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亲戚朋友聚会频频,难免酒桌上见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量和感情不知不觉的就被画上了联系。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已经认识到过度饮酒的危害,但是大过年的难免还是会经不起诱惑。
其实在对酒的喜爱方面,亚洲人整体不如欧美人。
大家周围都有一喝酒就脸红的人,这种现象,在英语里的别称是「Asian flush」或「Asian glow」,这是亚洲人才特别多见的。
有研究显示: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乙醇脱氢酶(ADH)」代谢为乙醛,再依靠「乙醛脱氢酶(ALDH)」和肝内一种叫「P450」的酶,把乙醛氧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有接近半数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由于先天基因的缘故,体内缺乏 2 型乙醛脱氢酶,让乙醛降解的过程出现障碍。乙醛堆积在体内,会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液,导致脸红、头晕、恶心等不愉快的反应。
这种不愉快的反应,让许多亚洲人对酒精喜爱不起来。而欧美人能更快代谢乙醛,不会产生不好的体验,能更多感受到酒精带来的愉悦,因此就更喜爱饮酒。这也是酗酒这个社会性问题,在欧美很普遍的原因。
可是,过量饮酒带来的不仅是不愉快的反应,更多的还是对身体的危害。不论在亚洲还是欧美,这可都是一样的。
1. 大量饮酒,可能导致酒精性重症胰腺炎
重症胰腺炎,是一个死亡率在 30% 以上的极其凶险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可能只要几天时间。
在引起重症胰腺炎的三大原因中,酒精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发病机制尚无共识,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大量酒精会导致十二指肠乳头痉挛,造成胰管堵塞,有腐蚀性的胰液排不出来,就会腐蚀胰腺自身,之后进入腹腔腐蚀各脏器。
现在,酒精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在科里看到的情况,基本是出院一个紧接着就入院一个。
前两天就收治了这样一个病人,也是鬼门关上溜达一圈捡回一条命。问他发病前是不是喝了很多酒,他说「没喝多少啊,就一斤半,平时哪顿都得两斤多」。
接他之前刚送出院一个同样的病人。刚住院还在吹:「只要喝不死,就得喝,每顿必须两斤!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出院时问他还喝不喝了,他说:「不喝了,再喝老伴要和我离婚了。」
2. 酒后吐血不吐真言?这是胃肠道受伤了
喝酒后重症胰腺炎的你可能没见过,但是酒后吐血的应该比较常见吧。
过量饮酒后,胃部会发生痉挛,再加上本来就充盈了食物和酒,胃肠道压力瞬间倍增,使得粘膜损伤、出血,导致吐血。
三年前的春节期间,我遇见一个很极端的病例。
病人酒后呕吐,但没有吐血,可肚子特别痛,全身出冷汗。急诊初步判断是「消化道穿孔」,马上手术。术中开腹,发现大量血块,但未见穿孔。两个教授在肚子里翻了几个小时,终于在胃壁上发现一个小动脉断端。原来,是患者酒后胃部强烈痉挛,把极有韧性的动脉都搞破了。幸亏这次抢救及时,否则,命都要没了。
3. 长期大量饮酒,当心酒精性肝硬化
在中国,酒精是仅次于乙肝的第二大肝硬化诱因,而在西方,这个诱因位居榜首。
轻度的肝硬化并不要紧;但如果不加控制,到了后期可能就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否则就要命。我本科毕业实习的时候,就见过一位长期酗酒的患者,肝硬化到肝脏衰竭,出现了肝性脑病,整个人处于谵妄状态,甚至跑到医生办公室随意大小便。
4. 大量饮酒,还会带来其他伤害
除了消化道疾病外,酒精还会引起心脏、神经、血液方面的疾病,就不一一展开了。另外,酒精带来的非疾病性伤害同样值得警惕,比如酒驾,比如家庭暴力。
醉酒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很难醒来,这时如果呕吐,由于平躺,呕吐物容易吸入呼吸道,人又醒不来,就会导致窒息身亡。我还听内蒙工作的同学说过,那边有人醉酒后就睡在街上,大冬天的,第二天醒来发现一根手指已经冻坏了,只能截掉。而他遇到的最「任性」的病人,去年冻掉食指今年接着冻掉中指。
喝酒有害健康,似乎人人都知道,这篇文章有老生常谈的嫌疑。既然酒并不是那么「好喝」,国人却似乎越来越「爱喝」?
事实上,现在中国人面临的问题,不是太爱酒,而是不得不喝酒。
由「餐桌社交」带来的「酒社交」,早就不再以追求愉悦为目的,而是为了「陪好」「到位」「够意思」。在面子文化的驱使下,「喝得越多越够意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口气喝六七斤过于夸张,但很多人也被迫练成了「一斤哥」「两斤哥」。
如果喝完的结果是难受、发疯、疾病、甚至死亡,就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了。
看完后记得分享这篇文章,绝对可以作为今年新的挡酒利器。
责任编辑:费菲
该文章由作者独家授权丁香园使用,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
题图源自: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