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常常会收到来自读者的提问,在「更年期系列」文章的评论区里,读者朋友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更年期的困惑。
这一篇文章,丁香医生整理了那些被问及最多的问题,统一回答了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刚好是你想了解的内容?
40 岁以上的妇女,在 10 个月之内,发生两次相邻月经周期长度的变化大于等于 7 天,这意味着已经进入更年期早期。进入绝经过渡晚期的标志则是月经周期的长度,超过原正常周期的 2 倍以上。
并不推荐使用大豆异黄酮保健品。大豆异黄酮提取自大豆,实际的效果不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商家可能会为了「有效」,而在保健品中掺入激素成分,这反倒会出现问题。因为,医生制订的计划中,补充剂量和方案都非常明确,且有监测措施,可以把风险控制到最低。但如果保健品中含有激素,具体的剂量成了不可控因素,很难把握,反倒会增加风险。
因此,健康头条不推荐自己服用保健品来「调理」。如果考虑采用激素治疗,那么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接受严格随访和监测。
豆制品的类雌激素作用,就是因为其中含有「大豆异黄酮」。
其实,大豆异黄酮可以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但它表现出的活性仅相当于人体雌激素的 1/100~1/1000。在人体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也并没有激素替代治疗那样明显的效果。而网上所传的「豆制品会导致乳腺癌」等说法,同样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豆制品本身是非常好的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食用 30~50 克大豆。一般情况下,50 克干豆如果换算成大豆制品,约为 200 克豆腐,大概是半盒的盒装豆腐;或者 800 毫升,也就是大约 4 杯豆浆。照这个量食用豆制品,安全合理。
激素替代治疗虽然有效,但并非人人适用,有下列任一情况的妇女不应该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正在怀孕或怀疑有孕在身;
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
乳腺癌或怀疑存在乳腺癌;
患有性激素依赖性的恶性肿瘤;
最近 6 个月内,患有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患有脑膜瘤(不能使用孕激素);
血卟啉症、耳硬化症,或其他医生认为不适合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情况。
所谓「激素会导致发胖」中的激素,指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激素长期使用会造成食欲增加,以及机体脂肪重新分布,造成脸部圆肿、腹部肥胖等副作用。
但激素替代治疗使用的是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两种激素是性激素,可以帮助维持女性生理功能,缓解更年期症状。
选择合适的雌孕激素组合,其实是可以避免体重的增加,甚至可以减轻体重的。
激素替代治疗的最佳时期一般在 60 岁之前或绝经 10 年内,若过了 60 岁或绝经时间较长后,身体已经适应没有雌激素的灌溉,突然补充,不良反应及风险会相应增大。
那是不是过了 60 岁就一定不能用激素类药物呢?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如果仅仅有阴道干涩瘙痒症状,仍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局部使用软膏。
如果 60 岁之后,仍自觉有更年期症状,先咨询专业医生,结合年龄、症状、检查结果等,医生会进行风险获益评估,做出是否适合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判断。
相关指南并没有对激素替代治疗的设定使用时限,只要能够安全地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就可以持续使用。
对于年龄小于 60 岁或绝经 10 年内的女性,治疗的获益最大。
年龄大于 60 岁的女性是否继续治疗,应从总体风险和获益的利弊分析来考虑。这个任务就交给一个可靠的医生吧。
如果在服用激素替代治疗期间,出现了禁忌症,应该立即停药。
激素替代治疗 5 年内,不会显著增加患者今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治疗持续 5 年后,风险不确定,但即使风险增加,也是很小的。
治疗中,不同种类和不同途径给予雌孕激素,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有不同影响。
所以强调,开始激素替代治疗后,可于 1~3 个月内复诊,以后随诊时间间隔可为 3~6 个月,1 年后的随诊间隔可为 6~12 个月。
若出现异常的阴道流血或其他不良反应,应随时复诊。
对于年龄小于 60 岁且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有绝经相关症状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尽早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在老年妇女中使用,特别是超过 60 岁妇女,则需要进行利弊分析后决定,不推荐仅仅为了预防冠心病等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在近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开始应用雌激素,是会降低妇女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的风险的。
但在绝经 10 年后或 60 岁以后,才首次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确有可能增加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且并不能改善已经存在的认知功能的衰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需要医生指导治疗的原因。
子宫肌瘤
绝经妇女子宫肌瘤患者不是激素治疗的绝对禁忌症,而是属慎用范围。
绝大多数妇女应用激素治疗并不会导致产生新的子宫肌瘤,小剂量的激素治疗也不会促进子宫肌瘤增长。但需注意几点:
1. 子宫粘膜下肌瘤者行激素治疗易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因此,不建议行激素治疗。而浆膜下或肌壁间的肌瘤生长,与激素替代治疗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 雌激素经皮用药的方式较口服更容易导致子宫肌瘤的变化,孕激素口服大剂量较小剂量更容易导致子宫肌瘤的变化。
总的来说,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并不会刺激子宫内膜和子宫肌瘤的生长,是安全的。
乳腺增生
不是激素替代治疗的禁忌症,小剂量的激素替代治疗是安全的,但需排除乳腺癌的可能并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及定期随访。
子宫内膜异位症
合适剂量的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糖尿病
在医师指导下,单独使用雌激素软膏或经皮给药联合天然孕酮,可在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同时,协同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胆囊疾病
推荐采用经皮激素替代治疗,激素经皮透过皮肤、经过脂肪,最终进入血液,并不影响胆囊,也不会额外增加胆囊负担。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