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到了学走路的年龄。在一众好友的强势安利下,我终于入手了传说中的育儿神器:学步车。
这可是我精挑细选出的:不仅外形美观可爱,高低可调节防 O 型腿,车头还有音乐玩具!看起来,简直是神器中的神器!我的脑内甚至自动响起了广告词:自从有了它,宝宝开心,妈妈放心……
早上我把宝宝往学步车里一塞,就开始了居家老母亲的日常 —— 收拾房间。以前,一边带娃一边收拾,有个捣蛋鬼在身边,不仅辛苦,效率更是低得令人发指!
现在?宝宝开心玩,我放心收拾。那可真是 —— 学步车在手,天下我全有!可没一会儿就听到 「砰」 地一声!冲过去一看,宝宝侧翻摔倒,头先着地,车还压在身上,哭得撕心裂肺!
吓得我赶紧把宝宝送到医院。仔细检查一番后医生告诉我宝宝没事,休息休息就好了。
我刚刚松一口气,医生却指责说:「但你的学步车真该扔了!这次是运气好没出事,可别有下次了!学步车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我这每个月都会见到好几个玩学步车摔倒的孩子。你们家长能不能上点心!孩子学走路是可以玩的吗?」
回家查了资料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在加拿大早就立法禁止了学步车,我国卫生部也曾建议家长不使用此类学步车!
因为学步车对婴儿的来说,实在是太太太太危险了!当婴儿坐上了学步车,其效果相当于让一个 6 岁的小孩子驾驶轿车,她的行为失去了控制和保护。
我本想带给宝宝快乐与健康,没成想,却给她带去了伤痛和泪水,也给自己带去了满心的负罪感。
根据弗吉尼亚大学儿科急诊室的调查显示,65 名 3 至 17 个月的患者中,楼梯摔倒占比 71%,翻倒受伤占比 21%。受伤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颈部,高达 97%!甚至还有宝宝因此不幸死亡……
在 1990 年至 2014 年间,美国有超过 23 万名 15 个月以下的儿童因学步车受伤而接受急诊治疗。
这些是危言耸听吗?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做过有关学步车安全性测试的实验。只要轻轻地给点力,学步车就能滑出 3 米远。
因为没有制动装置,学步车的最高秒速可达 1 米,而宝宝并没有临危的反应能力,在危险面前,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坐在学步车上的宝宝,在家里会遇到多少危险?节目组模拟了家庭环境,进行了 3 分钟的小实验。
一开始就把手伸向玻璃杯,并成功撞倒摔碎……
紧接着又撞倒暖水瓶……
触碰电器……
试图抓取伪装成危险品的小气球……
抓剪刀……
从小台阶上摔倒……
仅仅 3 分钟的时间,两个宝宝仿佛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玻璃碎片、滚烫的开水、电器、尖锐的剪刀…… 无论哪一样,只要家长一时不注意,就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这还只是在家里。如果是在户外呢?如果是在更危险的楼梯间呢?
节目组准备了一个体重相当于 8 个月大的宝宝的假人放在楼梯口,轻轻推了学步车一下,只见学步车带着假人速度非常快地从楼梯上翻滚下来,头朝下翻了整整 360 度!
这虽然只是个实验,却证明了危险一直伴随在宝宝身边!
商家在宣传时通常都声称 「没有安全隐患」,学步车上也会贴满许多安全标签,研究表明大多数因学步车造成的伤害,都发生在成年人在场的时候!
宝宝的重心位置偏高,头重四肢轻,坐在学步车上受到撞击时,很容易侧翻或翻滚。曾有一名女婴坐学步车不慎翻滚下楼梯,哪怕花费数十万治病,最终还是不幸变成了植物人……
哪怕大人保护得好,宝宝也运气好没有摔倒和碰伤,长期坐学步车也是有弊无利的,极容易导致 O 型腿或 X 型腿。美国儿科学会也明确指出,学步车并不能促进直立行走,且可能会延迟。
婴儿学步车,并不能带给宝宝安全,也无法帮助宝宝学步。
既然学步车被彻底否定,那在宝宝学步期,我们该如何准备?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站立。这也是宝宝身体成长发育的规律总结,但也不必抠字眼,宝宝在 8 至 15 个月内学走路都是正常现象。
著名的儿科专家崔玉涛建议道,让孩子能扶着走,比如扶着沙发或者一些围栏走,这样的话,孩子在逐渐的学习中能掌握好自己的走路中的平衡,也就是肌肉和骨骼的协调。
但是妈妈们没法 24 小时 stand by(做好准备),有时候要忙家务或者别的事,没法一直关注着宝宝,这时候,就要营造一个安全的、能让宝宝好好自己练习走路的环境。
首先,准备一双软底合脚的鞋子,和一张没什么图案的爬行垫,颜色也不要太鲜艳,能和玩具形成反差。爬行垫的图案太多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宝宝会以为那是什么有趣的东西,就趴垫子上玩了。
其次,准备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零星地分布在垫子上,但不要隔得太远。玩具的主色调最好是鲜黄、鲜红、鲜绿的,能给宝宝一个鲜明的刺激。如果是声音玩具,音调不宜过大。
接着,用儿童防护栏圈好活动范围。
最后,放进你的宝宝,让他慢慢地从爬到站,再到蹒跚学步。
宝宝从翻身到坐立,从爬到走,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过多的干预则会打破宝宝的发育平衡。
有多少经过爸爸妈妈们精心挑选的 「育儿神器」,却变成刺向宝宝的刀。原本温暖的爱,却成了血淋淋的伤害。
实际上,宝宝的成长发育缺的并不是那些所谓的 「育儿神器」,而是爸爸妈妈们适度的关注和温暖的爱。
作者简介:积雪,咖啡续命奶茶养生,文艺抠脚玄学减肥,国家一级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本文转载自「母爱三十七度」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母爱三十七度」微信公众号,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参考文献:
1. Schecter, R., Das, P., & Milanaik,R. (2019),《Are Baby WalkerWarnings Coming Too Late》.
2. Recommendations and Rationale for AnticipatoryGuidance at Earlier Well~Child Visits. 》.
3. Arch Dis Child. 1987 Oct;62 (10):1086,《Letter.Baby walkers...time to take a stand?》.
4. AAP.org,2018.9.17,《Baby Walkers A Dangerous Choice》.
5. 刘博,2016.2.12,《浅谈婴儿学步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