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有个词叫「terrible two」,直译过来就是「可怕的两岁」。
这说的就是咱们可爱的宝宝们到了两岁后,往往特别让家长头痛,比如说什么都要自己来,特别喜欢说「不」,自己有很多主意,还老跟家长的想法反着来。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的意志跟家长意志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常常情绪变得非常激动,要么固执,要么情绪崩溃。
于是,很多家长情绪也崩溃了。
在心理学上,这个时期被称为「第一反抗期」,是正常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那么,第一反抗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父母该怎么伴随孩子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呢?
在爸爸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宝宝在第一年经过了飞速的发育生长。
到了两岁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熟练的按自己的意愿走路,抓握,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表明,孩子已经有能力「随心所欲」地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能够到更远、更高的地方,见到更多的人,用更多的交流方式,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个阶段,孩子的反抗行为表面上是与父母的对抗,但实际上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分化、区分与接受的过程。
分化
在与母亲逐渐分离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我」的概念;
区分
孩子会了解到:
自己想要喝水,和妈妈告诉自己该喝水了很不一样,自己主动倒的水也就和妈妈给自己倒的水不一样;
当自己饿的时候,并不是「靠意念」就能有食物的,需要自己动手;
当自己心爱的玩具摔碎了,现实并不像自己渴望的那样能够让玩具复原;
当自己想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并不一定能立刻出现在自己面前。
接受
以上种种情况,会让宝宝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现实」是两回事。而在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之后,他会想办法来反抗这些现实,希望获得自主感和成就感,这种愿望甚至比满足需求本身(比如喝水)更迫切。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需要大量这样的实际经验来逐渐发展的。
两岁以前,特别是一岁以前,小宝宝的生活极度依赖家长。
特别是母亲对于婴儿生理需求与情绪变化的敏锐察觉与反应,让宝宝更加依赖妈妈。这个时期,婴儿非常乐意在母亲怀抱中做各种游戏。
这时候,当婴儿有生理和情感上的需要时,往往很快就能得到满足,这对婴儿形成「信任感」和「希望」品质非常重要。
然而,在这个时期,婴儿还没有能力区分自己和母亲;也没有能力区分自己的愿望和现实。
之后,婴儿需要慢慢从这种和妈妈「不分你我」的状态中逐渐分离,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独立的人,逐渐将母亲视为「安全港湾」。
这个时候,宝宝已经认识到「确认妈妈在,就可以继续探索世界,而不会一直待在妈妈身边以确保妈妈在」,并不需要「一直待在妈妈身边以确保妈妈在」,非常有利于儿童发展自主意志、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相反,如果孩子两岁左右没什么反抗行为,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情况通常并非孩子自身的问题所致,而可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
过于严厉,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不可能反抗;
过于溺爱,孩子一切欲望有求必应,让孩子持续「你我不分」,剥夺了孩子心理发展的机会。
在宝贝出生前,妈妈的子宫是宝贝的生活空间。子宫既是保护又是限制,并随着胎儿的生长而适度变大。胎儿也会偶尔与子宫发生「对抗」,但是子宫壁非常有弹性地化解,即没有被冲破,也没有还击,温暖而有弹性。
在宝贝出生之后,妈妈同样需要为宝贝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个类似子宫的虚拟生活空间。
爸妈可以通过以下三条基本原则,来帮助孩子度过第一反抗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
给孩子一个与其当前能力相适应的空间;
让孩子在安全的条件下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的愿望;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而这个空间的边界需要清晰而稳定,让孩子容易主动适应;也需要温暖、有弹性,让孩子与这个边界对抗时,减少羞耻感和挫败感。
1. 边界设置的考虑因素
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来充分练习各项能力,体验自主感,自我控制感和成就感,从而积攒足够的自身能力和心理资源来度过与边界对抗时所体验到的挫败感,并学会应对和接受现实。
边界的设置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孩子当前的能力
边界的设置,既需要给孩子发展锻炼的机会,又需要让孩子比较容易成功、不会发生严重的身体损伤。
以孩子倒水为例,可以一开始允许自己用塑料杯倒冷水,比较熟练后可以允许用玻璃杯,或者倒热水。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对「边界设置」持续做出调整。
家长能接受
家长仍然是家庭的主人,需要让自己过得舒适,这样才能有能力照顾好孩子,有足够的情绪空间接纳孩子的对抗行为。同时,这也是教会孩子尊重父母、学会妥协的过程。
具体操作时,家长需要比较灵活和创造性地想出尽可能平衡自己需求和孩子需求的边界设置。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会比较慢,家长可以只在时间比较充足的时候允许和鼓励孩子自己穿。
再比如,孩子自己吃饭容易洒,比较介意的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要求:如果选择自己吃,必须穿好罩衣、坐在餐椅里吃,并在餐椅下面垫一大张纸。
社会能接受
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的,并且,两岁的孩子很快就要上幼儿园,边界的设置需要帮助孩子适应社会。
2. 几点帮助孩子发展的技巧
(1)鼓励自主性
在父母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
比如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自己来穿衣服。
(2)有限选择
把给孩子自主的空间,以有限选择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将不合季节,不合场合的衣服收起来,只把自己能接受的衣服留给孩子自己挑选。
(3)真诚的尊重
很多家长,在自己并没有真心想征求孩子意见时,习惯用疑问句向孩子表达尊重。
比如已经该睡觉了,家长却问孩子「要不要睡觉啦」。实际上,家长并没有想给孩子选择,但孩子会误以为自己有选择,于是互相耗费精力纠缠起来,产生不必要的挫败感。
真诚的尊重孩子意味着家长只在自己真心能接受的范围内给孩子发挥自主性的空间。
(4)温柔而坚定
在孩子出现对抗行为时,父母要像子宫壁一样温柔地坚持设好的边界,并帮孩子处理产生的负面情绪。
「我知道你特别想穿那件衣服,但那不可以。你可以在这三件里面选择。」比如,在这句家长告诉孩子的话里,孩子将接收到三个信息:
爸爸(妈妈)知道我想要穿那件衣服了(表示理解);
爸爸(妈妈)不让我穿那件衣服(明确什么不能做);
爸爸(妈妈)给了我其它可以选择的衣服(明确什么可以做)。
(5)稳定自己的情绪
父母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的关键。
对抗时,孩子往往容易情绪失控而攻击父母,即包括打,咬,踢的身体攻击,还包括大喊「坏妈妈」「我讨厌你」等,进行言语攻击。
家长需要避免自己被攻击到,否则自己可能会隐性地报复孩子,而且孩子容易在之后因为知道伤害到了父母而感到羞耻与内疚。
那具体怎么办呢?
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紧紧抱住孩子来限制身体攻击;
另一方面,要清楚知道,孩子这些言语与行为只是因为自己情绪失控了,并不真的是这么想的。
(6)教孩子方法
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啦。
逐渐教给他应对各种情况的办法,孩子的方法越多、越熟练,自己进行尝试时,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在与爸妈设置的「边界」对抗时,也会有更多办法来克服挫败感。
总之,这个时期是培训孩子自理能力、建立孩子「规则意识」的极佳时期,家长积极的面对,将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源: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