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宝宝胃肠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宝宝患有胃肠炎时,根据病情的轻重,症状也会有不同,主要包括腹泻、呕吐、恶心、腹痛、发热等[1]。
腹泻
胃肠炎会使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也就是排便频率明显增加、性状变稀。
例如,在 24 小时内排出 3 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或排出多次稀便或水样便,次数超过宝宝平时每天常规排便次数 2 次或以上。
病情较轻的宝宝便便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可能有少量粘液或白色皂块,有时大便可以呈「蛋花汤样」。
病情较重的宝宝一般会排出大量水样便,便便中可能带血或伴有性状类似果冻一样的粘液。
呕吐频繁
呕吐,也是宝宝胃肠炎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情较轻的宝宝可能出现呕吐,也可能不出现,但是相对呕吐次数会少一些。
而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出现频繁的呕吐,甚至「喂什么吐什么」「喂一点就吐」,呕吐厉害的宝宝可能一天内呕吐 10 余次,呕吐物一般是吃下去的食物或粘液等。有些胃肠炎的宝宝还有腹胀明显等表现。
出现脱水
对于急性胃肠炎的宝宝,因常出现腹泻和呕吐,二者都会造成宝宝体内的液体丢失,造成脱水。
病情较轻的宝宝一般不会有太明显的脱水表现,而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尿尿量明显减少且尿色深黄、哭时无泪、眼眶凹陷、皮肤干燥,甚至四肢末梢(如手脚指)发凉、精神萎靡或烦躁等脱水症状。
体温升高
病情较轻的急性胃肠炎宝宝体温一般是正常的,而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出现反复发热或高热不退。
精神不佳
病情较轻的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吃喝玩闹都不受影响,跟平时没有太大差异。
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精神差,无精打采,也不再像平时那样玩闹,甚至精神萎靡或老爱睡。宝宝会容易烦躁,吃喝都比原来少,甚至拒绝吃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症状只能作为初步的评判依据,由于家长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因此如果觉得宝宝有任何异常表现或觉得不对劲的时候,都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与相应的治疗。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胃肠炎?
1. 感染性原因:多见于病毒和细菌感染
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宝宝的胃肠道并造成感染,导致宝宝胃肠炎。常见的细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1]。
「病从口入」是细菌或病毒侵入宝宝胃肠道最主要的途径。
比如宝宝的小手接触了带有细菌或病毒的东西,再用手抓食物送往嘴里,随着胃肠蠕动到达胃肠道;或者大人亲吻宝宝的脸颊或嘴巴时将自己携带的病原体带给了宝宝,再经过宝宝的口腔进入到了胃肠道,都可能会诱发胃肠炎。
除了经口吃进去外,病原体有时也可以通过呼吸道、耳朵等途径进入宝宝体内。病原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侵入宝宝胃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刺激体内产生保护性的炎症应激反应,引起肠蠕动增加,从而导致宝宝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2. 非感染性原因:喂养不合理等
- 喂养不合理
宝宝的胃肠娇嫩,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因此对食物性质和量的改变都非常敏感,在喂养稍有不适时,就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
不合理地喂养宝宝,包括宝宝的饮食不规律、一顿吃的过多或过少、突然改变了新辅食、吃了过多脂肪类食物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急性胃肠炎。
- 气候骤变
如天气突然转冷,会使得宝宝的肠蠕动增加;如天气突然过热,会使宝宝的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因此,在天气骤变的情况下,患有急性胃肠炎的概率会稍增高。
- 应用抗生素
另外,正常宝宝一般到 2 岁左右正常肠道菌群才能逐步完善,所以小年龄的宝宝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时候,抗生素会同时抑制或杀灭肠道内细菌,造成菌群紊乱,也容易引起抗生素有关的急性胃肠炎。
因此,谨慎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建立和保护至关重要。
- 非母乳喂养
还有研究表明,由于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免疫因子,比如 SIgA、乳铁蛋白、溶菌酶等,有抗肠道感染的作用,而配方奶粉在加工时上述成分难以复制,因此非母乳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得急性胃肠炎。
宝宝出现胃肠炎应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宝宝出现胃肠炎,通过日常的饮食调整和积极补液等对症处理,大多在 1~2 周就可以自愈。因此,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如果宝宝的症状不严重,那么可以先在家庭内进行观察和护理。
防治宝宝脱水,注意积极补液
对于急性胃肠炎的宝宝,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两者都会造成宝宝体内的液体(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所以,为了有效纠正宝宝因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脱水,家长要注意给宝宝补液,首选的就是口服补液盐。
市面上常见的宝宝口服补液盐为第三代口服补液盐,即 ORSⅢ,家长可以将 1 包粉末兑 250 mL 温开水冲调均匀后给宝宝服用。同时,建议家长日常就可以在家常规备用一些口服补液盐。
如果宝宝突然出现呕吐腹泻,家里暂时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先用淡盐水代替。但是相对于已配好的口服补液盐,自制淡盐水的浓度家长不好掌控,且淡盐水中仅含有氯化钠一种电解质,不如口服补液盐电解质种类齐全。
使用止泻药物或益生菌,改善腹泻
对于腹泻次数高(明显高于平时)且量大、排稀水样便的宝宝,为了避免宝宝出现进一步的脱水,也可以使用止泻药物。止泻药物在肠道内有收敛肠道粘膜的作用,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粪质中的水分。
市面上常见的宝宝止泻药物有蒙脱石散,但不建议给 2 岁以下的宝宝使用。当宝宝开始排糊状便或大便中水分明显减少后,就不必再继续用药了。
同时,由于宝宝急性胃肠炎时,肠道内菌群是紊乱的,此时服用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帮助宝宝康复。但由于益生菌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腹泻都见效,因此宝宝是否要服用以及如何服用益生菌,都建议严格的遵医嘱。
调整宝宝饮食,帮助胃肠恢复
宝宝出现急性胃肠炎,在症状较为明显的时期需要让宝宝的胃肠得到「休息」。正确的饮食调整,可以有助于宝宝急性肠胃炎的恢复。
- 母乳喂养的宝宝
建议继续母乳喂养。胃肠炎期间宝宝食欲也会受到影响,家长按需喂养就可以,不用非得强求喂到平时不生病的奶量。母乳妈妈也应少吃含高脂肪的饮食,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如果宝宝拒奶特别严重,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营养。
-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
可以将原有配方奶适当稀释后喂养,如原来一勺奶粉配 30 mL 水,现在可以配成 40 mL 水,降低奶粉浓度,可部分减轻胃肠道负担。如果腹泻仍然没有缓解,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胃肠道负担更小的无乳糖 / 低乳糖奶粉等特殊配方奶粉。
- 已经添加辅食或跟大人一样正常吃饭的宝宝
急性胃肠炎期间要尽量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前 2~3 天建议以米粥、菜粥、面条、面片等作为主要食物,尽量熬煮的软烂易消化一些。避免让宝宝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少吃肉类,不吃生冷食物,多吃新鲜蔬果等,这都可以起到保护宝宝胃肠功能的作用。
做好宝宝的腹部保暖
天气骤变是诱发宝宝急性胃肠炎的因素之一。宝宝急性胃肠炎期间,本来肠道蠕动就会加快,这时如果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会更快,所以腹泻会加重。
胃肠炎症状严重时,请尽快就医治疗
如果经上述护理后,宝宝的胃肠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宝宝出现了反复发热或高热不退、精神状态非常差、吃不下任何东西、尿量明显减少、呕吐剧烈、腹胀明显等严重表现时,建议尽快就医。
同时,由于宝宝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如果家长有任何自己拿不准的地方都建议可以就医咨询,以免耽误宝宝病情。
对于细菌感染的急性胃肠炎宝宝,医生可能会建议静脉输液或口服抗生素,对于脱水严重、电解质紊乱的宝宝则需要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总之就诊后,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就可以。
如何预防宝宝复发胃肠炎?
1. 注意宝宝个人及物品的卫生与清洁
宝宝和看护者都要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宝宝进食的奶瓶、水杯、碗筷,以及经常接触的玩具、书籍等,都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同时,家长在照看宝宝时,要避免宝宝将未经消毒或不干净的东西塞进嘴里的情况,减少病原经口进入宝宝体内的机会。
2. 保证宝宝的食品卫生
家长给宝宝准备食物时要格外注意食物卫生和餐具卫生,生熟分开,所有餐具都要清洗干净。
宝宝的食物要新鲜卫生,隔夜或长时间放置的食物应丢弃,不要再给宝宝食用。
此外,不要给宝宝吃生食或没煮熟的食物,宝宝的食物煮制过程中要保证高温煮透。
3.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是导致宝宝感染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毒之一,因此,建议给 2 岁以下的宝宝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对于预防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胃肠炎有一定的作用。
关于轮状病毒疫苗如何接种的具体信息,请查看「轮状病毒疫苗」相关专题。
参考资料· Alfredo Guarino, Shai Ashkenazi, Dominique Gendrel,等. 欧洲儿童急性胃肠炎处理循证指南(2014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007):499-509.
· David O Matson.资源丰富国家儿童急性病毒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专题.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acute-viral-gastroenteritis-in-children-in-resource-rich-countries-management-and-prevention?search=%E8%83%83%E8%82%A0%E7%82%8E&source(2020.03.27)-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