这个检测叫内镜下尿素酶测定。正常的试剂颜色是浅黄色的,如果胃黏膜标本放进去,逐渐变成了红色,那么结果的判定就是阳性。
在另一些医院,医生可能会用别的方法来测定 HP,比如碳 13 或者 14 的呼气试验,同样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内镜下尿素酶法还是呼气试验,都会受到一些药物的影响。比如,如果在做检测之前的一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铋剂,或者 2 周内服用过抑制胃酸的药,比如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那么监测结果很有可能会不准,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在判定结果时,也要想一想自己的服药史。上面这两种针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要求在检查前相应时间内没有服用过相关药物。
刚才和大家介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两种方法,那么针对这两种方法,要怎么看结果呢?
1. 内镜下尿素酶测定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胃黏膜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变化,比如胃黏膜上散在的弥漫性的红斑,胃内粘液的增多和浑浊,胃窦部黏膜呈现结节性改变等。因此,具有比较丰富内镜经验的医生通常会结合胃镜下的表现和尿素酶法来更准确地判断 HP 的感染情况。
这个监测的英文表述是:HP URT,我们可以看看出具的报告中,这个符号后面的结果判定是阳性还是阴性。如果是阳性,则意味着感染了。
2. 呼气试验
对于呼气试验的结果判读,通常我们需要知道是 C13 还是 C14 呼气试验。
C13 的呼气试验的正常范围通常是 0~5;C14 呼气试验的结果正常范围通常是 0~100。
检测的结果数值越高,通常而言,误差越小,同时也表明,胃内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数量也越多。
但是,如果数值比较低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存在假阳性的可能。比如,C13 的结果是 5.2 或者 C14 的结果是 104,这种情况下,数值仅仅是高出正常参考值的上限一点,建议可以过一段时间去医院复查一次,排除检测的误差。
现在的网络信息很发达,在门诊上,有很多患者朋友会非常紧张地拿着 「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胃镜报告单问我:大夫大夫,我在网上查了,萎缩性胃炎就会得胃癌,我的胃病是不是很重啊?
其实,即使是萎缩性胃炎,也是有着严重程度的分级的。现在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是日本的 「木村 - 竹本」 分级,根据内镜下胃黏膜萎缩的面积,分为六级,从轻到重依次为:C1、C2、C3、O1、O2、O3。
如果是萎缩范围比较轻的胃炎,比如 C1、C2 级别,通常胃癌的风险不会明显升高;但是,如果是 O2、O3 等广泛萎缩的萎缩性胃炎,尤其是病理结果中提示,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情况,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
如果合并了活动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那么需要及时地做规范的 「四联药物治疗」。
同时,要积极的纠正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尽量的远离 「高盐、腌制、深加工的食物」,诸如咸菜、腌肉、罐头等;少吃刺激、辛辣、粗糙的食物,多摄入新鲜绿色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
还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好习惯,这都是 「保养」 胃的妙招。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要定期的胃镜复查,让医生通过内镜,来判断治疗效果,胃萎缩情况是逐渐好转呢,还是存在某些可疑的变化。
萎缩程度较轻、范围较小的 「萎缩性胃炎」,比如 C1、C2,可以考虑 2~3 年左右复查一次胃镜,如果对于比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同时又合并了广泛的肠化生病变时,比如 O2、O3 级别时,就需要更密切的胃镜随访了,比如一年一次的放大胃镜精查。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病情特点,因此,最好是可以寻求一个专业的消化科医生的分析和帮助,会更稳妥。
此外还有一个建议:幽门螺旋杆菌存在比较高的 「家庭聚集性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亲密爱人和家人。因此,如果一个家庭成员检测出 HP 的阳性,而且也准备治疗的话,建议其他成年的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做个检查和治疗,这样也可以有效预防 HP 的再感染。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可以叫做 「慢性浅表性胃炎」,顾名思义,也就是说,胃炎的程度很轻,也很表浅。
非萎缩性胃炎的原因包含以下两类: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没有造成胃黏膜萎缩的程度,说明很有可能 HP 的感染时间还不是很长,同时胃黏膜的炎症损伤还比较轻微。在这个阶段,如果及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那么胃黏膜的炎症会很快恢复。
2. 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比如长期或者大量饮酒、胆汁反流,或者某些解热镇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扶他林等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等。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就包括停止相应的刺激因素,比如戒酒,停用某些药物,同时短期服用一段时间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胃炎自然就可以恢复。
总之,「胃炎」 并不只是 「胃发炎了」 这么简单!大家也不要一看到 「胃炎」 两个字就想着去服用抗生素消消炎。
通过了我以上的详细解读,相信以后大家在看到自己的胃镜报告中的 「胃炎」,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感悟吧~
不过,更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一下关于 「胃炎」 的病因,从而远离幽门螺旋杆菌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远离生病和治疗。
作者:耿伟
本文经由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贾益君 审核
参考文献
1.Mark Feldman, MD, MACP, AGAF, FACGPamela J Jensen, MD. Gastritis: etology and diagnosis.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gastritis~etiology~and~diagnosis.(Assessed on Mar 02, 2020)
2. Pamela J Jensen, MDMark Feldman, MD, MACP, AGAF, FACG. Metaplastic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metaplastic~chronic~atrophic~gastritis. (Assessed on Jun 13, 2019).
3. Pamela J Jensen, MDMark Feldman, MD, MACP, AGAF, FACG. Acute and chronic gastritis du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cute~and~chronic~gastritis~due~to~helicobacter~pylori. (Assessed on Mar 02, 202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原创文章: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