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这个话题备受关注,一方面肠内益生菌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层出不穷,一起带动了热度。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如何理解益生菌?如何帮助自己补充有益菌?相关产品该不该买?
今天咱们就拆一下与益生菌有关的关键信息。
与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还有一群数量庞大的菌,总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 10 倍,基因总数超过 300 万个,是人类基因的一百多倍。
90% 都生活在肠道里,其他分布于各处黏膜和皮肤上。
肠道内的菌,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可分为好菌、坏菌、中间菌,它们处于动态平衡系统中,相互制约。
有益菌群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很大:
❶ 强化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❷ 调节免疫功能
❸ 代谢不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素
❹ 产生维生素和激素
❺ 防止致病菌在体内定植
而有害菌增多、肠道菌群紊乱是众多疾病的驱动因素。
各项科学研究显示,各种慢性疾病、脑部疾病、精神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等,都与肠道菌群有关。
为此,全世界都在投入资源和资金,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揭示更多的秘密。
2016 年 5 月,白宫启动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投入 5.21 亿美元。
2016 年 12 月,「中国微生物组研究计划」 香山会议召开。
技术的进步、基础学科的研究,都在促进肠道菌群研究的进步,而很多研究结果也逐步落地到了实际生活应用。
比如,各种益生菌相关药物、食品添加物、保健品,层出不穷。
首先,我想为大家做个简单的类比,来帮助理解益生菌产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营养素补充剂怎么来
VS
益生菌产品怎么来
即便有了这些营养素补充剂,也仅仅是在改善和预防营养素缺乏,过多服用也并无益处。
况且,已知的必需通过食物获取的营养素只有 40 多种,而菌的种类超过 400 种,数量更为庞大。
我们真的可以通过额外补充的几种菌,就逆转肠道所出现的问题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即便有些菌株,经过高质量的研究证实,对肠炎、腹泻、湿疹等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也往往有一定的菌株特异性,它们并不会是健康的 「万金油」。
「益生菌」产品的宣传,很容易出现夸大,消费者也常会发挥自由想象,赋予过高的期待。
肠道菌群是高度复杂的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差异巨大。
肠内菌的分类有属、种、株等不同层级。
要证明菌的作用,就需要落定到具体菌株。
这就好比说,都是德国车,也有分宝马和奔驰不同品牌,而宝马同一品牌下还分不同系列,甚至有不同的配置,要买到具体的一款车才行。
而产品中所含有的菌株到底有没有真实作用,口说无凭,都得要拿出证据。
不同研究的证据等级
如果说某个菌株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有一些研究,证据等级还太低,就远远达不到 「有效」 了。
但关于证据等级,普通消费者其实很难分辨。
1. 什么才是益生菌
2019 年《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了关于「益生菌」的定义:
被称为益生菌所需要满足的三要素:
❶ 活的微生物
❷ 有充足的数量
❸ 对宿主产生健康的益处
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都不能直接称为「益生菌」。
肠道中的有益菌、粪菌移植物以及相关制品,也不属于当前益生菌概念。
食品中所添加的有益微生物,只有在进行分离鉴定、安全评价及功能试验后,且符合以上三要素的,才能称为益生菌。
2. 有名有姓的菌株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全国益生菌益生元科学大会」上,专家们分享了《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科学共识》的进展。
这份共识将所收集的 7 家外企、6 家国内企业总计 58 个菌株进行了分析,最终纳入了 18 个达到 WHO 证据指南要求的菌株。
证据等级相对较高的 18 个菌株
另有一半以上的菌株由于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确认菌株与健康功能的剂量-效应关系。
3. 现实比理论更复杂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也养了一方菌。
肠内菌群有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国外的很多研究结果也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我们还要期待更多的基于中国人群的高质量临床试验。
想要获得全面的营养素,不是靠营养素补充剂,而是靠均衡搭配的食物。
想要获得更加健康的肠道菌群生态,道理也是相似,吃菌不如养菌。
新鲜、多样化的膳食,尤其是增加植物性食品,能够摄入多种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的成分,比如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果糖等等。
这些成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它们是有益菌的食物,也被称作益生元。
益生元被肠内菌群发酵,会生成短链脂肪酸等对肠道有益的物质,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进而促进人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内调整饮食,肠道微生态和相关生理功能即可产生改变,但改变并不持久。如果饮食习惯没有养成,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乱吃,肠道状态也会跟着被打回原形。
这些微小生物与我们共生共存,既能让我们健康活力,也能让我们疾病缠身。
直接补充益生菌是我们的期待,但健康往往没有捷径,努力管理好每一顿餐,一直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益生菌的进展,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关于它你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底部留言。
参考文献:
[1]. 杨瑞馥.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科学共识进展.第四届益生菌益生元科学大会
[2]. 刘烈刚.益生菌益生元与人体健康评价证据.第四届益生菌益生元科学大会
[3].周宏伟.疾病特征菌群的地域性及关键菌挖掘策略.第四届益生菌益生元科学大会
[4]. 王小蕾,王蔚虹,戴芸,王驰,董欣红. 益生菌/益生元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12(04):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