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浸润性乳腺癌是什么病?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1],若未及时进行治疗,该疾病还容易复发和向其他部位的扩散,导致患者的生存期相比较短。
乳腺癌首发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最常见,常呈现无痛性、进行性生长,亦可合并乳头溢液。乳头牵拉、凹陷、回缩;乳房橘皮样改变;皮肤溃疡;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均是乳腺癌的体征 [1]。
浸润性乳腺癌常见吗?
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乳腺癌在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中排名第五。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 15%~20%,也就是说,在 100 名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群中有 15~20 名是由于患乳腺癌而死亡 [2]。
乳腺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为 62 岁,42.8% 的患者超过 65 岁,也就是说,每一千个患者中可能有 428 位 65 岁患者年龄 [3]。
浸润性乳腺癌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理上的不同,可分为:
-
普通浸润性乳腺癌:包括单纯癌、腺癌等。单纯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其它因素 [1,4]。
-
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等) [1,4]。
-
症状
浸润性乳腺癌有哪些常见表现?
- 乳房肿块:表现为乳房出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1]。
- 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指非妊娠期从乳头自发流出血性液、浆液、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溢液可呈乳汁样、清水样、浆液性或脓性 [1]。
- 乳头乳晕改变:乳头回缩,乳头皮肤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常伴有瘙痒感。若肿瘤累及韧带时,皮肤表面可能会因为韧带缩短而出现凹陷,此现象常被称为「酒窝征」,乳房皮肤出现橘皮纹 [1]。
- 上肢水肿:乳腺癌可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压迫腋静脉,影响上肢的淋巴回流而致上肢水肿 [1]。
病因
浸润性乳腺癌有哪些常见病因?
- 雌激素:雌酮及雌二酮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雌激素过高可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 [1]。
- 遗传因素:BRCA1、BRCA2 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患病率会增加,若父母患有本病,会增加其后代的发病几率 [4]。
- 不良饮食习惯: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饮食可引起肥胖,可能会加强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引发本病。
- 其他因素: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与乳腺癌发病均有关 [1]。
浸润性乳腺癌常见于哪些人?
- 年龄大的女性人群:该人群由于年龄的增加,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水平和自身内分泌的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会增加患浸润性乳腺癌的几率。据统计,20 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45~60 岁较高 [1]。
- 嗜好烟酒的人群:该人群由于长期吸烟与饮酒后的代谢产物会对乳腺细胞造成直接损害,从而易引起浸润性乳腺癌。
- 肥胖的人群:该人群由于身材肥胖,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而易患本病 [1]。
- 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有本病的家族史的人患本病的几率较高。
- 长期吃雌激素类药的人群:长期并且大量服用含雌激素的药品(雌二醇、戊酸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等),可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多,而引发本病。
浸润性乳腺癌会传染吗?
不会。
浸润性乳腺癌会遗传吗?
会遗传,有 10%~15% 的本病患者经过调查发现有乳腺癌的家族史 [5,6]。
诊断
怎么确定得了浸润性乳腺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对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能显示与肿瘤细胞增殖、有助于诊断浸润性乳腺癌,但可重复性低 [7];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恶性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判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 乳腺彩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显示乳房肿物的边界,肿物直径大小,乳腺肿物的形态,肿物纵横比,周围血流信号等。
- 乳腺钼靶摄片: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乳腺疾病最基本和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 < 35 岁且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年轻女性,钼靶不作为首选检查 [1]。
-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该检查方法能够从多方面对乳腺癌进行分析和诊断,适用于乳腺癌需要手术的患者,此方法还能够用来在手术前用来判断乳腺癌的浸润情况 [7]。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该检查能够通过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升高还是降低,来反映癌细胞异常增殖的情况,浸润性乳腺癌的 ADC 值均显著降低 [8]。
- 切除活检:病理检查是决定治疗的最可靠方法,切除活检时应将肿块完全切除并送组织学检查 [6]。
- 空芯针活检:适用于术前了解肿块的性质等,应用空芯针穿刺进行肿块组织获取,诊断准确率可达 90%~97% [9]。
治疗
浸润性乳腺癌要去看哪个科?
乳腺外科、肿瘤科。
浸润性乳腺癌怎么治疗?
手术联合放化疗是浸润性乳腺癌治疗及局部控制的主要方式,未手术的患者大多因为就诊时分期较晚或是身体状况不能耐受,从而导致预后较差 [3]。主要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
药物治疗:
- 激素类药物:使用激素类避孕药,如复方炔诺酮等,可有效降低 BRCA1、BRCA2 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患病风险。其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等,肝功能异常、心血管病、高脂血病者等禁用 [5,6]。
-
手术治疗: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乳腺手术有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手术有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通常都是多个手术同时进行的。
-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局部切除手术:尤其适用于肿瘤小于 3~4 cm,与乳头乳晕不明显粘连,且有保乳意愿,可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目的是完全切除肿块,优点是术后可保持外观;缺点是术后必须辅以放化疗 [5,6]。
- 全乳房切除手术:适用于原位癌、微小癌或年老体弱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患者,手术目的切除乳腺组织、乳头、部分皮肤和胸大肌筋膜,优点是可行即刻乳房重建术;缺点是术后需配合放射治疗 [5,6]。
-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不仅可以清扫潜在的淋巴结,也能准确提供腋窝淋巴结分期。但是容易引起患侧上肢障碍、水肿、感觉异常、活动障碍、伤口感染你、臂丛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 [2]。
-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该检查可提供充分的腋窝淋巴结分期信息,且术后并发症少,目前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B)称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评估腋窝分期的重要方法 [10,11]。
-
其他治疗:
-
化疗:适用于保乳切除术术后,给予适当剂量进行放射治疗,全乳房切除术患者需按照具体病情决定是否接受放射治疗 [5]。
-
靶向治疗:her2 阳性患者可行靶向治疗,治愈率较前明显升高。
-
浸润性乳腺癌能彻底治愈吗?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可以治愈,且很少复发 [12]。
-
生活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低脂饮食:脂肪摄入过多与不良预后有关,应少吃油炸食品及各种甜食,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同时,减少猪、牛、羊过量摄入,以免加重肥胖,增加患病风险。
- 适量摄入蛋白质:癌症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应适当多吃些鱼、蛋等优质蛋白食物。
- 多吃全谷物、水果和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的谷物、水果和蔬菜具能够降低癌症风险;新鲜水果、蔬菜,对乳腺细胞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戒烟禁酒。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心理上要注意什么?
除了身体康复,心理康复对乳腺癌患者也很重要。乳腺癌患者可能有痛苦、抑郁、畏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可采用听音乐、与家人倾诉等来缓解负面情绪,严重者可通过心理治疗来缓解。
预防
浸润性乳腺癌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针对与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比如日常进行科学的生活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病风险:
- 做好乳房自检:女性应在每月月经来潮前 10 天进行乳腺自检,观察乳头是否下陷,乳房皮肤是否有橘皮纹、触摸乳房时是否有肿块 [5];
- 均衡饮食,戒烟戒酒:避免动物脂肪、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少食肉类、挑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要避免肥胖。此外,烟酒都是较为明确的致癌原,最好戒烟酒。
- 定期锻炼,保持健康体重:不运动、肥胖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每周进行定期锻炼、保持健康体重尤为重要,一周可以进行 3~5 次有氧运动,不仅增强体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体重。
- 减少激素使用:避免服用激素避孕药和含有激素成分的护肤品、化妆品,以免因雌激素过高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引起浸润性乳腺癌。
- 提倡母乳喂养:正常哺乳可保持乳腺导管的畅通,对乳腺癌有预防作用。
- 高危人群需更注重预防:年龄大的女性人群、嗜好烟酒的人群、肥胖的人群、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长期吃雌激素类药的人群等需定期体检,经常锻炼,坚持健康饮食,提高身体机能,及时进行乳腺癌疾病的筛查,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治疗。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刘玉村,朱正纲. 外科学(普通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范明江.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1):145-148.
[3] 彭媛,程琳,王殊,等. 70岁以上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2018,45(4):230-236.
[4] 郭宏霞,王淑珍,崔秀平. 乳腺癌患者发生妇科肿瘤情况的随访研究[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Z1):26-27.
[5]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等. 外科学(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等. 实用外科学(第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邵颖,邢滔,万强,等. 基于MRI影像组学鉴别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11):1657-1661.
[8] 付泽鸿,徐红芳,王珺燕. 浸润性乳腺癌MRI表观扩散系数与肿瘤组织生长、新生血管生成的相关性[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6):2292-2295.
[9] 李乐之,路潜等. 外科护理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0] 郭晓霞,刘昱含,张安姌,等. 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09):951-954.
[11] 李佳伟,时兆婷,郭翌,等. 超声影像组学对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预测价值的探索性研究[J]. 肿瘤影像学,2017,26(2):128-135.
[12] 敬雯,王楠,高宝珠,等. 2012-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2):2649-2651.- 就诊
· 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头乳晕改变。
· 主要通过乳腺癌切除术、化疗等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