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表现
肠鸣是什么?
「肠鸣」又称「肠鸣音」,是指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的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每分钟 4~5 次 [1,2]。若肠鸣过多或过少,则可能提示某些疾病的出现,如急性胃肠炎、机械性肠梗阻等。
肠鸣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什么症状表现?
根据肠鸣音的频率,一般可分为活跃、亢进、减弱和消失。肠鸣音的分类常常可以提示疾病如何治疗,或疾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1,3]。
- 肠鸣音活跃: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每分钟可达 10 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 肠鸣音亢进:如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者金属音,不需要贴着肚皮就能听到,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 肠鸣音减弱:如数分钟才听到一次,则称为肠鸣音减弱,见于肠梗阻持续存在或老年性便秘、肠管血运障碍、肠坏死、肠麻痹、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胃肠动力低下等;
- 肠鸣音消失:如听诊两分钟以上未能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等 [1]。
缓解方式
肠鸣异常如何缓解?
如患者在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 尽量休息,禁止进食。
- 自行或者家人帮助下,听并且记录肠鸣的次数、声音大小等异常情况。
- 若无好转,及时就医。
如患者就诊,医生会进行以下操作:
- 药物治疗:腹痛严重患者,在确定病因后,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止痛,减轻患者痛苦,常用药物为 654-2 肌肉注射或口服,颠茄片、匹维溴胺口服等;若伴随腹泻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补液治疗,目的是加强营养,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常用药物为生理盐水、氯化钾等;如伴随便秘者,需及时通便,缓解症状,常用药物为乳果糖或开塞露等。
- 手术治疗:需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如因肠梗阻引起的肠鸣患者,可进行肠段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实际病情进行选择。
就诊判断
肠鸣异常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前往医院就诊?
- 若出现剧烈腹痛、停止排气排便、便血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查清病因。
- 需要注意的是,肠鸣发生时,如果腹痛、腹泻等伴随症状不明显时,患者往往能够忍受,或者自行服用药物治疗,但容易延误病情。若发生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肠鸣异常患者去医院一般先挂什么科室?
消化内科。
肠鸣异常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 视诊:医生需观察患者腹部皮肤,有无腹胀、胃肠蠕动波、皮疹、出血点等,目的是判断是否存在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 听诊:医生用听诊器放在患者腹部进行听诊,目的是了解肠鸣次数及声音大小等。
- 触诊:医生用手触摸患者腹部皮肤,目的是了解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
- 叩诊:医生左手放在患者腹部,右手中指轻叩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听叩诊声音,目的是检查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初步判断胃肠道状态。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查:目的是了解患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是否异常,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者存在失血等。
- 粪便检查:目的是通过镜检,了解粪便中是否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通过培养,检测粪便中是否有致病菌。
辅助检查:
- 胃肠镜检查或立位腹部 X 片:目的是了解胃肠道是否存在出血或梗阻等 [1]。
潜在疾病
肠鸣异常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肠鸣异常主要因疾病引起,常常是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部分患者也可能是因手术引起。
疾病因素:
- 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肠炎等;
- 非感染性疾病:如胃肠道出血、便秘、肠梗阻。
手术因素:如接受过腹部相关外科手术后,如结肠修补术等,恢复情况不理想,肠道手术部位未能及时愈合,可能出现感染引起肠鸣音异常 [1]。
肠鸣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哪些防护?
- 严格遵医嘱治疗及用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 合理饮食,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果蔬,腹痛腹胀加重时,需禁食,及时就诊;
- 确定病因后,可适当参与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态;
- 定期体检,建议至少一年一次体格检查。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万学红,卢雪峰,等. 诊断学[M]. 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张鑫,卫子然,朱振新,等. 肠鸣音在胃肠外科临床应用中价值的再认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6): 129-132.
[3] 潘华峰,龚冠闻,柳欣欣,等. 基于人工智能的连续肠鸣音听诊记录仪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0): 3157-3160.
肠鸣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 肠蠕动亢进而漉漉有声的表现。
· 正常人也可存在,一般每分钟 4~5 次。
· 异常时可提示疾病或疾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 正常人也可存在,一般每分钟 4~5 次。
· 异常时可提示疾病或疾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