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脱发是什么?
在正常头皮中,约有十万个毛囊,其中 90% 处于生长期,其余 10% 处于休止期。休止期通常持续三个月。每天约有 50~200 根毛发脱落。在生长期,每个人的毛发在变成休止期毛发脱落之前都会生长数月至数年。许多代谢改变,如产后、营养不良和其他应激均可能使异常多的毛发同时进入休止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引起脱发 [1,2]。
产后脱发是什么?
产后脱发属于休止期脱发,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变化,通常发生在妇女产后 1~5 个月,此时雌激素分泌减少,或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饮食不均衡等就会引起产后脱发,一般一年左右可自然恢复 [2,3]。
症状
产后脱发有哪些表现?
- 弥漫性头发脱落:是产后脱发的主要表现。患者发现梳头或洗头时、枕头上、衣服上脱落的头发增加。
- 发质变差:头发颜色变淡,表现为干枯发黄。
- 头发易断:头发细而干燥,轻微牵扯便容易拉断,即拉发试验阳性。
病因
产后脱发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 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产后脱发的最主要原因。产妇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毛囊发生退化,从而引起产后脱发 [2,3]。
- 精神压力大:女性角色身份变化、过度关注孩子、睡眠不足、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引起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紊乱,也可诱发产后脱发。
- 营养不良:女性产后可能会出现食欲的改变,或为了尽快恢复身材进行节食,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诱发产后脱发。
产后脱发会遗传吗?
产后脱发一般不会遗传,主要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也可因精神压力、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机体新陈代谢所致,并不具备遗传因素。
诊断
产后脱发需要就医吗?
女性产后脱发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化,通常一年左右可自动恢复,若脱发情况不严重,一般无需就诊;若脱发情况严重(如头顶头发稀疏或发量较之前明显减少)或一年后未好转,应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产后脱发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皮肤科。
产后脱发如何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通常医生会询问一年内有无分娩史、是不是在分娩后 2~3 个月后出现脱发量增加,并通过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头发稀疏、头发发黄、衣服上是否有脱落的头发,了解脱发原因及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判断,然后结合拉发试验、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 拉发试验:抓住一小把头发轻轻拉扯,若超出四根毛发掉落 [2],则提示存在脱发。
- 雌激素水平测定:主要测定体内雌激素水平是否下降,对产后脱发进行进一步诊断。
- 休止期毛发计数:主要是测定休止期毛发所占比例,若比例>25%,则可确诊产后脱发 [2]。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锌铁及微量元素检测等检查,主要是用来排除内分泌紊乱、营养障碍等其他疾病。
- 毛发镜检查:通过毛发镜来检查患者毛发的粗细、颜色及毛囊情况。
治疗
产后脱发如何治疗?
产后脱发属于生理性变化,一般来说无需特殊治疗,一年左右可自行恢复;若产后脱发严重,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时,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进行干预。
-
药物治疗: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
雌激素:如结合雌激素片、戊酸雌二醇片等,可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头发脱落情况 [2],可能产生腹部胀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妊娠妇女、乳腺癌及卵巢癌患者等。
-
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适用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补充铁元素,防止因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引起脱发 [2],可能引起上腹疼痛、便秘等不良反应,禁用于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负荷过高患者等。
-
米诺地尔 [3]:外用于头皮。延长头发生长周期,缓解患者脱发症状。
-
-
心理治疗
患者产后情绪变化大,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疏导不良情绪,减轻精神压力 [2]。
产后脱发需要复诊吗?
建议 1~3 个月复诊一次,主要查血常规、激素水平、毛发镜等项目,以明确贫血、低雄激素水平是否纠正及毛囊和毛发生长情况。
-
生活
产后脱发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进行旅游、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如下棋等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
均衡饮食:不偏食、不挑食,防止因营养不良诱发脱发 [2];多吃富含铁、锌、蛋白质类食物,如动物内脏、鱼、瘦肉等,多喝牛奶;多吃水果、蔬菜,如西红柿、苹果、青菜、菠菜等,补充体内所需维生素。
-
预防
产后脱发如何预防?
产后脱发是一种生理性变化,预防病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产后脱发的发生:
-
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饮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
-
做好头发护理:产后建议留舒适的短发,两天洗一次头发,并使用刺激性小的洗发水;洗头发时尽量轻柔,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使用柔软对头皮无刺激性的梳子。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朱学骏,王宝玺等译. 皮肤病学[M]. 第四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287-1315.
[2]方红. 休止期脱发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04):8+(480-484).
[3]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第 2 版.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66.-
- 就诊
· 一般无需就医,若脱发严重建议就诊。
· 保持心态愉悦,均衡营养饮食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