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肺功能检查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肺功能检查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词条作者
    王萌炜

    王萌炜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
    赵晓赟

    赵晓赟呼吸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 查前不吸烟不喝咖啡可乐 6 小时以上。
    · 门诊可做,大多在 1~2 天可拿报告。
    · 可能造成头晕、胸腹部或头部压迫感。
    简介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并发症
    结果解读
    更多信息
    更多
  • 简介

    肺功能检查是什么?

    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当呼吸功能出现问题时,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咯血,呼吸困难等,肺功能检查就是检查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和常见的肺部 X 线和 CT 等检查不同,肺功能检查的是患者呼吸系统的呼吸能力,而上述的影像学检查,检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结构是否有异常,二者一个负责形态,一个负责功能,不能相互替代。

    肺功能检查有什么作用?

    • 寻找诸如长期咳嗽、呼吸音伴杂音(喘鸣)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原因。

    • 检查已知肺部疾病的轻重,或者随时间推移的改变–常采用呼吸试验进行随访的肺部疾病包括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检查吸入性药物的起效情况。

    • 术前检查患者肺部功能状况。

    • 检查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功能的稳定性和强弱。

  • 适应证

    肺功能检查什么时候需要做?

    肺功能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包括:

    • 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

    •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评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 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

    • 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评价;

    • 胸腹部手术者及其他手术项目术前评估;

    • 鉴别气道阻塞的类型;

    • 职业性劳动力鉴定;

    • 体格检查。

  • 禁忌证

    肺功能检查什么时候绝对不能做?

    以下情况绝对禁止进行肺功能检查:

    • 近 3 个月患有心肌梗死、休克者;

    • 近 4 周存在严重心功能不稳定、心绞痛者,近期有脑血管意外者;

    • 近 4 周出现大咯血者;

    • 癫痫发作需要用药治疗者;

    • 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 200 mmHg,舒张压 > 100 mmHg) ;

    • 心动过缓、严重心律失常者;

    • 主动脉瘤患者;

    • 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 意识障碍或智力障碍等不能理解及不能主动配合检查的各种情况。

    肺功能检查什么时候不建议做?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最好不要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 心率 > 120 次/分或 SPO2 < 90%;

    • 气胸、巨大肺大泡且不准备手术治疗者;

    • 孕妇;

    • 鼓膜穿孔患者(需先堵塞患者耳道后测定);

    • 近期呼吸道感染(< 4 周)者;

    • 感染性疾病急性期患者;

    • 免疫力低下者;

    • 身体虚弱者;

    • 因为用力吹气而可能会加重病情的其他情况。

  • 注意事项

    肺功能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 肺功能检查是需要患者配合的检查,患者自己要深吸气,深呼气,与医生配合好,才能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正确的检查结果,请做如下准备工作为好:

    • 肺功能检测操作过程的练习:一只手拿起一张纸放在嘴巴前面 10 厘米左右,另一只手捏住鼻子(别让鼻子漏气),先用口平静呼吸 3~4 次,然后用口深吸气,随即快速、用力(爆发力)吹气并持续吹气 6 秒不中断的动作(如同吹蜡烛),且能把纸持续吹动起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深吸气和用力呼气过程均不要张嘴巴太大,一定要用肺的气,而不是哈气样。

    • 有些项目(如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需在检测前需按医嘱要求时间停用相关药物,如茶碱类、β2 受体激动剂、激素类、抗组胺类等药物。

    • 应避免剧烈运动、冷空气吸入 2 小时以上,避免吸烟、咖啡、可口可乐等 6 小时以上。

    肺功能检查完成之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 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检查,无特别注意事项。

    • 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在检查结束后再观察半小时左右,以免出现哮喘发作。

  • 并发症

    肺功能检查可能会出现哪些不适?如果发生,应该怎么处理?

    肺功能检查期间快速而用力地吸气和呼气可让被检者咳嗽或感到头晕,还可造成胸部、腹部或头部的压迫感。休息以后即可逐渐恢复。如有持续不适症状,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在回家后出现不适,请尽快就诊。

  • 结果解读

    肺功能检查报告怎么解读?

    肺功能检查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有 FEV1、MVV、FVC、FEV1/FVC:

    • 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 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用以衡量胸廓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

    • FVC:用力肺活量,可反映通气障碍程度。

    • 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考虑到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状态,检查结果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具体数值及其临床意义请咨询相关医生进行解答。

    肺功能检查结果怎么解读?

    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血流、呼吸动力等项目。

    其中通气功能是最基本的,最需要关注。

    通气功能检查包括肺泡含气量、单位时间内气体在气道中的气量和流速检查。

    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可以将通气功能障碍分为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

    1. 阻塞性通气障碍,指气道狭窄,阻力增加,导致气体流速下降,肺泡通气不足,主要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2. 限制性通气障碍,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导致肺泡通气不足,肺容量下降,分为肺源性的通气障碍,如间质性肺纤维化等和非肺源性的通气障碍,如胸廓畸形,胸腔积液等。
    3.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既有阻塞性又有限制性通气障碍,即呼气流量及肺容量均降低,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肺功能检查肺容积、肺容量结果如何解读?

    肺容积、肺容量反映的是肺泡内含气量,也是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常见指标有:

    • 潮气容积(VT):指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下降提示通气功能障碍。
    • 补吸气容积(ERV):指平静呼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呼出的气体量。下降提示通气功能障碍。
    • 补吸气容积(IRV):指平静吸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吸入的气体量。下降提示通气功能障碍。
    • 残气容积(RV):指尽最大力量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 气体量。升高提示通气功能障碍。
    • 深吸气量(IC):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吸气,一共吸入的气体量。下降提示通气功能障碍。
    • 肺活量(VC):指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又完全呼出的最大气体量。下降提示通气功能障碍。
    • 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气体量。增高提示阻塞性通气障碍如阻塞性肺气肿、气道部分阻塞等,降低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也可见于换气障碍,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肺总量(TLC):指最大限度吸气后肺内所含气量。
    • 增高可见于肺气肿等,减少可见于肺水肿、肺不张、肺间质性疾病、胸腔积液、气胸等。

    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结果如何解读?

    通气功能检查测定的是单位时间内进入肺的气体量和流速,常见指标如下,其中重点关注的指标是 FEV1/FVC%:

    •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指一分钟内最大的呼吸幅度和最快的呼吸频率所得的通气量。
    • 用力肺活量(FVC):指最大限度吸气后,以最大的力量和最快的速度所呼出的气量。可以反映通气障碍严重程度。
    •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最大限度吸气后,以最大的力量和最快的速度开始呼气的第1秒内呼出的气体量。下降见于气道阻塞疾病,如慢阻肺、哮喘急性发作等。
    • 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简称一秒率,> 70% 提示肺功能基本正常,61%~70% 提示肺功能轻度减退,41%~60% 提示肺功能显著减退,≤ 40% 提示肺功能严重减退。
    •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评价早期小气道阻塞的指标,比 FEV1/FVC% 更好的反映气道阻塞情况。
    • 最大呼气流量(PEF):指用力肺活量测定时,呼气流速最快时的瞬间流速,又称峰值呼气流速。正常人 PEF 日变异率 < 20%,≥ 20%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有意义。该指标检测简便,可用于哮喘患者病情监测,若 PEF 日变异率明显增大,提示病情加重,需行相应处理。

    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如何解读?

    支气管舒张试验是指对 FEV1 或 FEV1/FVC% 下降的病人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再次测定 FVC1 或 FEV1/FVC%。

    结果可用于判断气道阻塞是否可逆及药物疗效,帮助鉴别诊断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具体病因。

    试验后改善率 >15% 为阳性;15 ~ 24% 为轻度可逆;25 ~ 40% 为中度可逆;>40% 为高度可逆。

    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率一般都在 12% 以上,且绝对值增加 200mL 以上,慢阻肺患者、毛细支气管炎则改善不明显。

    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验结果如何解读?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指用某种刺激使气道平滑肌收缩,再行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定支气管狭窄的程度,是测定气道反应性的一种方法。而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所以此试验主要用于协助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对于可疑哮喘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确定诊断。

    肺功能检查肺泡弥散功能检查结果如何解读?

    肺泡弥散功能检查(DLCO)是指用一氧化碳评估肺换气功能的方法,弥散障碍会引起缺氧。

    弥散量小于正常预计值的 80%,提示有弥散功能障碍。

    • 弥散量降低,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石棉肺、肺结核、气胸、肺部感染、肺水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贫血等。
    • 弥散量增加,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肺出血等。

    肺功能检查呼出气 NO 结果如何解读?

    测量患者呼出气中的 NO 水平,结合其他检查,可用于哮喘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但结果正常不能排除哮喘。

    正常人以及稳定、控制良好哮喘患者的呼出气中 NO 浓度较低,若呼出气中 NO 浓度升高(≥ 40 ~ 50 ppb),在排除可能造成混淆的呼吸系统疾病后,如变态反应性鼻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可以诊断哮喘。

    肺功能检查运动心肺试验(CPET)结果如何解读?

    心肺运动试验(CPET)通过运动过程中对心肺系统的综合评估,可以发现常规评估发现不了的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帮助明确限制运动的因素,如肺通气障碍、心脏、代谢、肺血管、失能等,并衡量各个因素占呼吸困难总体原因的相对比重。

    通常本检测可用于:

    • 不明原因的运动不耐受的原因评估;
    • 肺失能索赔的损伤评估;
    • 肺切除术的术前评估;
    • 心肺患者的运动耐量评估。

    肺功能检查报告大概要多久可以拿到?

    因为涉及后期的数据,图像分析等,时间会久一些,不同医院报告量不同,大多在 1~2 天可拿到报告。

    image

  • 更多信息

    肺功能检查可以在门诊进行吗?

    本身肺功能检查就是门诊项目,可以基本上做到即来即走。

    肺功能检查大概的费用是多少?

    肺功能检查包含很多小项目,如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 NO、运动心肺功能、呼吸驱动等等,有时候还需要结合血气分析检查。每个小项目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医生会根据诊断疾病的需要,为患者选择一个或其中几个小项目进行检查。

    参考资料
    [1] 陈文彬, 潘祥林. 诊断学 (第8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成人肺功能测定概述. Meredith C McCormack, MD, MHS.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overview-of-pulmonary-function-testing-in-adults. (Accessed on Aut 11, 2021)
    [3] 呼吸困难评估中的心肺运动试验. David A Kaminsky, MD.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cardiopulmonary-exercise-testing-in-the-evaluation-of-dyspnea. (Accessed on June 2, 2021)
    · 郑劲平. 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M]. 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
    · 郑劲平 . 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 朱蕾. 临床肺功能(第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 葛均波. 内科学(第九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 Meredith C McCormack. 成人肺功能测定概述.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overview-of-pulmonary-function-testing-in-adults (Assessed on Feb 7, 2018.)
    Update:2022.03
简介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并发症
结果解读
更多信息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