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到,一个学期的网上授课把孩子们都憋坏了。孩子们都想出去玩耍。现在也进入了三伏天,游泳成为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首选娱乐活动。
家长们一定都知道:游野泳很危险,重庆潼南就发生过一个孩子落水,8个孩子溺亡的事件。
那么是不是室内的游泳馆就安全了呢?是不是报名一个游泳课程,有教练教授孩子游泳就安全了呢?
从江苏一个6岁孩子溺亡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很可能不是这样!
那么游泳馆有哪些需要亡羊补牢的呢?
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参照2020年4月10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游泳场所必须要配备救生员,而不是名存实亡,而不是仅仅配备一个站岗放哨的人,救生员要时时值守,能够识别溺水的情况,能够实施水中救援,能够实施心肺复苏,甚至会使用AED。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溺水的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人在水中大喊和用力的挣扎,而往往溺水的患者可能是安静的,因为只要一张嘴,就会有很多水进入口腔,溺水的患者往往表现是这样的:
什么是合格的救生员呢?从法律法规层面看自然是拿到了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国家把游泳救生员分成了初中高三个等级,我要是游泳馆的负责人,就聘请高级救生员;我要是孩子家长,就送孩子去有高级救生员的游泳场所。
我摘录了部分初级和中级游泳救生员在急救能力方面的要求:
初级游泳救生员:
中级游泳救生员:
溺水事件不是总会发生的,但急救和游泳一样是技能,不练习就会生疏,不复训就会淡忘,所以急救技能要反复训练。急救的知识和技能也不断在前进和进步,不学习就会落伍。
比如:控水早已经被淘汰!
所以如果还在使用控水的方法救人,就延误了挽救生命的机会。因为控水不但延误了心肺复苏,还有可能由于胃内容物的反流导致误吸甚至窒息。任何形式的控水都是错误的!
比如:心肺复苏的流程虽然是 CAB,但溺水的患者要采取 ABC 流程!
我们平时学过的心肺复苏,都在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甚至说单处按压不进行人工呼吸也可以救人,但溺水的患者不是这样,溺水的患者由于是缺氧的问题导致的心跳骤停,所以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一样重要,甚至应该先进行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比如:双人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要采取 15:2 的施救比例!
如果只学过成人的心肺复苏,我们只知道按压 30 次进行两次人工呼吸,但对于一个 6 岁的儿童,我们应该双人采取 15:2(按压 15 次,吹气 2 次)的心肺复苏方法。
比如:普通人可能学过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但救生员要会使用球囊面罩!
球囊面罩不但可以保护施救者,还可以提供更高浓度的氧气,是挽救生命的利器。但球囊面罩配备简单,学会使用一定要多加练习。
游泳救生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中提到的急救装备就有:
急救培训、急救普及,任重道远,
急救设备的普及更是困难重重!
但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无比珍贵!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转载、编译: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