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心肌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心肌病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闫迎川

    闫迎川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 建议及时就医,易引起并发症,可致死。
    ‧ 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重症需手术。
    ‧ 定期体检,避免感冒,戒烟戒酒。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心肌病是什么病?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而心肌就是发动机的材质,它的好坏决定了心脏这个发动机的性能。

    心肌病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肌出现了问题,一是会影响心脏的运动功能,就是心脏的跳动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心脏收缩无力或不能充分扩张,二是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奏受到影响,发生心跳过快、过慢或乱跳,也就是常说的心律失常。

    心肌病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心肌病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心肌病属于心内科常见病,近年,心肌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可能与环境、人口老龄化,先进诊疗技术提高诊断率原因有关。

    心肌病有哪几种类型?

    心肌病一般指除了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外的心肌本身发生病变的一类疾病。一般分为原发性心肌病和继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病变局限在心肌或者主要发生在心肌,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未定型心肌病五大类。

    继发性心肌病是指心肌病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指由已知原因引起或发生于其他疾病的心肌病变,又称特异性心肌病。常见的有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淀粉样变心肌病、克山病。

    心肌病和心肌炎一样吗?

    不一样,心肌病和心肌炎是两种疾病,大部分的心肌炎可以完全治好,小部分的心肌炎如果治疗不规范,而且炎症持续存在可能会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 症状

    心肌病有哪些常见表现?

    心肌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仅仅在做检查时发现异常,比如心脏彩超显示心脏扩大、射血分数异常等。

    随病情发展,症状会逐渐明显,首先表现在劳动或者运动时,出现耐力不如从前的情况,轻微活动就可能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心慌等情况。

    症状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简单的日常活动都会引起气喘、气促。

    继续发展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比如安静状态下呼吸困难等。如果有心律失常,还有会心悸、头昏、眼前发黑、晕厥等表现。

    心肌病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心肌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其中,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危急情况可能会导致猝死。

    可见,发现心肌病后要重视起来,积极进行治疗。

    心肌病会受影响寿命吗?

    有可能会。但如果能够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心肌病对寿命的影响。能找到明确病因的心肌病,比如甲亢导致的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在去除病因之后,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 病因

    心肌病为什么会发生?

    心肌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心肌病发病原因有所不同。

    • 与遗传相关,比如肥厚型心肌病,多数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相关。
    • 与其他疾病相关,比如甲亢、高血压、酒精性心肌病等疾病导致的心肌病,是由于其他疾病波及到心肌导致心肌病。
    • 与病毒感染相关,如最常见的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生就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心肌病容易出现在哪些人中?

    下面这些因素会增加心肌病的发病风险

    • 直系亲属人群患心肌病;
    • 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并且没有进行规范有效治疗;
    •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酗酒、吸烟等,不进行及时改正的;
    • 慢性疾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比如甲亢、甲减、高血压等。
  • 诊断

    心肌病疑似者,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定?

    最主要的是超声心动图(简称心脏超声、心脏彩超等),可以观察心脏的运动、心肌厚度和心脏瓣膜的结构,还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结合症状表现有助于诊断心肌病。其次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有重大意义。

    此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胸片、心脏磁共振、心肌核素扫描、冠状动脉 CTA(或冠脉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以及心肌酶、肌钙蛋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心肌病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像高血压、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等,都会产生和心肌病类似的症状。不过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区分的。

  • 治疗

    心肌病要去看哪个科?

    一般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但如果是有明确的发病原因,比如甲亢等,也可以去相关专科进行协同治疗。

    心肌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相应治疗,比如控制感染、积极限酒戒酒、治疗相应的内分泌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改善营养不平衡等。
    • 药物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心肌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治疗的目的是延缓心功能恶化、防治并发症、保持心脏的正常跳动。

    心肌病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

    心肌病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主要用于:

    • 肥厚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会使心脏的血液流动受到影响,出现全身血流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手术削减肥厚的心肌,解除梗阻,使血液可以正常的流动。
    • 有心律失常的心肌病,心律失常严重的心肌病,需要手术植入起搏器,来保证心脏正常跳动的节奏。对于猝死的高危患者根据病情可以考虑置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 (ICD)。
    • 对于常规内科或介入等方法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可以考虑心脏移植手术。

    image

  • 生活

    心肌病病人在饮食上有什么忌口吗?

    没有绝对不能吃的东西,按照其他人健康饮食原则进行饮食即可。一定格外要注意低盐饮食,降低心脏的负担。

    同时戒烟、戒酒。

    如果是对于咖啡、浓茶特别敏感,饮用后会有明显的兴奋性表现的话,也要注意避免浓茶、咖啡、运动饮料等可能会影响神经兴奋性的饮料。

    心肌病病人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像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对于一般人可能没什么,但对于有心肌病的人来说,可能会严重增加心脏负担,对病情雪上加霜。

    所以心肌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受凉,在流感季节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感冒。

    同时尽可能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心肌病能运动吗?

    心肌病病情稳定期提倡适度活动,以「活动不累」为原则,可逐渐提高运动耐量;急性发作或加重期主张卧床休息,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建议前往部分医院的心脏康复科指导制定运动处方,通过一些测试,医生会推荐合适的运动,并给与科学指导。

    心肌病影响生孩子吗?

    心肌病本身对生育能力没有影响。

    但孕期的生理变化,对于女性的心脏功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心脏功能不正常的话,孕期会经历比较大的风险,对于母亲和胎儿来说,都不好,所以心脏功能不稳定的患者,不建议怀孕。

  • 预防

    心肌病患者怎么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 早期识别类型,积极标准规范用药;
    • 避免加重诱因、针对出现症状,积极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 生活方式,注意避免劳累、呼吸道感染等心力衰竭诱因。

    心肌病患者怎么预防猝死?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肌病,并且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避免心力衰竭加重或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能够降低猝死的风险。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可以考虑置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 (ICD)预防猝死发生。

    参考资料
    ·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第 1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高润霖,刘德培.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心血管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