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多地都调整了疫情防控措施,很多人都很焦虑,尤其孕产人群:
孕期是不是更容易感染新冠?
万一感染新冠,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临近预产期,还能顺产吗?要准备什么?
孩子生下来会感染吗?
……
我们专门整理了孕产妈妈最关心的 14 个问题,咨询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后,结合丁香妈妈 App 会员的内容,一次性给到答案。
所有重点信息,我们总结成了一张图,可以先一键保存,详细的解析和答疑见下文。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孕期女性感染新冠的风险不会增加。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
孕期女性的呼吸系统并没出现易感性增加的病理生理改变,也不存在「孕产妇免疫力更差,更容易感染」的科学依据。
要注意的是,孕期感染新冠后,妊娠并发症的概率会升高,比如子痫前期的风险会上升,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护。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冠肺炎能够穿过胎盘感染胎儿。
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曾证实:怀孕后期感染新冠病毒的女性,并不会因垂直传播而引起的宫内胎儿感染。
也有数据表明,孕期新冠宫内传播概率极低,胎儿总体的先天性感染率只有不到 2%。关于新生儿感染的数据,绝大多数感染患儿都无症状或者轻度中度,发病后 1~2 周内会康复。而且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株的重症率要明显低于前者。
流产和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并没有因为新冠的流行而升高。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流行后,自然流产率和后代畸形率与流行前差异不大。
至于早产和剖宫产的数据目前存在争议。有研究说,早产和剖宫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而且基本都发生在母亲患有重症、危重症、基础合并症的情况下。
也有研究认为,病毒本身并不会导致胎儿早产,疫情导致的产科服务受限等,增加了医源性早产和剖宫产的概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据现有数据统计,孕期感染新冠,无症状和轻症的病例最为多见。
系统评价显示,在 2020 年 9 月之前,54%~77% 的孕期感染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并维持整个随访期。根据奥密克戎的特性推测,近期感染新冠的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可能会更高。
如果是轻症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
这些症状与非妊娠患者相类似,但也有研究发现,孕期和产褥期新冠感染者较少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肌痛。
另外一些临床表现和正常妊娠的早孕期症状可能会有类似,比如说呼吸急促、乏力、鼻黏膜充血、恶心、呕吐等,有时需要医生鉴别。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概率很低,不用太紧张。现有的数据显示,超过 90% 的感染孕妇会在分娩之前康复。与重症相关的几个危险因素包括:
这些因素除了最后一条,其他本身就是和妊娠期严重并发症相关的高危因素。
总之,面对新冠,孕期女性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控制体重、控制基础疾病和接种疫苗。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大多数为无症状和轻症,孕期感染的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我们整理了针对新冠不同症状的常见药物,并给出孕期是否可用的建议,大家可以参考。注意这些药物不能「治疗新冠」,而是针对性地缓解症状。
孕期要不要去医院,分为产科因素和非产科因素。
产科因素,也就是妊娠引起的不适,这几种情况要去医院:
非产科因素,需要就医的情况包括: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随着疫情已经三年,孕妇接种新冠疫苗的数据和研究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接种新冠疫苗对孕期女性和婴儿都是安全、有效且有益的。
UpToDate、CDC 等主流医学组织和公共卫生机构均表示:疫苗接种是孕妇保护自己和婴儿免受严重新冠病毒侵害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在怀孕的任何阶段都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包括在必要时接种加强针。
来自中国疫苗的数据和研究,同样支持孕妇接种新冠疫苗。一项针对科兴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 ®)的研究数据显示,在孕产妇接种的 252430 剂中,这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同时与其它技术平台的新冠疫苗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备注:当前国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暂未更新,仍将「妊娠期妇女」列为新冠疫苗的接种禁忌。
2021 年发布的《围妊娠期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的专家共识》则建议:
长期生活在疫情高风险区,或者从事医疗工作等,有较高的病毒暴露风险的孕期女性,可以在妇产科医生或预防保健科医生指导下,排除相关禁忌症后,自愿考虑是否接种新冠疫苗。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有邻居感染了新冠,孕妇需要先确定是否与之有过密切接触。
如果有,孕妇和家人做好以下两条基本上够了:
如果是家里就有阳性感染者,目前推荐无症状或者轻症感染者居家隔离观察。
孕妇在与阳性感染者相处的过程中,需注意:
去产检时,以下几点孕妈妈们需要特别注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产检错过了,能不能延后,主要看孕周和错过的是什么产检以及错过了多久。
一般从建卡开始到生产,孕期检查有 11~13 次。除了个别重要的产检建议在相应孕周范围内完成外,其他很多产检项目可以在家里完成,比如测量血压、心率、体重,宫高、腹围,计数胎动等。
一些只能在医院完成的产检,比如抽血、B 超等,可以提前规划好,在做重要产检时一次性完成。
我们把几个重要的产检项目单独列了出来,孕妈妈们可以提前规划:
对于不同孕期的检查能否跳过和延后,我们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妈妈们可以对比着看:
需要注意点是,如果是高龄孕妇,或有高血压、疤痕子宫、多胎妊娠等特殊情况的孕期人群,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出现问题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正常情况下,接近预产期随时会有分娩发动的准备。如果没有任何妊娠合并症,理论上讲可以等待至 41 周入院催生。
1. 入院前准备
根据当地医院的疫情防控要求(目前大多数医院需要48小时核酸证明),39 周以后可以间隔 2~3 天查一次核酸,以备不时之需。
2. 物品准备
当前大多数医院都是要求病房封闭管理,实行一对一固定陪护,非必要不出病房、不探视,原则上不出医院,需要家人一起提前备好待产包。
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 A4 大小的待产包清单,可以点击放大,一键保存,直接打印下来对照着准备就行。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设计团队
入院的防疫准备,最主要就是准备 N95 口罩,以及做好手卫生,其他不需要特殊置办。
相对来说,医院病房管理是很严格的,会固定时间和次数进行消毒,感染率一般比外面低。很多医院病房门口都有手部消毒液,可以直接用,口罩不够的时候也能免费提供一般医用口罩。
基于现有的研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剖宫产在防止可能的垂直传播方面优于自然分娩。
顺产导致新生儿感染新冠风险本身就很低,通常只会导致轻微的新生儿症状,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正常的临产分娩以及催引产都是相对安全的。
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指征主要包括:
确诊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不是椎管内麻醉,即镇痛分娩的禁忌。而且选择镇痛分娩对临产患者有不好益处,比如减轻疼痛和焦虑造成的心肺压力,进而减少反复用力呼气和喘气,降低病毒传播概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可能会是阳性,但概率很低,更多的是在环境接触中感染。
根据 UpToDate 的数据,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总发生率低于 2%,还包括了一部分出生后接触传播感染的病例。如果妈妈是在临近分娩时感染了新冠,或者妈妈为重症,那新生儿出生阳性的风险可能更高,约为 4%。
总体来说,新生儿重症的概率很低,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患儿,新冠阳性的孕产妈妈们不必过于焦虑。
根据广州政府给出的数据,16 万感染患者中只有 4 例重症,这个概率要低于羊水栓塞的风险(1/20000)。
如果真的出现重症新冠感染,以目前全国对新冠的重视程度,肯定会有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家团队进行诊治,会有单独的隔离病房和专人护理,产科专家也会查房评估病情,时刻做好准备。
总之,一般会有一整套体系来安排处理,这个问题不需要操心,到医院就诊后按照医生指示,进行就诊就行。注意如果自己已经明确感染新冠,需要提前告知医务人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没有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情况,可以延后产后复查时间。
一般产后复查是产后 42 天,可以延期 2~4 周。但合并有妊娠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产妇,病情控制不理想需及时进行相关疾病的随访,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如果病情稳定,也可以暂缓产后复查。
合作专家:翁若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高玲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妇产科主治医师
策划制作
策划:林乙乙
监制:大力
排版:林乙乙
感谢大风,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UpToDate:COVID-19的妊娠问题概述
[2] UpToDate:COVID-19与妊娠:问题与解答
[3] UpToDate:COVID-19的临床特征
[4] UpToDate: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病学、病毒学和预防
[5] UpToDate:COVID-19的产时和产后问题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03-15.
[7]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
[8] 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11th edition, 2017, Wolters Kluwer.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om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presenting with mild symptoms and management of contacts. Updated February 4,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home-care-for-patients-with-suspected-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presenting-with-mild-symptoms-and-management-of-contacts (Accessed on February 14, 2020).
[10]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terim 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home care of people not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for coronavirus cisease 2019 (COVID-19)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guidance-home-care.html (Accessed on October 12, 2021).
[11] AAP. Breastfeeding Guidance Post Hospital Discharge for Mothers or Infa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SARS-Co V-2 Infection https://www.aap.org/en/pages/2019-novel-coronavirus-covid-19-infections/clinical-guidance/breastfeeding-guidance-post-hospital-discharge/ (Accessed on December 07,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