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效作用
适应证
乳果糖口服溶液为一种缓泻剂,主要成分为乳果糖,同时含有少量半乳糖以及乳糖,为甜味粘稠液体,主要用来治疗慢性或习惯性便秘,可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同时本品也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本品为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处方,可自行至药店购买。
用药禁忌
禁用人群
- 对乳果糖及其组分过敏者;
- 半乳糖血症患者(不能正常地将半乳糖代谢);
- 明确为肠梗阻、其他急腹症及正在使用其他导泻剂者;
-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
慎用人群
这类情况下,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使用:
本品用于治疗肝昏迷或昏迷前期使用本品的剂量较高,如为糖尿病患者有必要使用时,必须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相互作用
- 本品可导致结肠 pH 值下降,故可能导致结肠 pH 值依赖性药物的失活,如美沙拉嗪。
- 与抗酸药合用,可降低本药疗效。
- 与新霉素合用,可提高对肝性脑病的疗效。
特殊人群
1.妊娠期:动物繁殖研究中使用乳果糖没有观察到不良事件,临床上目前该药品也是治疗妊娠期女性便秘的一线疗法,因此短期使用乳果糖被认为是安全的。如需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哺乳期:目前尚不清楚乳果糖是否在母乳中排泄。然而,鉴于口服乳果糖吸收率较低,不易被人体吸收,仅作用于肠道并排出,因此目前认为其用于哺乳期妇女是安全的。如需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用法用量
概述
1.便秘或临床需要保持软便的情况:每日剂量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节,下述剂量供参考。
治疗便秘剂量(mL/ 日) 保持软便剂量(mL/ 日) 成人 15~30,如有需要可增加至 60 10~25 7~14 岁儿童 10~15 10~15 1~6 岁儿童 5~10 5~10 婴儿 5 5 治疗几天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减剂量。本品宜在早餐时 1 次服用。1~2 天可取得临床效果,如两天后仍未有明显效果,可考虑加量。
2.肝昏迷及昏迷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起始剂量:30~50 mL,1 日 3 次。
- 维持剂量:应调至每日最多 2~3 次软便。
当患者反应过于迟钝而无法口服时,可直肠给药(推荐保留灌肠,请由专业人员进行直肠给药)。
药物过量
过量服用时,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症状,一般停药即可换缓解。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前往医院就诊。
药物漏用
如果忘记服药时,应尽快服用药品。
但如果已经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小于用药间隔的 1/2),则不用补服,按照原来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千万不可一次服用两倍剂量。
注意事项
1.接受乳果糖治疗的患者,进行涉及电灼手术的结肠或直肠检查之前,应使用非发酵溶液进行彻底的肠道清洗。因为在电火花存在的情况下,H2 气体的大量聚集可能导致爆炸反应,所以在进行结肠或直肠检查前,应向医生说明该药品服用相关情况。
2.如果使用本品治疗 2~3 天后,便秘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出现,请及时到医院咨询医师。
3.本品如应用于乳糖酶缺乏症患者,需注意本品中乳糖的含量。
4.本药在治疗剂量下对驾驶和机械操作无影响。
不良反应
概述
治疗初始几天可能会有腹胀,通常继续治疗即可消失,当剂量高于推荐治疗剂量时,可能会出现腹痛和腹泻,此时应减少使用剂量。
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通常仅见于肝性脑病的治疗),患者可能会因腹泻出现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监测电解质变化并给予治疗。
更多信息
概述
-
作用机制: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有机酸,导致肠道内 pH 值下降,并通过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上述作用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在肝性脑病( PSE )、肝昏迷和昏迷前期,上述作用促进肠道嗜酸菌(如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蛋白分解菌,使氨转化为离子状态;通过降低结肠 pH 值,发挥渗透效应,并改善细菌氮代谢,从而发挥导泻作用。
-
成分:每 100 ml 乳果糖口服溶液含乳果糖约 67 克。此外,含有少量半乳糖和乳糖。
-
化学名称:4-O-β-D-吡喃半乳糖基-D-果糖
-
化学结构式:
-
分子式:C12H22O11
-
分子量:342.30
-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淡棕黄色澄明黏稠液体,微显乳光。
存储方法
- 放置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 若该药已过期,请不要再使用,建议立即丢弃,以免误用。
- 避光,10~25 ℃ 密封保存。
参考资料·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 第 18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21日
· 妊娠期女性首选,哺乳期慎用。
· 拟行肠道相关检查之前,停用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