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曾经热传着这样一条新闻:「某快餐食品中检出有潜在毒性的物质——氯化钠,长期接触氯化钠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听起来很可怕,但是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氯化钠就是我们吃的盐,是人类烹调食物最离不开的原料,这条「新闻」其实是一条钓鱼消息。
不过细想,这条消息虽然可笑,但真没说错,盐分摄入过多会诱发高血压,并增加心脏病、脑梗的风险,的确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不超过 6 克,但是有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居民日均吃盐量达 11 克,农村居民吃盐量竟然达 17 克,
很多人可能会问,在平时的炒菜做饭时都很少放盐了,怎么还会超标呢?
这是因为有些藏起来的盐,让你防不胜防。
我们就从《舌尖上的中国》说起,看看盐是怎么藏到各地美食中的吧!
很多人都对《舌尖》中介绍的绍兴酱园记忆犹新,那一排排地酱缸和浓稠厚重的酱着实震撼人心。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酱」,奠定了我们餐桌上味道的基础。
但是酱能够持久留香,离不开盐的防腐抗菌和调味作用,所以酱或者酱油等调味品的含盐量非常高,100 g 黄酱相当于 15 g 食盐,100 g 酱油相当于 15~20 g 食盐。
除大豆酱以外,味精、鸡精、蚝油、番茄酱、沙拉酱、辣椒酱、韭菜花、腐乳等都含有盐,这都是「隐形盐」最常见的藏身之所,做菜时如果放了以上这些调味品就要减少食盐的量。
韭花酱
在我国众多地方的美食中,各种加工过的肉制品,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舌尖回忆。
香港人阿添家的烧腊
带着茶果香的苗家腊肉
徽州名菜——刀板香
金华火腿和云南井盐腌制的诺邓火腿
很多人看到上面的肉制品可能会馋得口水直流,恨不能马上大快朵颐。
且慢!这些肉制品也是藏盐大户!
因为盐是肉制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既可以调味,又让肉质更加鲜嫩,还可以方便肉质保存。
尤其是需要长时间风干的腊肉,为了更好地防腐抑菌,常常需要大量的盐来加工,含盐量可以达到 5~10%。
食用前要「三思」啊。
不论是朝鲜老妈妈做的泡菜、东北阿姨的酸菜还是湖南外婆做的咸鸭蛋,都离不开大量的食盐。
泡菜、东北酸菜、咸鸭蛋
盐除了调味,也能让其他的调味料更好的渗透到食物中。
传统咸菜的食盐浓度高达 10%~14%,虽然能更好地抑菌,但是腌渍食品的含盐量也非常高。
腌渍食品虽然有着「时间」的风味,但是新鲜食材更有利于健康。
除了「咸」,还有很多混杂了多种味道、不咸的食品,其中的盐,让人更难防。
我们经常说一些快餐,比如炸鸡、披萨、方便面是「垃圾食品」,是因为它们高油、高盐、高热量,而像维生素、钙等身体必需营养素含量却很少。
面包等点心,吃起来可能不咸,但是在制作中加入盐,可以帮助面粉中的蛋白质更加均匀地裹住水分,使面更筋道,口味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的挂面,为了面条更加筋道,也常常加入盐,所以食用时应注意用盐量,以免超标。
挂面
虽然味道是甜的,但在面包、饼干、蛋糕、点心、冰淇淋、巧克力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可能会加入少了的盐,还有一些含钠离子的一些辅料,比如起膨松作用的碳酸氢钠、调节酸度的柠檬酸钠等等。
甜品除了含糖量高,含盐量也很高,所以应该警惕甜品中的盐,控制食用的量。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甜品更要有所限制。
中国美食虽多,但是也有很多「藏盐大户」。低盐的膳食,不仅要减少看得见的盐,还有注意防止这些「隐形盐」的超标。
在享受这些中国味道的时候,注意不要过量,在符合健康膳食标准的前提下,再去满足舌尖,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截图
参考文献:
MA Guan-sheng,周琴,LI Yan-ping等.中国居民食盐消费情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4):331-333.
高秀芝,王小芬,李献梅等.传统发酵豆酱与商品豆酱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比较[J].食品科学,2009,30(3):222-226.
尤生萍,肖华志,孙亚培等.市售酱油常用理化指标的检测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1,36(4):98-101.
李燕利.腊肉和香肠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张宝勇,胡雪琴,郑小红等.西南地区居民饮食中食盐含量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2,37(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