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被咬一次痒半个月!这种夏季常见虫子比蚊子还毒

2024-07-16作者:丁香医生

北方朋友初到南方,常常会感慨南方的蚊子怎么那么毒啊!咬人又痒,包又多,还不容易好。


其实,蚊子可能替另一种黑色小虫背了锅!


蠓,比蚊子还要毒,被咬一次,至少要痒上半个月,忍不住挠了几下,还会在皮肤上留下黑印子,整个夏天都消不下去。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留言区



丁香的小伙伴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去植物园,全身包得严严实实,只是坐在草地上露了一点点脚踝,结果喜提一串痒到不行的包,脚踝直接肿了一圈。



图片来源:自己的惨痛经历



还有一些小伙伴——

穿着短裤在公园散步,回家腿上收获数百红包;

和朋友全副武装去钓鱼,只忘记了手,结果痒得像苍蝇一样左右挠手;

只是在公交站站在绿化带边上一会儿,身上就开始起红点……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林洁拍摄)



蠓怎么就这么磨人,怎么才能不被咬啊啊啊啊啊?


蠓,比蚊子还要「毒」


蠓,在昆虫分类上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蠓科,体长只有 1~3 毫米。全世界除了南北极都有蠓分布,已知的种类有 5000 种以上,所有雌蠓几乎都以其他动物的血为食,雄蠓则取食植物汁液。其中,吸人血的主要是库蠓、蠛蠓和细蠓三大类。



图片来源:三蝶纪



别看它小得不起眼,相比于蚊子,被蠓吸血和叮咬更不易察觉、更痛苦。


体型小,而且飞行时不像蚊子那样有「嗡嗡声」,蠓往往叮人于无形之中,还不喜欢单打独斗,而是很多只一起出现,抓住一处狂叮。


如果你的身上某一处突然出现了很多包,就别怪蚊子了,大概率是遇到了蠓。



图片来源:三蝶纪



蠓吸血的时间只要几分钟,吸完就走,很难被发现,初被叮咬时并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但几个小时后,噩梦就开始了,被叮咬的地方会剧烈瘙痒。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肤上的小红点会变成大小不一的水肿性红斑,还会起风团样丘疹和水疱。


与蚊子包相比,蠓咬的包看上去很「密恐」,通常都是在小范围有多个红包,颜色比蚊子包深,痒得令人抓狂。



图片来源:霍文韬拍摄



有这些反应是因为蠓在叮咬人时,唾液腺会释放多种刺激皮肤的蛋白,引发皮肤的过敏反应,继而引发皮炎。


幸运的是,虽然蠓可以携带部分病毒,通过吸血和叮咬在人和其他被叮咬哺乳动物之间传播疾病,但是在国内,能由蠓传播的人类疾病极少。


从疾病风险的角度来说,被蠓咬比被蚊子咬更安全;但是从体验上来说,被蠓咬更难受,实在是痒痒痒


怎么才能不被蠓咬啊


要避免被蠓叮咬,首先要看它们的「行程表」。


夏季潮湿的天气最适合它们「出行」,到了秋冬就渐渐消失。不同种类的蠓的「作息」有差别,它们的「上班时间」大致在白天,包括清晨和傍晚。


再看蠓出没的环境。


蠓和蚊子一样,是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同种类的蠓幼虫偏好的环境不同:有些在水中;有些在水边的湿地或者水生植物上;有些在潮湿松软的土壤中……幼虫主要以藻类和真菌为食。相应地,雌蠓也会把卵产在水中或是潮湿、有青苔的土壤表面。


蠓的飞行能力不强,一般就在孳生地附近 300 米以内的范围活动。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何在水边(包括淡水和海水)或者在雨后更容易被蠓咬。


画个重点,多注意水边、公园,甚至绿化带。同事在白天的植物园被蠓咬,真是把各种要素集齐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了解蠓的习性特点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日常如何预防:


● 长袖长裤的物理预防,是万金油选项!夏季在公园、郊野、水边活动穿上浅色的长袖衣服和长裤,穿可以包住脚不裸露皮肤的鞋子,除了防蠓还能顺带防蚊、防蜱虫。同时注意保护好裸露在外面的手。


● 喷涂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水,同样能防蠓(注意皮肤破损处不要涂,涂的时候避开手、眼睛和嘴;6 个月以内的婴儿就不要用了)。


● 避免在绿植多的绿化带、公交站旁边久站,留意手上、腿上有没有蠓停留,及时打死👋。


被蠓咬了怎么办


不得不说,蠓防不胜防,以及一些北方朋友夏天来南方,难免有些轻敌。



图片来源:小🍠截图



被咬了大家也不必慌张,通常来说,被蠓咬了经过一两周都能慢慢自愈。


但由于被蠓咬奇痒难忍,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去抓挠,这里的建议是:


  • 千万别挠!以免引起皮肤二次感染,留下黑印,长指甲也顺便剪了吧。
  • 被咬后用清水或肥皂冲洗被咬的地方,再涂抹炉甘石洗剂或薄荷脑软膏止痒,冰敷也有帮助。
  • 实在太痒的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抗过敏,或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激素类软膏,抑制过敏反应。
  • 如因抓挠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 如有头晕、呼吸困难、喉咙或舌头肿胀、虚弱无力、皮肤溃烂脓肿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最后,祝大家舒适度夏,蠓虫退退退🤺

策划制作


策划:Susie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身上长了不明红疙瘩

瘙痒、疼痛、长包怎么办?

👇都可以尝试拍照问医生👇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


合作专家 三蝶纪 动物学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专家 王瀚强 动物学博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工程师

审核专家 谢恒 广东省皮肤科医院 医学美容科医师

参考文献:

[1]范娜,程睿,鲁晓晴,等.蠓虫及其传播的虫媒病毒[J].中国热带医学.2018,(2).DOI:10.13604/j.cnki.46-1064/r.2018.02.22 .

[2]宋颂.我国贵州、四川省蚊虫与蠓虫携带病毒的调查研究[D].2018.

[3]宋福春,贺骥.吸血蠓的危害及防治[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6).

[4]刘金华,郝丽,刘世忠,等.广东省蠓科昆虫的种类与地理分布[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3).

[5]虞以新,李忠诚,刘康南,等.四川地区主要吸血蠓的习性观察[J].四川动物.1982,(1).17-26.

[6]柳忠婉,丁尔成,蔡连来,等.台湾蠛蠓孳生地调查[J].昆虫学报.1964,(5).757-760.

[7]虞以新. 中国蠓科昆虫 [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

[8]范娜,程睿,鲁晓晴,等.蠓虫及其传播的虫媒病毒[J].中国热带医学.2018,(2).DOI:10.13604/j.cnki.46-1064/r.2018.02.22 .

[9]裘明华、荣云龙。1979。台湾铗蠓的生活史研究(双翅目:蠓科)。中国昆虫学报 22 (4):437-442。

[10]刘文勇。2010。台湾铗蠓 (双翅目:蠓科) 之饲育技术、吸血习性及其诱集器开发。国立中兴大学昆虫学系博士论文。

[11]谢伯岳。2007。台湾铗蠓的产卵习性、栖群动态与对昆虫生长调节剂感受性之研究。国立中兴大学昆虫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

[12]王春梅,郝宝善,郑学礼.广东省吸血蠓的种类(双翅目:蠓科)与分布[J].热带医学杂志.2003,(3).DOI:10.3969/j.issn.1672-3619.2003.03.021 .

[13]陈家慧,谢恺琪,唐佳梦,等.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吸血蠓种类及吸血活动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1,(2).DOI:10.3969/j.issn.1674-0858.2021.02.11 .

[14]薛健.山东与河南两省吸血蠓的生态学调查及其防治试验[J].实用医药杂志.2004,(9).DOI:10.3969/j.issn.1671-4008.2004.09.049 .

[15]葛凤翔.河南地区吸血蠓种类分布及部分生态记述[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4,(3).219

[16]common name: biting midges, no-see-ums, scientific name: Culicoides spp. (Insecta: Diptera: Ceratopogonidae). Featured Creatures.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 September 2018].

[17]Lehiy, C.J.; Drolet, B.S. The salivary secretome of the biting midge, Culicoides sonorensis. PeerJ 2014,2,e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