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位想成为名厨的「伤寒君」的故事。
什么?来了两位「伤寒君」?别急,看来在说我们这位「伤寒君」的故事之前,得将这两位「伤寒君」区分一下。
「偶感风寒」、「伤风」、「伤寒腹泻」……相信每一位可爱的中国人肯定都被「伤寒君」复杂的身份搞得晕头转向,那么「伤寒君」到底是个怎样的疾病呢?
其实,这是由于近代医学名词的翻译的缘故。
自从英国人用炮火轰开了清王朝的国门,现代医学也随之涌入,并与传统医学(即「中医」)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医学,其方法论与中医格格不入,由于语言和思维方式迥异,先辈们在翻译这些名词术语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为避免产生一些陌生的新词语,先辈们主要参照《康熙词典》,将一些术语翻译成人们熟悉的而意思又相近的中医词汇,这就造成了现代西方医学和传统中医中「同名不同病」的现象。
中医里面的「伤寒」指外来因素造成身体发热的病症,比如常见的因受凉感冒而发烧就可以称为「伤风」、「风寒」、又或「伤寒」。
现代医学中的「伤寒」仅指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高烧、腹痛、腹泻等症状。
由于都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所以翻译时就用「伤寒」这个旧瓶来装了新酒,于是「伤寒」在中国就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现代医学概念下的「伤寒」,即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想知道更多伤寒的知识?请点击:伤寒健康问答
「伤寒君」体格强悍,意志坚韧,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能力强。
耐低温,水中可以生活 2~3 周,粪便中可存活 1~2 月,可以在冰冻的土壤中过冬,-20℃ 以下长期生活不成问题。
最近,爱冒险的「伤寒君」想和「乙肝君」一起去创业卖烧饼,于是就来到了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理健康证,准备领证上岗开创一片蓝天。
但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笑盈盈地给「乙肝君」盖上了大大的红章,却无情地夭折了「伤寒君」的餐饮梦。
「伤寒君」不死心,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讨要说法:「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为啥我就不能从事餐饮业?」这位工作人员安抚了「伤寒君」的情绪,向他娓娓道来……
「您还不知道自己的杀伤力有多大吧?在 19 世纪 50 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当时还没有治疗伤寒的药物,死于伤寒的士兵是战死的 10 倍之多。
到了 20 世纪初,有位叫玛丽的女厨师,所到之处都引发了伤寒的传播。虽然她自己并未发病,但是却把携带的伤寒杆菌传染给了别人,造成广泛的感染,最终这位女士被终身隔离起来了,以『伤寒玛丽』留名于医学史!」
「您可以通过感染者的尿、粪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和食物,经消化道侵袭人体,造成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甚至可以引发肠道出血或者肠穿孔!所以如果您去卖烧饼,那么岂不是很多人都得遭殃!」
「『乙肝君』虽然也是消化道疾病,但是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性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所以食客们不必担心乙肝病毒『病从口入』。想知道更多乙肝的情况?请点击:乙肝的一般常识
国家的《食品安全法》早在 2009 年就已经规定『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中,不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我不给他发健康证,就属于乙肝歧视,他可以去告我的!」
听完这段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后,「伤寒君」只能无奈地慨叹自己出身不好,打消了卖烧饼的念头。
其实不仅「伤寒君」,还有很多「疾病君」也是被餐饮业拒之门外的!
国家《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 5 种,其中甲肝和戊肝可以通过饮水或者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其他三种肝炎都是非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乙肝不会通过食物或者饮用水传播,也不会在公共场合偶然传播」。有了法律撑腰,「乙肝君」从此可以挺直腰板啦!我国《食品安全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还规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化妆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等专业生产,有毒、有害、放射性作业,幼托机构保育这五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拥有健康证。
健康证的有效期为一年,超过一年需要重新检查。办理健康证时,除了需要进行普通内外科体检、胸部 X 光透视、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外,还得进行粪便细菌培养,主要是为了排除伤寒和痢疾。
如此看来,每一个心灵手巧的厨师都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伤寒君」们肯定有很多苦恼,既然成为不了名厨,也不妨安心地做一个幸福的吃货吧!
本文已通过丁香医生审稿专家委员会的同行评议。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