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先别急着喂奶!宝宝夜醒、夜惊,应该了解的针对性措施

2015-09-23作者:小土大橙子

题图-900.jpg

孩子夜醒是最令家长苦恼的问题之一。

夜间随着孩子的哭闹,家长也会不断地醒来。孩子是饿了吗?是不舒服吗?是做噩梦了吗?

首先要知道,孩子夜醒不等于饿了。

夜醒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屎尿、湿疹、冷热变化、白天受到刺激、换环境、家里来人、妈妈开始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子叮咬都可能导致夜醒。

下面就来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改善夜醒问题。

夜醒主要有哪些原因?

1. 生理因素导致

比起成人,刚出生的婴儿刚每次进食吃得很少,一顿吃完 2 小时就会饿。此外,婴儿的睡眠周期也比成人短。这些都是婴儿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

但是,随着婴儿长大,尤其是夜醒还远远没到孩子的饥饿周期,主要原因就不再是饿了。

2. 睡眠习惯导致

抱着或者奶着入睡可能会造成孩子依赖。

如果孩子睡前基本都是在妈妈的怀抱里,嘴里含着美味,很容易认为只有抱着或者吃奶才能睡。这种情况下,醒来哭闹也是难免的。

孩子一醒,家长就塞奶头,无原则一味靠喂奶哄睡,是长期习惯性夜醒的主因之一。

3. 夜惊、噩梦

夜惊:是一种非正常的、意识不清的觉醒,会伴随比较严重的哭闹。

对于这种现象,一般解释是婴幼儿睡眠模式还不成熟,在睡眠阶段转换期间,没顺利过渡就陷于既非清醒也非睡眠的意识模糊区域。

噩梦:噩梦也可能让孩子惊醒,醒来后往往要家长安抚才能继续入睡。

噩梦醒来常见于 2 岁之后的幼儿期,但针对婴儿期来讲,夜惊和噩梦都是非正常觉醒,区分度并不高。

习惯性夜醒,主要是家长的问题

很多孩子每次夜醒都有固定的时间,几乎是「对表醒」,被称为「习惯性夜醒」。

习惯性夜醒一般是由于在这个时间点孩子因为偶然的原因醒过,但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并且延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变成习惯固化下来。

比如家长在夜里 11 点主动喂「迷糊奶」,过不了几天可能会发现婴儿就像上了闹钟似地,主动在这个点醒来,而此前几乎从来不会 11 点醒。

生病、长牙、妈妈上班之后,有一段时间孩子夜醒会很频繁,家长给与安抚也是正常的。但情况恢复后,家长没有及时调整,就可能导致孩子习惯性夜醒。

所以,夜醒并非都是因为孩子有生理需求,还有可能是受到父母行为干预的结果。

插图1-600.jpg

判断原因,才能合理应对

如果不理解孩子夜醒的真正原因,就没办法做出针对性的处理。家长要稍作判断,不要急于用抱或者喂奶制止哭闹,否则这些不合理的干预还可能导致孩子习惯性夜醒。

1. 分析夜醒的类型

频繁夜醒的三种情况:

(1)前半夜醒得多,每隔一小时甚至 45 分钟就醒,后半夜反而睡踏实了。这可能和孩子胀气、消化不良、热、分离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

(2)前半夜有 4 小时以上的长觉,后半夜一两小时醒一次。可能是孩子养成了不好的睡眠习惯,比如不抱、不喂奶就不能入睡。这类情况比第一类常见。

(3)整夜都多。

非正常觉醒的两种情况:

(1)夜惊一般发生在晚间入睡后的 1~4 小时。

(2)噩梦一般是下半夜发生。

2. 注意夜醒出现的时间长短

突然出现的夜醒:往往有生理(长牙、猛长期等)或心理(受惊吓等)上突发的原因。

长期存在的夜醒:一般是孩子先有生理上的影响因素,家长给予了额外的安抚,但后来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

针对原因改善夜醒

1. 生理因素导致夜醒

首先要解决产生问题的生理因素。

尝试白天规律作息,保证白天要吃饱,别让孩子饿醒,还要避免孩子过度疲劳。

2. 睡眠习惯导致的夜醒

如果是睡眠习惯导致的夜醒,家长可以尝试改变孩子睡前的条件。

可以逐渐减少喂奶喂到孩子睡着之后的次数,在喂到迷糊的时候尝试取出,留给孩子自主入睡的空间。

在相对比较容易入睡的时间点,用弱安抚(短暂抱、拍拍)替代强安抚(含奶),再逐渐用不干预(哼唱)替代弱安抚。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家长保持充分的耐心,做好承受一定挫败的心理准备。

3. 夜惊、噩梦等非正常觉醒

夜惊和噩梦更容易发生在具有以下特点孩子身上:

  • 作息不规律、睡眠自主性不强、严重依赖睡眠道具、睡眠偏少;

  • 睡前摄入过多液体,有憋尿情况;

  • 睡前过于兴奋,或父母和孩子互动很少,孩子有焦虑情绪。

如果婴儿夜里惊醒,突然大哭不止,无法完全辨识父母,必要时父母可以开灯或者声音叫醒他。孩子彻底醒来反而就不哭了,有的甚至还会笑。(注:虽然有一些关于睡眠的研究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叫醒孩子,但实际情况中,有不少是叫醒反而缓解了。)

有一些情况下宝宝醒后仍然有情绪,这时家长可以尝试:

  • 用哺喂、抱等方式安抚孩子;

  • 用言语、抚摸进行安抚;

  • 用灯光、声音甚至换个地方进行唤醒;

  • 什么也不做,等待孩子自己度过这个异常阶段(大概会用十几分钟)。

婴幼儿受发育阶段所限,很难完全避免夜惊。爸妈也不用太着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睡眠的成熟,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

插图2-600.jpg

总结

养育孩子很辛苦。孩子睡了,家长尽量也要跟着一起睡,这样如果孩子夜里醒来,大人才有毅力和耐心来处理问题。

夜醒安抚的任务不能都推给妈妈。为了夫妻双方都能休息得更好,可以分工协作,爸爸守前半夜,下半夜妈妈负责照看夜醒。

不同时间节点的夜醒,继续入睡的难度也不同。家长可以从更容易入睡的时间点切入,慢慢改善问题。

比如 1 小时前刚喂过奶,不喂奶就能继续睡的可能性就比较要大;比如半夜就比清晨容易安抚;比如孩子只是哼唧而非大哭,有可能不需要任何安抚,过几分钟就能够继续睡。

总之,小孩子的睡眠没有大人成熟,虽然醒太多是不正常的,但是会醒是正常的。

家长要先转换思路,不要奢望能一下子就解决孩子的夜醒问题。可以试着逐渐改善,慢慢减少夜醒次数,而不是不分原因就想一劳永逸。

责任编辑:Yidan

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相关文章

cover
对于很多新手妈妈而言,婴儿几乎就是一个谜,他的各种小表情小动作总是让家长们不知所措,无处下手。宝宝为什么一直在哭?宝宝这表情究竟啥意思?宝宝到底是吃饱了还是又饿了?......其实,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某些行为变化或表情,来判断孩子到底想干什么,这就是他们独有的「婴语」。今天,我们就请朱笑婕老师来给我们揭秘婴儿的语言。朱笑婕老师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刚开始她也是无比茫然,在慢慢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信号
cover
一、在睡前过度刺激宝宝、逗宝宝宝宝出后第二个月,清醒时间开始变长,视力和听力也慢慢变好。这时候宝宝不会完全回避刺激了,睡眠问题也就开始凸显了。对于四个月以内的宝宝来说,他们不具备屏蔽与睡眠无关信息的能力,也没有精力从各种刺激挑出与入睡有关的信息。所以即使宝宝很困了,依然会「被迫」醒着。 这个时候宝宝会出现入睡困难、长时间哭闹、过度兴奋等难以入睡的情况;即使睡着之后,宝宝也容易频繁醒来哭闹,小睡很
cover
小宝宝的睡眠问题,是全家的大问题。只要宝宝睡不好,谁都别想睡个整觉。实际上,宝宝很多睡眠问题,都是爸妈造成的。宝宝的睡眠受爸妈影响,宝宝睡不好又反过来影响爸妈,陷入了恶性循环。为了让大家早日摆脱睡眠魔咒,我们请来了睡眠咨询师王荣,给大家科普一下 4 个「破坏」宝宝睡眠的行为,让大家少踩一些坑。不要在睡前过度刺激宝宝、逗宝宝新生宝宝的视力和听力都很差,这极大帮助了他们回避了来自外界的光线、气味、声音
cover
—宝宝就该从小自己睡,对大人孩子都好,还安全!—我家宝宝本来就睡得不好,分开睡可不得更闹腾?说到宝宝要不要分床睡,也许你听过很多不同的建议,却依然觉得很纠结。其实这个问题往大了说,反映的是文化差异,往小了说,就是不同家庭的育儿风格。今天我们邀请来 IMPI 国际婴幼儿睡眠咨询师陈桑老师(大家更喜欢叫她「大满」),她会从各个方面分析分床睡与合睡的利弊,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合睡有什么好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