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好奇心?

2021-08-08作者:王晓晴

「好奇心比勇气更能战胜恐惧。」

———— 斯蒂芬斯,1912 年

好奇心作为我们与我们的内部精神世界打交道的基石。好奇心的效果是一种 「被理解的感觉」,它重新打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自由地思考新的、更有创造性的互动方式。

好奇心,简单地说,就是想知道的欲望。多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与生俱来的人类特征,这种特征迫使我们提出问题、寻求知识、获得理解并做岀适当的决定[1]



从婴儿期开始,我们就被对比、纹理和声音所吸引,我们用手、眼睛和嘴巴来发现我们周围世界的轮廓。

皮亚杰观察到,孩童时期,我们用好奇心和游戏来 「构建知识的边缘」 并开始组装世界关系的连贯图景。随着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在寻求理解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行家里手。我们寻求解释,探索因果,寻找新的挑战。通过好奇心,我们充分参与我们的世界,并推进我们的生活[2]



好奇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既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好奇心,也没有感到特别好奇。学者们已经确定了两种好奇心:

发散的好奇心,它促进了我们对新奇的事物普遍的探索倾向;

特定的好奇心,它有助于在一个特定的事物得到更多的信息。

无论我们的好奇心的焦点是新奇还是不确定性的满足,它似乎都源于:研究人员称「信息缺口」 [3]


当信息缺口非常大或很小的时候,好奇心很少出现:

在一项涉及回答问题的实验中,玩家在两种情况下最不好奇:一种是他们没有回答问题的知识基础,另一种是他们非常自信自己知道答案;换句话说,就是当信息差距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时候。

只有当玩家对答案有所了解,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正确时,他们最感兴趣。

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4][5]证明了既不是 「完全不知道」 也不是 「完全知道」,而是 「不完全知道」—— 驱动着好奇心!当然,信息对一个人的重要程度,会影响不确定性驱动好奇心的程度,比如一个人是否预期他们将通过解决不确定性来学习到积极的信息?我们更倾向于寻求我们认为是积极的和有趣的东西,而不是无趣或有威胁性的东西。

好奇心是人们探索天性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发现新事物的期待。除了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模式外,好奇心也塑造我们的认知 —— 当我们开始了解、重视并决定行动时我们如何使用我们的大脑。

我们使用思维的规律和循环的方式,称之为 「人类意识流动」 或 「洞察循环」。洞察循环描述了由自发的、具体的我们提出和回答的问题驱动意识的七个操作,这些问题使我们了解、重视并决定行动。

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会遇到数据 —— 声音、形状、暗示、上下文。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上面时,我们就参与了体验的操作。在体验了数据之后,我们自发地寻求理解它,问自己:它可能是什么?是这样的吗?当我们将信息导向我们自己的生活时,我们会想知道它评估而得的重要性:这对我有什么意义?我们在深思熟虑的过程中问自己:对于我所知道的:我能做些什么?然后,在评估我们的选择时,我们会问:什么是最好的做法?作为我们内心好奇心的顶点,我们会问:我会执行吗?

我们思想的这种内在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表现出的一种 「外在行为」,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每一种好奇心驱动的表现都可很好。我们越好奇,我们的表现就越好,从而导致我们采取深思熟虑的适当行动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好奇心不仅推动并加强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参与,还推动和加强了我们在了解、重视并决定采取行动时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认识到好奇心是高度有效,好奇心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使它成为转化冲突的一个特别强大的工具。

当我们参与和探索新奇事物,追求信息所能提供的效用,并寻求满足我们的不确定性时,好奇心已经被证明可以激活大脑的奖励中心[6],带来强烈的快乐。

当然它还可以引起焦虑,特别是当预期的信息可能是负面的或具有威胁性的[1]。 Golman 和 Loewenstein 认为,这种焦虑通常会导致 「鸵鸟效应」,即我们避免寻找负面信息,因为我们担心习得它而得到的结果、对威胁性信息的预期所引发的恐惧,实际上是有抑制好奇心的作用。当我们的好奇心被关闭时,我们变得 「确定」,不再寻求新的信息。


在冲突的情况下好奇心也可以被关闭!

Price (2013) 将冲突描述为具体的、基于压力的、战斗逃跑行为交互作用的函数,这些行为源于抵御有威胁作用的决策。重视威胁会带来各种情绪,从焦虑、担忧、恐惧到伤害。被随之而来的情绪所迷惑,我们的表现直线下降[7]。我们快速地从内在问题中走出来(这些问题使我们经历体验到认识、到评价、到决定。)我们变得对新信息漠不关心,确信我们知道,快速判断和草草了事。于是,我们用来提升思维的好奇心就不再产生,我们也就不会更好地利用我们的思维了。



参考文献:

[1]Golman, R., & Loewenstein, G. (2015). Curiosity, Information Gaps, and the Utility of Knowledge (SSRN Scholarly Paper No. ID 2149362). Rochester, NY, US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 work.

[2]Kashdan, T. B., Rose, P., & Fincham, F. D. (2004).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Facilitating Positiv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and Pers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 sessment, 82, 291–305.

[3]Loewenstein, G. (1994). The Psychology of Curiosity: A Review and Reinterpret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1), 75–98.

[4]Litman, J., Hutchins, T., & Russon, R. (2005). Epistemic curio- sity, feeling-of-knowing, and exploratory behaviour.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 559–582.

[5]van Dijk, E., & Zeelenberg, M. (2007). When curiosity killed regret: Avoiding or seeking the unknown in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3, 656–662.

[6]Kidd, C., & Hayden, B. Y. (2015). The Psychology and Neu- roscience of Curiosity. Neuron, 88(3), 449–460. https://doi. org/10.1016/j.neuron.2015.09.010.

[7]Price, M. The Role of Our Minds in the Emergence of Peace and Conflict. In V. Redekop (Ed.), Spiritua- lity, Reconciliation and Emergent Creativity (Vol. 2). Toronto,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相关文章

cover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时,老师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了解职业的概念,于是她跑来问我 「妈妈,你的职业是超声医生,你每天主要的工作是观察那些阿姨们肚子里的宝宝吗?「我笑着说:「是啊,我们是最先看到宝宝的人。」「哦,好神奇哦,你是怎么看到的呢?」 她满脸疑惑地看着我。「我们是通过超声波诊断的仪器看到的,它能穿过肚皮,看到肚子里面的各种情况哦。」 我故作神秘地回答。「超声波是什么呢?能给我讲讲吗?「她追问道。我想回
cover
妈妈们会发现,宝宝到了一定阶段总喜欢摸小鸡鸡。这种情况一般和性早熟关系不大,很可能是因为宝宝不舒服。这时候妈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尿路感染、包皮口炎宝宝处于生理性包茎期的时候,如果护理不好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和包皮口炎的情况,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宝宝包皮口有没有红肿。必要时去医院做个尿常规检查,如果确定是这个问题,医生可能会让用高锰酸钾稀释后局部泡洗和外涂红霉素软膏,具体用法需要遵医嘱。2. 湿疹
cover
对于当代人来说,玩手机就是最大的消遣。但如果你有一个娃,玩手机这件事就变得不一样了。掏出手机,刚把屏幕点亮,旁边一双蠢蠢欲动的小手,就会立马伸出来,试图抢走手机。不给 TA,还生气!这个场景,应该很多家庭每天都在重复上演。好家伙,就算你不玩手机,把手机放在沙发上床上,娃只要看到,就跟豹子看见猎物一样,飞快爬过去抢手机……为什么所有的宝宝都对手机爱不释手?娃总爱抢手机到底怎么办?今天我们就请邓欣媚老
cover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就产生一些对 ta 个性、人格的判断。这些判断有依据吗?还真有。研究者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线索都会透露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今天的文章就来分享这些你意想不到的识人技巧。你看人准吗?快来接受识别人格的考试吧~第一题情绪稳定被认为是好伴侣的重要人格特质之一,而这其实靠鼻子就能发现。猜猜以下哪个男生最有可能符合这个要求?第二题有时,和刚认识的人吃一顿饭、聊几句天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