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药品
  • 甲紫溶液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甲紫溶液
    词条作者
    胡钰

    胡钰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审核专家
    杨苏腾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3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21日

    · 用于黏膜感染及烧烫伤的治疗。
    · 皮肤破损处慎用,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 有潜在致癌性,目前已基本不再使用。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更多
  • 功效作用

    适应证

    甲紫溶液为一种外用抗感染药物,主要用于皮肤和黏膜的化脓性感染及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以及烫伤、烧伤等的治疗。

    本品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

  • 用药禁忌

    禁用人群

    对该药过敏者禁止使用。

    慎用人群

    本药可能会引起卟啉病的急性发作,故卟啉病患者慎用。面部有溃疡可引起皮肤着色,也应慎用。

    特殊人群

    • 妊娠期:妊娠期妇女用药信息欠缺,故使用本药前必须充分权衡其对胎儿的利弊。
    • 哺乳期:本品为外用药,哺乳期妇女乳房部位用药后,注意防止婴儿经口吸入。

    相互作用

    本药遇酸呈绿黄色,遇碱会游离出褐紫色沉淀。故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外用,并告知医生,自己之前使用过的外用药品。

    image

  • 用法用量

    概述

    本品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 用于黏膜感染:1% 水溶液局部外涂,1 日 2~3 次。

    • 用于烧伤、烫伤:0.1%~1% 水溶液外涂,1 日 1~2 次。

    药物漏用

    如果忘记涂药,应在想起时立即补涂药物。但如果已经接近下次用药时间(小于用药间隔的 1/2 ),则不用补涂,按照原来时间使用下一次剂量即可。

    注意事项

    • 涂口腔时,仅涂患处,避免咽入本药引起不良反应。
    • 本品不宜长期使用,不宜在皮肤大面积破损处使用,避免接触眼部。
    • 本品用药后不宜加封闭包扎。
    • 甲紫溶液颜色浓烈,不易脱色,注重外表的人不宜将它应用在易见的皮肤上。
    • 治疗婴儿口腔念珠菌病时,涂药后需将患儿面部朝下,可以减少婴儿吞下药物的可能性。

    甲紫溶液意外吞服怎么办?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不慎吞服本品,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若出现其他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处理。

  • 不良反应

    概述

    长期或反复使用本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可因摄入本药而导致喉炎、喉头阻塞、气管炎、食管炎、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

    此外,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可引起黏膜刺激、溃疡(包括外生殖器和口腔黏膜的坏死性溃疡)或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用 1% 溶液还可能引起坏死性皮肤反应。本药有潜在致癌性。若出现以上副作用,且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 更多信息

    概述

    • 成分:本品组成为一系列同类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氯化四甲基副玫瑰苯胺、氯化五甲基副玫瑰苯胺、氯化六甲基副玫瑰苯胺,辅料为乙醇和纯净水。其中氯化四甲基副玫瑰苯胺用于医学用途。
    • 作用机制:本药可与微生物酶系统发生氢离子的竞争性对抗,使微生物酶失去活性而发挥杀菌作用。此外,本药还能与坏死组织凝结成保护膜,起收敛作用。甲紫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表皮癣菌有杀灭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和抗酸杆菌几乎无作用。其抗菌活性随着 pH 值的升高而升高。
    • 性状:本品为紫色液体。

    存储方法

    • 放置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防止误服。
    • 遮光、密封保存。
    • 若该药已过期,不要再使用,建议立即丢弃,以免误用。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