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想要「散养」孩子没问题,但是也要有规矩

2016-07-06作者:陈实

题图900.jpg

育儿圈现在有两个很有画面感的词:「散养」和「圈养」。

很明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育儿理念,大家对于「圈养」的态度基本上比较一致,都抱有或多或少的批判;但对于「散养」这个理念的理解,却有着而比较大的不同。

今天我不想对「散养」下一个定义或单纯的批判、支持,只想说说我看到这个词时产生的一些看法。

家长怎么那么累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对宝妈宝爸面对自己新生的宝宝激动万分,想让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宝宝:我们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快乐地做自己。

宝宝开始会说话、会走路了,宝爸宝妈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不压抑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想填鸭式地喂养,于是教会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有时一边玩一边吃,一顿饭能吃上一两个小时,食物也常洒得满屋都是。爸妈都由着孩子,只是跟着打扫,饭菜凉了帮着热。

在玩耍方面,他们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想玩什么玩具就给拿,想出去玩就陪着出去,有时候孩子玩疯了不肯回家,他们也不忍强迫孩子回家,只能焦急疲惫地等着。

哄睡则是每天都头痛的事情,有时候孩子玩性大发,宝爸宝妈只能不时提醒「是不是该睡觉啦」,然后陪着熬到孩子玩累、玩困。

宝爸宝妈内心有隐隐的疑惑:

孩子快乐就好,但是我们怎么那么累呢?有时候在尊重孩子天性的时候,我们自己却好像不快乐。

当宝宝上了幼儿园后,这个冲突更加激烈。老师反应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任性;宝宝不适合幼儿园的生活,不肯去。

宝爸宝妈一开始觉得幼儿园跟自己育儿理念不匹配,可是换园后依然这样。

到底哪里不对?

这一对父母对孩子有终极的期待,那就是「快乐地做自己」。他们看到「快乐」很重要,孩子的意愿很重要,这个出发点很好。

但这句话只有期待没有方法,养育者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体验到的认识是「约束和限制是不快乐的,压抑天性的」,于是努力让孩子感觉到高兴。

从父母自身的角度看:代价是父母的快乐被牺牲,意愿被忽视,管理孩子的手段被限制。

这个画面就像是为了不给孩子套「圈」,倒是父母把把自己套上了「圈」,然后追着孩子的意愿跑,真的是好辛苦。

而对孩子来说:他注定要生活在自然规则和社会规范的限制中;孩子当时想要的、想做的,并不一定是对自身有利的。

家长正需要靠给孩子立规矩,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用一个个弹性的、灵活的、针对性很高的「圈」,来避免孩子与自然与社会规则之「圈」的正面碰撞。

大约两岁开始,孩子也是开始处于从被动约束逐渐发到到自我约束的关键阶段。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来体验自己的意愿,同时也需要通过一次次与父母设置的边界的安全对抗,来转化出自我约束的自律能力。

那么,自律是什么?

往大而空忽悠,我会告诉你「从心所欲不逾矩」,然而这可能太抽象了,还是打个比方吧。

我们面临的一些社会现实,就像家里的墙,限制了我们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不然就要碰壁。有时候,我们半夜里迷迷糊糊地起来上厕所,常常不用开灯就能闭着眼睛去了厕所又回来。

因为,哪里有墙、哪里有门,已经在我们心里了,我们已经很适应了,可以很自如地去往自己需要的地方。

插图900.jpg

「散养」也要积极培养

再来看一个故事。

宝爸宝妈看着别的爸妈带着孩子上各种早教班、亲子班和兴趣班,内心并不认同,觉得孩子自然发展就好。

平时,他们就让孩子在家自己随便玩,或者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玩。

可是到了幼升小面试的时候,孩子的考核成绩非常一般,上好的学校,成了问题。

而且,跟同事朋友一起都带着孩子出游的时候,宝爸宝妈发现,自家宝宝在玩的能力上也跟别的孩子差了一截;跟着玩都有些费劲,宝宝对此有些沮丧。

应试和素质两方面的落后,让宝爸宝妈内心有些不安。

上了小学后,宝宝更加羡慕同学的一些才艺,主动要求学。宝爸宝妈都很高兴地满足。

可是宝爸宝妈发现,常常是报了班,买了一堆相关用具,孩子学了几次后就转移兴趣了,他们只好又跟着重新报班、重新采购。

看着钱花出去不少,家里东西存了不少,可孩子啥也没学会,啥也没有真正感兴趣,宝爸宝妈不免开始担心孩子的将来。

「散养」应该这么养

孩子能力的发展,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并给孩子做出榜样。

所谓探索世界的机会,我来举几个例子:

  • 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阔眼界,给孩子创造更多与优质同伴互动的机会;

  • 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活动,成为孩子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

  • 通过咨询和实地考察来筛选一些满意的教育机构,可以补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不足;

  • 孩子能力的发展也是需要父母主动投资的,要培养孩子自己选择和创造资源的自主性。

让孩子学会承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儿童的意志力培养也是学习过程中重点要培养的目标。

家长在鼓励孩子兴趣的时候,还需要让孩子承担自由选择背后的责任。

当孩子新鲜劲儿过去、遇到学习的阶段性障碍时,家长用「责任」来要求孩子坚持,也是培养孩子从他律发展成为自律的过程之一。

现代的很多家长,都已经非常注重给孩子快乐与自由,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需要辩证地认识到:自由是以能力为支撑,以承担责任为代价,以社会规则为边界的。

这个培养的过程,越是早期越需要父母的积极干预。

当孩子锻炼出一定的选择与自律能力后,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但也要让孩子明白,他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继续锻炼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

结语

「圈养」的问题不在于有边界,而在于边界设置的范围,范围过小,孩子就没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散养」也不是说就没有边界,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来灵活地调整和坚持边界的范围,做到即使限制也仅是保护。

同时,「散养」不表示家长就不用操心培养,仍然需要在早期主动约束并提供「营养」,等孩子有一定能力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时,再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就好。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相关文章

cover
相信不少家长在带娃时,都面过这样的问题:追着喂饭、满地的玩具、打翻的水杯;而又乖又萌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其实,让宝宝「听话」不难,关键在于让宝宝能够意识到,许多事情「我会做」「我能行」,利用宝宝的成就感来促进他独立性的发展。很多时候,宝爸宝妈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技巧、小道具,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打造出一个「听话」的宝宝。技巧一 让吃饭不再「追着喂」孩子不愿意吃饭,天天「追着喂」,是让许多宝爸宝
cover
不少妈妈都觉得独自带一个或者两个宝宝很厉害,但说到育儿的实操经验,丁香医生的好友姜家馨悦 & 忠阳俩口子自称第二,丁香医生就不敢称第一了。为什么?他们有五个娃,而且带的比我们一个娃的还轻松!如果再告诉大家,他们没有老人帮忙,没有请保姆,小俩口带五个孩子,并且还有时间创业,是不是觉得不可以思议呢?快来看看,他们是什么做到的。五娃家庭的日常一家七口自画像姜家夫妻自称他俩是「简单妈妈」,但是他俩的带娃模
cover
经常有家长抱怨老人帮忙带娃引发的矛盾,但是爸妈们要上班,没时间带娃,多半还是得拜托爷爷奶奶 / 外公外婆。想请老人分担一部分带娃的事儿,又觉得各种放不下心?其实,只要夫妻双方有一致的观念,提前给老人打好「预防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可以和我们一起科学育儿。老人带娃容易有哪些误区呢?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不安全」,不能做!老人总怕孩子受伤,就算是安全的环境,也常常用粗暴的禁令阻止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
cover
带娃的宝爸宝妈,总免不了抱怨:宝宝老爱扔东西,怎么说都不管用。哎……一个不留神,就得收拾满地的食物、餐具、玩具,那个心情啊……今天,丁香医生请来了园长常润老师,和大家聊聊宝宝扔东西这个事儿。宝宝扔东西,是开发智力的过程扔出去的东西都会往下掉,而且,每个东西掉到地上的情况都不一样:玻璃杯掉了会应声碎掉,乒乓球掉了会弹几下越跑越远,水球或者西红柿扔了则会汁液四溅。家里的好奇宝宝,用这种方式探索事物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