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孕妈接受产检、做完彩超后,如果医生告知「胎位不正」,立刻就会被吓到,直接问「那我是不是要难产了」。
唉,影视作品害人不浅……其实「胎位不正」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不比古代的缺医少药,现在不大会因为胎位不正出现难产、大人孩子都不保了。
不是所有的「胎位不正」都会难产,而且有一部分「不正」是可以「纠正」的;就算纠正不了,还可以选择剖腹产。
胎位,顾名思义,说的是宝宝在孕妈肚子里的位置、姿势。
孕 28 周前,大多数宝宝可以在孕妈肚子里自由活动,姿势不固定;到了 32 周以后,姿势、位置就比较难变化了。
大多数宝宝的胎位都是「正」的,医生管这个位置叫「枕前位」,也就是宝宝头冲下、枕骨(后脑勺)冲着前面。
有时候,准妈妈会在超声报告里看到「胎儿头位」的描述,它的意思其实就是「宝宝头冲下」。
头冲下的宝宝,大部分的胎位都是「正」的,即宝宝倒立在妈妈肚子里,头在下,屁股朝上,后脑勺冲着前面。
没什么意外的话,绝大部分这个胎位的宝宝可以顺利地被生下来。
除了「枕前位」,其他的胎位都叫做胎位不正。比如:
枕后位:这也是「胎儿头位」的一种,宝宝脑袋也朝下,只不过在前面的不是后脑勺,而是脸。这种情况也会给顺产带来不小阻碍,不过大部分宝宝还是可以顺产;
臀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异常胎位」,胎儿在子宫里的样子,是屁股冲下蹲着,或者伸直了一条腿「金鸡独立」;
横位:胎儿躺在肚子里,这是造成「肚子圆」的可能原因之一。
由于羊水的作用,胎儿在子宫里的位置并不固定,研究显示,大约九成的胎位不正,会自动转位成为「正常」的胎位。
怀孕 28 周之后检查发现胎位还是不正,就必须引起重视了。孕 28~34 周是纠正胎位不正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孕 38 周之后还是胎位不正的话,那恐怕真的难纠正了。
产科大夫会推荐没有并发症的孕妈通过「胸膝卧式」来纠正胎位。
具体做法:
1. 跪姿,大小腿成直角,前臂撑地;
2. 保持大、小腿直角,压低前身,撑开平放于地面;
3. 手抬高臀部,胸部尽量贴地。
这个练习一次 5~10 分钟,一天可以做 2~3 次。
孕妈记得,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千万不要勉强。
不过,这种做法的有效性最近似乎出现了争议,因为 Cochrane 的大样本的统计发现:改变孕妇体位对于改变胎儿体位并没有帮助,那些显示「有效」的,就算不去干预,估计宝宝们自己也能转过来。
对孕妈而言,这种体操毕竟对于缓解焦虑有一些安慰作用:「好歹我还能努力一下,说不定有用呢?」
反正,就目前看这个动作也没什么害处,所以,孕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尝试。
如果到临产时胎位不正还没有纠正,也不是都要剖腹产。
如果胎儿屁股冲下、体重较小,产妇也有过顺产经历、骨盆够大,可以考虑顺产,医生会在顺产过程中实施「人工外转胎位」。
不过,这种情况必须在正规医院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执行,而且产妇和家属需要做好剖腹产的准备。
而如果是第一次生孩子,或产妇之前有过剖腹产史的话,建议直接剖腹产。
其它胎位,如横躺在子宫内的「横位」,由于容易引起脐带脱垂、胎死宫内,甚至有子宫破裂等风险,可能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应该考虑直接剖腹产。
现在,仅因为胎位不正发生难产的已经非常少见了。咱们真正要担忧的,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带来的高血压、高血糖、体重过度增长等问题。
保护母婴平安,最重要的还是定期产检,即使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