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分泌失调· 一种宽泛、模糊的概念,不能代表一种疾病。 · 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前往医院确诊。 · 对可调节内分泌失调的「药物」应持疑。
症状
通常有哪些症状会被人们认为是「内分泌失调」所导致的?
-
皮肤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痘痘了,在医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痤疮,它可以表现为黑头或白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粉刺),丘疹、囊肿和脓肿等等。实际上,这是由性激素、皮肤油脂和细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毛囊炎。轻度时只需日常清洗或是涂抹外用药物就足够了,严重时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但痤疮都会在青春期结束后自行消退,无需过分担心。
-
月经异常:医学上也叫作异常子宫出血,指的是月经周期、频率、经期长度、出血量以及规律性其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月经异常可由子宫的结构性改变所致,比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癌等,也可由激素异常(也就是所谓的「内分泌失调」)和其他非结构性改变所致。出现月经异常时,不应简单归因为内分泌失调,应前往医院查明具体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性格改变和情绪异常:抑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焦虑、易怒等等变化有时也会被认为是「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一些激素改变(如甲状腺激素升高)确实会导致人性格、情绪上的变化。但精神心理疾病、以及某些脑部的病变,如肿瘤、炎症、外伤、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疾病等等,也会引起性格改变和情绪异常。
-
肥胖:大部分的肥胖都是单纯性肥胖,就是吃得多又缺乏锻炼导致的,也与遗传因素有一些关系。少部分肥胖是继发性肥胖,也就是常常出现在内分泌疾病之后的肥胖,包括下丘脑、垂体疾病、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
病因
为什么会出现「内分泌失调」?
- 激素产生过多:内分泌腺肿瘤、多内分泌腺肿瘤病、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自身抗体产生、基因异常、外源性激素过量摄入。
- 激素产生过少:内分泌腺破坏,包括:自身免疫性损伤、肿瘤压迫、感染、放射损伤、手术切除、缺血坏死;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多为遗传性疾病。
- 激素在靶组织抵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激素在靶组织(「接头人」)不能实现生物学作用,大多表现为功能减退或功能正常,但是血中激素水平异常增高。
此外,我们常认为是由「内分泌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并不一定或者并不是由于激素水平异常所导致的,需要前往医院咨询医生以明确诊断。
诊断
「内分泌失调」怎么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 + 实验室证据,其中为获得实验室证据,可能需要做以下检查:
-
功能诊断
- 激素相关的生化异常:生化异常可以间接反映反映激素水平,例如糖尿病的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 ;
- 激素测定:血液激素浓度是内分泌腺功能的直接证据,但在测定某些激素时,需要限定特殊的采血时间;
- 激素代谢产物测定:尿液中的激素代谢产物也可以反映激素的水平,是一种间接证据。
- 激素的功能试验:这是根据激素生理调节机制设计的试验,包括兴奋试验和抑制试验。
-
定位诊断
确定某种激素过量分泌以后,需要寻找产生这种激素的内分泌腺的病变,并且判断病变程度。- 影像学检查 包括 CT、MRI 等等。
- 放射性核素检查 由于内分泌肿瘤细胞会摄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物质,所以我们可以由此定位肿瘤的存在。
- 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活检 通过该操作,我们可以获得肿瘤/结节的组织标本来评价其良恶性。
-
病因诊断
- 包括自身抗体检测和基因诊断。
-
治疗
「内分泌失调」怎么治疗?
- 功能亢进:手术切除导致功能亢进的肿瘤或增生组织;放射治疗破坏内分泌肿瘤或增生组织;针对内分泌腺的药物治疗;针对激素受体的药物治疗 ;针对内分泌肿瘤的化疗 。
- 功能减退:最常见的方法是外源激素的替代治疗或补充治疗;直接补充激素产生的效应物质。通常对功能减退的用药需要长期使用,多为终身使用。
说是可以「调节内分泌」的药物真的有效吗?
通常打着「调节内分泌」这种旗号的药物以及疗法都不可信。
因为内分泌失调是一种宽泛的俗称,并不指某种特定的疾病,企图用某种药物治疗所有的内分泌失调,肯定是不现实的。
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该前往医院查明病因,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己胡乱、盲目用药。这些不正规的「药物」除了耽误病情以外,可能还会出现肝损伤等严重后果。
「内分泌失调」应前往哪个科室治疗?
内分泌科、皮肤科、妇产科等。
生活
「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由于该概念过于宽泛,具体注意事项应根据具体疾病来决定,若其无特殊饮食禁忌,则可参考下列饮食建议:
-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放油,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腌制肉等;
-
主食不要只吃精米白面,可以用粗粮、杂豆、薯类、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
-
荤素合理搭配,肉类首选鸡鸭鱼等白肉,少吃肥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
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可以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来补充蛋白;
-
多吃水果、蔬菜;
-
尽量不喝酒。
「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由于该概念过于宽泛,具体注意事项应根据具体疾病来决定,若其无特殊生活禁忌,则可参考下列生活建议:
-
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吸烟,不要久坐,避免超重和肥胖;
-
确诊疾病后,严格遵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停药;
-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学习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在病情加重时及时判断,立即就诊;
-
规律运动,增强自身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
预防
怎么预防「内分泌失调」?
部分内分泌疾病由遗传因素所引起,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当患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有生育需求时,应前往相关遗传机构进行遗传咨询,与此同时做好孕检。
对于绝大部分的内分泌相关疾病,正常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不要吸烟;坚持运动,不要久坐,避免超重和肥胖,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强度适中不过量;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