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例如 400 毫秒),又没有表达完全的一种表情。通常是表达者想要掩饰真实情绪,而用另一种表情把之前的未完成表情给「覆盖」了。
很多人对于微表情的了解来自美剧《Lie to me》。男主角 Lightmen(其原型是微表情研究专家 Paul Ekman)根据罪犯一些细微表情就能知道炸弹藏在哪里,也能通过摸鼻子等动作就推测出 FBI 探员和女同事有奸情。
微表情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并没有。
那微表情是伪科学吗?
——不是。
微表情是被影视作品神化了的真·科学。
比如,「通过摸鼻子动作来推测对方说谎」——这真是有理论依据的。
皮下血流成像技术发现,人撒谎时血流会更多地流向鼻尖,会发热发痒,所以摸鼻子表示可能在说谎,还真有一定道理。也因此,这一现象称为匹诺曹效应。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然而,虽说微表情是真实存在且在测谎中起到很大作用的,但任何测谎都需要有一个基线(即这个人在不说谎时的惯常行为表现和生理反应),如果他的行为模式(摸头,摸鼻子等)和生理反应(心跳、脸红等)偏离了平时的基线,那才有可能证明他在说谎。
否则,如果这个人本来没事就爱摸鼻子,或者平时就爱脸红、心跳就快,难道就能证明他一直在说谎吗?显然不能。
其实不光是微表情,很多表情和动作也可以用来侦测谎言。
我们玩游戏时会发现有些玩家在陈述的时候会挠头、咽口水、眼睛避免对视等,那都有可能是他在说谎;再比如匪徒看到匪同伴撒谎时一闪而过的皱眉、憋笑、抿嘴等……
这时,善于观察的小伙伴就能一抓一个准。
所谓「善于察言观色」,指的就是一个人很善于捕捉别人的情绪、微表情等。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但注意了,在这一点上,心理学家并不比其他人做得更好(除非是在该领域受过专业训练)!反而是一些特殊岗位的人员做得更好(例如警察、安检员、海关抓代购的等等),因为经验使然。
还有一些人是天赋异禀,天生就擅长察言观色。
心理学不读心、不算命、不解梦
有些大众认为「对」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们在摇头
点击下方卡片,了解更多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