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卵巢黄体囊肿是什么病?
卵巢黄体囊肿多见于生育期妇女,为功能性囊肿。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破裂,形成血体,残留颗粒细胞变大,胞浆内富含黄色颗粒状的类脂质状物,形成黄体。
黄体在排卵后 9~10 天开始萎缩,一般寿命为 12~16 天,8~10 周后细胞变性、组织纤维化而形成白体。
正常或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 2 cm,2~3 cm 称为囊状黄体。若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被吸收后黄体腔内有大量的积液,直径大于 3 cm 则称为黄体囊肿。
一般可自行消退,若发生扭转或破裂出血可有急腹症表现,要紧急就医处理。
卵巢黄体囊肿常见于哪些人群?
常见于生育期女性。
症状
卵巢黄体囊肿会有哪些表现?
- 一般无临床症状: 偶伴下腹部不适、腹痛或腰背痛。
- 内分泌紊乱: 闭经或经期延长。
- 破裂或扭转:
- 月经周期 20~27 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等急腹症表现;
- 破裂时若失血严重,会出现血压下降、口干、头晕、心悸等休克表现;
- 若出现扭转,腹胀腹痛,一侧下腹部或可触及张力大、明显压痛的包块;
- 需与异位妊娠破裂鉴别。
- 月经周期 20~27 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等急腹症表现;
卵巢黄体囊肿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卵巢黄体蒂扭转。
- 一般无临床症状: 偶伴下腹部不适、腹痛或腰背痛。
病因
卵巢黄体囊肿的病因有哪些?
- 供应黄体的血管、淋巴系统发生了紊乱;
- 黄体在血管形成期出血过多,尤其见于凝血功能障碍的妇女,因黄体出血过多形成黄体血肿,待血液吸收后清液滞留于黄体腔内,使黄体直径增大;
- 垂体促性腺激素过度分泌,促使黄体过度发育。
- 供应黄体的血管、淋巴系统发生了紊乱;
诊断
卵巢黄体囊肿的哪些病史对医生诊断很重要?
月经 20~27 天,既往超声提示囊肿,急性腹痛出现前有轻微外力如性生活、排便、运动和妇科检查、突然体位变化等。
卵巢黄体囊肿需要做哪些检查?
- 短期内多次复查妇科超声,监测黄体囊肿的变化趋势。
- 必要时肿瘤标志物以鉴别卵巢恶性肿瘤。
- 出现急性腹痛伴阴道流血时需检查血 β-HCG,以便和异位妊娠破裂进行区别。
- 怀疑破裂时,需要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B 超(腹腔积液)、腹腔镜检(可见卵巢破裂有活动性出血),以明确是否破裂。
卵巢黄体囊肿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异位妊娠破裂: 当出现月经延迟,急性腹痛,同时伴有阴道流血时,极难与异位妊娠破裂鉴别,但后者血 β-HCG 阳性。
- 卵巢恶性肿瘤: 囊肿持续性存在甚至迅速增大,伴有腹水、尿频尿急,尤其对于绝经后或生育期服用避孕药卵巢增大者,需腹腔镜探查或剖腹探查,明确诊断,而黄体囊肿多在月经干净后复查消失或减小。
- 妊娠黄体: 直径小于 3 cm,且一般于妊娠后 3 个月自行消失,测 HCG 有助于鉴别。
- 短期内多次复查妇科超声,监测黄体囊肿的变化趋势。
治疗
卵巢黄体囊肿一般去看哪个科?
妇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当出现急腹症时,应妇科、急诊科急诊处理。
卵巢黄体囊肿怎么治疗?
- 无症状时,无需特殊治疗,随诊观察即可,一般可自行消失。
- 卵巢黄体囊肿蒂扭转: 扭转较轻,症状较轻时可自行复位,症状消失。当出现急腹症时,需尽早手术,卵巢外观无大变化,可抽取囊液自然复位,如缺血、坏死需行切除囊肿修复卵巢或卵巢切除术。
-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部分出血量少者可在短期内吸收,而腹痛症状也会逐渐缓解。如出血量较大、血压变化较明显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卵巢黄体囊肿可以完全治好吗?
短期随访,一般可自行消失。
卵巢黄体囊肿会引起死亡吗?
当出现卵巢黄体囊肿蒂扭转,继发感染,或破裂,若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 无症状时,无需特殊治疗,随诊观察即可,一般可自行消失。
生活
卵巢黄体囊肿术后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健康合理饮食即可,避免辛辣生冷饮食,术后注意补充富含蛋白类食物,促进刀口愈合。可避免服用豆浆、牛奶、洋葱等易引起腹胀的食物。
预防
卵巢黄体囊肿中的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或扭转如何预防?
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变化,避免粗暴外力刺激,妇科检查操作应轻柔。
参考资料· 徐丛剑, 华克勤. 实用妇产科学(第4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就诊
卵巢黄体囊肿
就诊科室:妇科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1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 属于功能性囊肿,一般可自行消退。
· 若发生扭转或破裂,可剧烈腹痛甚至休克。
· 发生扭转或破裂时,需急诊手术治疗。
· 若发生扭转或破裂,可剧烈腹痛甚至休克。
· 发生扭转或破裂时,需急诊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