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中暑,相信大家都有了解:适量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避免高温时段出门、室外活动时做好防晒降温的措施……
然而即使注意到了以上几点,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恶心想吐等先兆中暑的症状,还是中招了。
家中的老年人在盛夏季节,尤其是气温猛然升高的日子里,总会有几位长辈为了节省几度电费而硬撑着不开空调——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不划算,尤其对体弱者更是构成巨大的中暑风险!
另一方面,年轻人贪凉,把空调温度调至过低,甚至低于 24℃,造成室内与室外温差过大,导致出入室内外时身体反应跟不上气温的剧烈变化,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
除了空调温度设置的问题,在使用时不要将空调出风口直接对着人猛吹。为防止吹出的冷空气一直沉淀于室内地板附近,还可以在地板上放一架小型电风扇来促进室内空气对流,避免脚过着冬天,头还在过夏天。
少喝一点、多喝几次、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每天补充 1.2 升左右的水分、起床后以及洗澡前后也记得喝水。
工作和运动造成大量出汗时可以考虑饮用盐汽水或者其他运动饮料,但是建议选择盐分的浓度在 0.1%~0.2% 左右的类型,也不要喝太多。因为一次性狂饮大量水之后会引发人体反射性排汗亢进,从而导致水分和盐分的进一步流失,加重身体缺水的状态。
有部分人群不得不在高温环境(譬如露天)下工作,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健康饮食,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当身体状况不好时,又需要在高温下工作,一不小心就中暑了。
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工作,并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
用人单位也应该尽可能照顾到员工的福祉,尽量缩短持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频度、增加换班人手等等。工作现场也应该提前准备好冷饮料(5℃~15℃ 为佳),除了补充水,也要考虑盐分的补充。
老年人之所以最容易成为中暑的受害者,与其生理特性关系密切。
研究发现年轻时就维持良好运动习惯的老年人具有和年轻人差不多同等程度的热耐受能力。说明锻炼能够延缓体温调节能力的衰退。老年人常年维持适当的运动量,比如一天一次微微出汗的运动,有利于预防中暑。
婴幼儿与儿童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尚不成熟,同样也是中暑的高风险群体。
小孩的表达能力差,不大舒服了也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也不能自己想办法缓解轻度中暑后的症状。因此更需要重点防护,预防关键点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