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肌筋膜炎是腰背疼痛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调查,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占康复科门诊腰背痛患者的 50%~60%,它常与其他躯体和心理疾病并存,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很不幸现在感觉到腰背部疼痛,那你可以继续往下看,根据本文的内容来判断自己是不是患有腰背部肌筋膜炎,当然,即使自我判断为腰背部肌筋膜炎也不用害怕,本文会给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腰、背部肌筋膜炎又称为腰背肌筋膜炎和腰部纤维炎,是引起腰痛的主要疾病之一。可由姿势不当、长期伏案工作、搬重物、受凉等原因致病,是存在腰背部肌肉、筋膜的无菌性炎症。
其病理过程大致包括:肌肉筋膜撕裂形成瘢痕、肌肉充血、水肿、渗出,脂肪自筋膜撕裂口处疝出形成脂肪疝,压迫新生血管,逐渐形成结节。
后期在局部形成粘连,不断释放冲动或随运动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导致持续肌痉挛,最终形成继发性结节。
早期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后期持续的肌痉挛等均可导致疼痛部位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障碍。
损伤机制大致分为急性期的肌肉筋膜外伤,慢性损伤,发热、受凉以及脊柱畸形等四个方面。下面一一叙述。
1 急性的肌肉筋膜外伤
腰背部组织受伤后,没有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从而使损伤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受到影响产生后遗症。常见的有撕裂的筋膜没有愈合,血肿后形成了瘢痕,肌肉及筋膜有炎症,产生粘连、挛缩。
2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静力性的损伤,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由于一些原因使肌肉过分紧张而处于异常牵拉的状态;另一种是运动性损伤,指腰背部长期的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肌肉充血、水肿,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
3 发热和受凉
发热和受凉会影响腰背部肌肉筋膜的血流变化,使供血产生障碍或者使血管的渗透性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了腰背部肌筋膜等的病理变化。
4 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会引起腰背部的失衡,长期的进行会导致肌肉及筋膜有额外的负担,会使一部分肌肉过于疲劳以致劳损。
1 临床表现
患者总体表现为腰酸背痛,开始症状轻微,背部酸胀、无力。随着进一步的加重会出现间歇性发作、呈烧灼、刺痛、木僵、串麻等感觉。在劳作时加重,休息后好转,范围不断扩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患者自己通常不能准确的指出疼痛部位。
患有腰背部肌筋膜炎的患者通常姿势存在异常。腰部较为僵硬,步行时上身动作幅度小,站立时躯体重心偏向一侧。
2 特殊检查
(1)背伸抗阻试验阳性
患者俯卧位,腹部置于床上,头和脚向上翘起做过伸动作,这时操作者的手按住肩背部和大腿后部并施加压力,患者表现出腰背部疼痛为阳性。
(2)背肌牵拉试验阳性
患者俯卧位,双手抓床头,操作者双手握住患者足踝部,按顺序依次牵拉每一侧的下肢,患者腰部出现疼痛为阳性。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因大部分患者以及症状都选择非手术治疗,所以在此着重对非手术治疗进行讨论,手术治疗不再赘述,症状严重者可到医院咨询专业医师进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1)在急性期一般用腰围给予支持,保持腰部的制动状态,可促进炎症吸收及消退。
(2)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消炎止痛。
(3)运动疗法:腰背部肌筋膜炎的发生,通常和背部肌肉较为薄弱有关,加强腰背部肌肉的训练,能治疗以及预防腰背部的肌筋膜炎。
(4)理疗:理疗方法可有多种选择,包括微波、超短波、红外线、中频电、蜡疗等多种方式,通过理疗可达到消炎镇痛,缓解症状的效果。
(5)其他疗法:对痛点可以选择局部封闭治疗,另外临床中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等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腰背部肌筋膜炎是引起腰痛的主要疾病,大多数患者通常感到腰背部酸胀疼痛不舒服,但可以忍受,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如果是涉及到腰背部肌肉动员的劳动或者运动,通常会受到影响。
腰背部肌筋膜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康复训练、理疗等多种措施,能逐步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编辑:王黎
审阅:王哲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Physionetwork 中文版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Çeliker R,Atalay A,Guven Z.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10,14(5):361-366.
[2]詹玉明,殷稚飞,於伟.物理因子、中药熏药及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1):1242-1243.
[3]吴雏燕,詹玉明,江钟立.红外线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临床疗效量化的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1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