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胃炎是什么样的病?
胃炎,顾名思义,就是胃的炎症,在医学上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许多因素都会引起胃炎,常见的有:
-
幽门螺杆菌(一种引起胃部疾病的细菌);
-
应激状态(面对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时的反应);
-
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去痛片、地塞米松等);
-
酒(酒精饮料)、刺激性食物等。
糜烂性胃炎是什么病?
糜烂性胃炎是当胃粘膜在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以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糜烂,这里的糜烂可以简单理解为有破损、出血等症状。糜烂比较轻的情况,症状可能并不十分明显,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舒服、上腹部隐隐作痛、恶心、反酸、食欲减退等症状。
糜烂比较严重的情况,例如损伤到了粘膜血管,还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旧会呕吐咖啡色样的东西,甚至是鲜血,或者解黑色大便。
糜烂性胃炎的患病人数多吗?
除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外,糜烂性胃炎的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许多人也没有到医院就诊,因此也就没有详尽的患病率数据。
但糜烂出血性胃炎是我国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四大原因之一(其他三个原因分别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这也能说明该病比较常见,需要充分重视。
-
症状
糜烂性胃炎会有哪些表现?
根据粘膜糜烂的程度和范围不同,患者的表现也不同。
-
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感或者隐痛。
-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突然呕血和/或者解黑色大便,医生称之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呕吐物可能是鲜红色的,也可能是黑色的、咖啡色的,还可能混有血凝块。这是该病最突出的表现。
-
其他症状:例如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腹胀;如果发生了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因出血量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气促(呼吸急促),甚至晕倒、休克。
糜烂出血性胃炎严重吗?
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跟出血的多少以及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
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甚至发生了血压下降、晕倒、休克,那么病情是非常危急的,需要立即到医院急诊处理,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
如果出血量不大,但是因为病情反复、消化道出血的时间比较长,造成了明显的贫血,也需要及时就诊进行治疗。
糜烂性胃炎出现时怎么知道消化道出血的量和严重程度呢?
关于消化道出血量可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
大便潜血实验(采集部分大便,以确定大便中是否有血的一项检查)阳性时,提示胃肠道出血大于 5 mL。
-
当出现黑便时,提示出血量超过 50 mL。
-
当出现呕血时,提示胃内积血量大于 250 mL。
-
当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时,出血量大于 400 mL。
-
当出现四肢湿冷、发热等休克情况时,出血量大于 1 000 mL。
其严重程度还可以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
与仅有黑便时相比,如果同时出现呕血和黑便,那消化道出血的量通常比较大。
-
呕血的次数:如果反复多次呕血,说明这期间消化道出血很可能是持续性的,累计的总出血量可能也比较大,往往也比较严重。
-
解黑大便的情况:如果黑便很稀,量很大,甚至是暗红色、鲜红色时,说明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这时的出血量往往也比较大。
-
头晕、心慌、发冷、呼吸急促、甚至在呕血或解黑大便前后发生了晕倒、意识丧失,这些表现都说明出血量比较大,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发生消化道出血时,具体的量和严重程度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因此,若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糜烂性胃炎的病人,呕吐物是咖啡色的,为什么医生会考虑有消化道出血呢?
发生呕血时,呕吐物的颜色主要跟几方面因素有关系,分别是:出血量的大小、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出血部位在消化道的位置。
如果出血速度比较慢、量比较少,或者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能够被胃酸作用后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就会变成咖啡色、棕褐色。
因此,当患者呕吐物是咖啡色时,医生会首先考虑有没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然后通过呕吐物化验、查血、胃镜等检查来确定是否是消化道出血。
糜烂性胃炎会发展成癌症吗?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糜烂性胃炎变成癌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有如下情况需要注意: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胃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如果患者的胃粘膜糜烂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这些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今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就可能会相应的增加。如何确诊为糜烂性胃炎:
部分早期胃癌的患者在某次胃镜检查中可能仅仅表现为局部粘膜糜烂,如果没有进一步进行检查,例如胃粘膜活检或者 NBI(窄带成像)放大胃镜、超声胃镜等,可能会漏掉这些早期癌症的表现。
-
病因
糜烂性胃炎哪些人容易患?
工作压力较大,长期精神过于紧张,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滥用止痛药物或者感冒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的患者,以及那些正在经历某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例如严重感染、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大手术等)的患者,发生糜烂性胃炎的几率会明显增高。
糜烂性胃炎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的病因包括:
-
急性应激:所谓应激,就是人体受到一些重大的外部刺激,例如经历严重创伤、大手术或者某些严重疾病。人体在急性应激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胃粘膜的供血不足,破坏胃粘膜屏障保护作用,进一步导致粘膜损伤,引起糜烂。
-
药物损伤: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药物,主要是一些解热镇痛药,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阿司匹林、头痛粉、止痛片,以及含有某些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胃粘膜的糜烂甚至出血。
-
化学试剂:如酒精,或强酸强碱的液体等,可以直接导致胃粘膜损伤,发生粘膜糜烂。
糜烂性胃炎会传染吗?
糜烂性胃炎不属于传染病。但糜烂性胃炎病因之一的幽门螺杆菌,是可以在人群之间传染的。
糜烂性胃炎可能由哪些药物引起?
-
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们在街边药房里就可以购买到的镇痛药、退烧药,例如布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的各种感冒药、止痛片、头痛粉、以及某些来源不正规、成分不清楚的中草药、保健品也可以导致糜烂性胃炎。
-
为了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中老年患者比例逐渐上升,由于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的胃粘膜糜烂也日益多见。
糜烂性胃炎的症状为什么总是反复发生?
可能是因为某些导致胃粘膜糜烂的病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例如:
-
虽然进行了药物治疗,但是患者忽视了对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服药习惯等的调整,比如仍然常吃非常辣的食物、酗酒、长期精神紧张、滥用止痛药等,这样会导致糜烂性胃炎复发。
-
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不佳:对于已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按疗程服药并且停药一个月后,应进行复查,了解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是否需调整药物方案。
-
诊断
糜烂性胃炎就是胃溃疡吗?
不是。
胃壁分为五层,发生糜烂性胃炎时,粘膜的糜烂一般不会超过第三层(粘膜肌层)。胃溃疡的粘膜损伤程度更严重,超过了第三层(粘膜肌层),达到第四层(肌层)。
糜烂性胃炎的病人,如果大便是黑色的,就表示有消化道出血吗?
不一定。黑色的大便要考虑这几种情况:
-
消化道出血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以在肠道内被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变成黑色,如果表面附着上粘液,还可以发亮,就像柏油一样,又称为柏油便。
-
饮食:例如使用动物血、猪肝后,大便也可以表现为黑色。
-
药物:例如服用铋剂、铁剂、炭粉以及中药后,大便也可以变成黑色。
非消化道出血造成的黑颜色大便在进行大便隐血检查时,结果是阴性的。
糜烂性胃炎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基本的检查包括:
-
胃镜检查(必要时在胃镜下进行胃粘膜活检):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
幽门螺杆菌检查:了解胃粘膜糜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
血液化验:例如血常规,尤其是对于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了解其贫血程度。
-
大便化验:包括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帮助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
糜烂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会痛吗?
虽然不同的人对疼痛的定义和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如果能充分放松、尽可能的配合医生的操作,那么即使是在病人有意识情况下进行的普通胃镜检查也是没有多大痛苦的。
对于准备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有如下建议:
-
在胃镜检查前,尽量放松心情,避免过分紧张、焦虑,尤其是不要被那些做过胃镜的「过来人」绘声绘色的痛苦描述所吓倒,不舒服是有的,但是每个人的具体感受都不一样。
-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如果感到难受时,可以用尝试通过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用肚子进行均匀的深呼吸,这样可以有助于减轻不舒服的感受。
如果患者反应太大,抗拒明显,可以咨询医生,是否合适进行无痛胃镜检查。
糜烂性胃炎医生是如何诊断的?
-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可以导致胃粘膜糜烂的原因:常见的有酒精、辛辣刺激性饮食、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酸、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甚至有呕血或解黑大便。
-
查体:按压患者上腹部时可能有疼痛感。部分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眼皮、口唇苍白,也称为贫血貌。
-
检查化验:主要依靠胃镜和胃黏膜活检,这是医生诊断的主要依据,不仅可以判断胃黏膜糜烂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有助于排除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其他检查,例如血常规、大便隐血。另外,为了排除其他可导致胃黏膜糜烂的疾病,必要时还需要进行 CT 检查以排除胃癌等特殊情况。
通常,医生会综合上述情况后再做出诊断。
糜烂性胃炎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向医生提供哪些病情和资料?
-
近期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报告单。
-
近期检查化验的结果:例如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CT 等。
-
重要病情的叙述:例如:亲属是否曾患胃癌、近期发生的明显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反复解黑色大便等。
-
治疗
糜烂性胃炎病应该看什么科?
消化内科、胃肠科。在不同的医院,科室具体名称可能有所差别。
糜烂性胃炎患者需要住院吗?
一般情况下,对于那些经过检查已经明确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患者,如果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好、粘膜糜烂的程度不十分严重,是可以在门诊服药和复诊的。
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了门诊药物无法控制的症状、或者消化道出血量比较大、需要住院进行止血治疗时,那就需要住院治疗了。
糜烂性胃炎住院期间,哪些情况应该通知医生、护士来查看?
住院期间,如果突然出现呕血、解黑色大便甚至暗红色血便时,或者腹痛明显、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冷汗时,应该及时通知医生、护士前来查看,以便了解有无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治疗。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方式都有哪些?吃什么药?
-
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如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熏制、腌制食物,戒烟戒酒等等。
-
还要避免服用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若因为某些疾病必须服用,请根据医生建议服用保护胃粘膜的相关药物)。
-
原发疾病治疗:所谓原发疾病就是在糜烂之前,胃部就有的疾病。有效防治那些可以诱发或者加重胃粘膜糜烂的原发疾病,例如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样可以有助于避免胃粘膜的损伤、同时促进粘膜糜烂的修复。
-
内科药物治疗:例如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糜烂性胃炎需要用抗生素吗?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虽然糜烂性胃炎的疾病名称里也有个「炎」字,但是该病治疗的重点是避免那些可以损伤胃粘膜的致病因素,同时通过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等药物帮助受损黏膜的修复。
-
与此同时,如果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糜烂性胃炎,我们就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时才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糜烂性胃炎需要胃镜下治疗止血或做外科手术吗?
绝大多数情况下,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通过胃镜下操作进行止血,这属于内科止血治疗的范畴。
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止血困难,病情危急,医生可能会进行动脉栓塞止血(堵住出血部位的上游血管)甚至外科手术急诊止血。
糜烂性胃炎在家治疗用药过程要留意什么情况?
-
按照医生处方的剂量、次数和时间服药。
-
治疗期间,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可疑药物。
-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持续性腹痛、呕血、解黑大便或者血大便,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
糜烂性胃炎如果不治疗,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胃粘膜在受到损伤后,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当粘膜损伤比较重,还伴发消化道出血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那就可能因出血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危及生命了。
糜烂性胃炎治好后会有后遗症吗?
如果导致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那么糜烂性胃炎在治愈后通常不会留有后遗症,也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饮食和日常生活。
糜烂性胃炎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如果不注意改变那些可能诱发胃粘膜损伤的生活、饮食或者服药习惯,或者仍然存在某些未能有效控制的疾病情况,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等,那么糜烂性胃炎在治疗缓解后仍有可能复发。
-
生活
糜烂性胃炎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
清淡饮食,不吃高盐的、腌制的,以及过于粗糙、辛辣的食物。
-
不要喝太多浓茶、咖啡、酒精。
-
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糜烂性胃炎患者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
注意休息,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
-
戒烟戒酒,烟酒均不利于胃粘膜糜烂的修复。
-
停止服用那些不必要的、而且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同时服用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关药物。
-
预防
糜烂性胃炎如何预防?
-
调整心理状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
-
调整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疲劳。
-
调整饮食习惯:按时进餐,避免过于辛辣、刺激、过热或者过冷的饮食。
-
避免服用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
-
及时治疗可以导致胃粘膜糜烂的疾病: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参考资料·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第 1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 用药期间伴持续腹痛、黑便等,及时就诊。
‧ 多吃新鲜食物,避免精神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