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皮肤敏感、粗糙,秋冬季节如何选择护肤品

2019-10-22作者:董禹汐

3367836126315712721-15.jpg


北方的秋冬寒风萧瑟,天干物燥;南方的秋冬湿气上返,阳光难见。虽然都是冷,但一个干冷一个湿冷,皮肤明显一改春夏的状态,敏感、潮红、干燥、脱皮……全都来了。

这时候,很多保湿霜用起来效果不如从前,保湿力下降。

皮肤变红、敏感、粗糙,脸上甚至有隐隐的刺痛感……简直都不忍心摸自己的脸了。

要想秋冬皮肤好,保湿少不了

想要保养好皮肤,就要从保护皮肤屏障入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上保湿剂。

保湿剂嘛,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防止水分散失。

有些保湿剂的某些成分还有修复皮肤屏障的功能,这些成分叫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 NMF),顾名思义,是人体皮肤自身可以合成的保湿因子。常见的有:

  • 神经酰胺:可以起到抗炎,抗细胞分裂和止痒的作用;
  • 吡咯环酮羟酸钠:水溶性和渗透性强,而且没有甘油的粘腻感,保湿性也比甘油好;
  • 乳酸:有修复皮肤屏障的功能,可以在表皮细胞间隙中结合水分;
  • 尿素:便宜好用,对于「干涸的家庭主妇手」简直是性价比之王。

皮肤保湿剂该怎么挑?

挑选什么保湿剂,和生活的环境以及皮肤本身的需求有关:

无论南北,都可以使用含玻尿酸的精华液来起到锁水保湿的作用,它可以吸收自己体积 500 倍的水分,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湿膜。但使用之前记得多用保湿水,不然玻尿酸精华可能反而会「搓泥」。

  • 北方的同学最好选择含有更多封闭型的护肤品,因为天干物燥风大,封闭住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 南方同学可以选择主要成分为润肤型,次要成分属于保湿型的护肤品。

那封闭型、润肤型、保湿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皮肤科医生 Draelos 指出,保湿剂根据成分可以大致分为 4 种:封闭型、润肤型、保湿型、治疗型。

1. 封闭型保湿剂

具备良好的吸湿能力,能持久保湿,封住水分。

常见成分:神经酰胺、凡士林、液体石腊、角鲨烯、硅油、脂肪酸(羊毛脂酸、硬脂酸、花生酸)、蜂蜡、十八烷基硬脂酸、卵磷脂、胆固醇、胆固醇硫酸盐。

2. 润肤型保湿剂

能防止水份蒸发,使皮肤角质层细胞柔韧、软化,使表皮深层和真皮组织的水份进到角质层。

常见成分:矿物油、豆油酸、亚麻酸等油脂、脂类及其衍生物等。

3. 保湿型保湿剂

可以防止水份蒸发。

常见成分:乳酸、尿素、吡咯烷酮羧酸钠、甘油、蜂蜜、丙二醇、山梨糖醇、明胶、维生素和某些氨基酸、蛋白质(如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胶原蛋白)等。

4. 治疗型保湿剂

平衡兼具了以上三型中的成分,来保证皮肤柔滑,起到更好的保湿作用。


78852391_m的副本.jpg

痘痘、红血丝、敏感的问题,怎么办?

痘痘、红血丝、敏感……这些意味着皮肤已经不在「正常状态」,单靠护肤品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它们不是药品,只有辅助功能,没有「疗效」。

要解决问题,思路应该是先明确问题「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规范化治疗」,然后再谈如何使用护肤品辅助提高效果。

痘痘

对痘痘来说,有的护肤品中添加水杨酸、果酸,它们有帮助角质层代谢、抑制表皮菌群的作用,可以减少粉刺,也有一定消炎作用,但不适用于所有痘痘肌,可能导致某类表皮特别薄的人群皮肤越用越薄。

红血丝

对红血丝来说,一部分人群是先天血管发育导致的面部容易潮红,一部分则是后天受激素、日晒、药物、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而导致的血管扩张。红血丝很难通过护肤品改善,重在「防」而不是「治」,比如做好防晒来防止紫外线刺激血管扩张。

皮肤敏感

对敏感问题,究竟是「皮肤敏感」还是「皮肤过敏」,两者如果傻傻分不清楚就胡乱使用护肤品,能不能改善还不一定,弄不好反而耽误病情,别犯懒,医生帮你看看,或者问问「丁香医生」,再选择合适的护肤品。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参考文献:

Modern Moisturizer Myths, Misconceptions, and Truths, Zoe Diana Draelos, MD., Therapeutics for the Clinician, JUN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