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药品
  • 利培酮片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利培酮片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黄建权

    黄建权西药房副主任药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21日

    · 用于精神分裂症、Ⅰ 型双相障碍等疾病。
    · 用药期间不要喝酒以及含酒精的饮料。
    · 推荐饭后服用,一般以低剂量开始使用。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更多
  • 功效作用

    概述

    利培酮片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商品名有维思通、单克、卓夫、索乐等,一般片剂规格为 1 mg、2 mg、3 mg。

    利培酮片属于处方类药物,需要前往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适应证

    • 精神分裂症:成人和 13~17 岁青少年。
    • Ⅰ型双相障碍急性躁狂或混合性发作:成人和 10~17 岁儿童和青少年。
    • 孤独症相关的易激惹:5~17 岁儿童和青少年。
    • 智力低下或精神发育迟滞及品行障碍相关的攻击或其他破坏性行为:5~17 岁儿童和青少年。
  • 用药禁忌

    禁用人群

    对利培酮或帕利培酮或利培酮制剂中任何填料(乳糖、硬脂酸镁等)过敏的患者。

    慎用人群

    • 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的患者。
    • 帕金森氏、癫痫患者。
    • 有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患者。

    特殊人群

    • 本品可能具有致先天致畸形风险,因此孕妇慎用。
    • 本品会从乳汁排出,可能会引起胎儿出生后肌张力亢进、震颤、嗜睡、呼吸窘迫,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
    • 儿童用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详见下面用法用量。
    • 老年患者剂量减半。

    相互作用

    • 与氯氮平长期合用会降低利培酮的清除率,应尽量避免长期同时使用。
    • 与利福平、卡马西平、酰胺咪嗪合用,会降低利培酮抗精神病活性成分的血浆浓度,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本品与呋塞米(一种利尿剂)合用,会使患者死亡率升高,但与其他利尿剂合用并未有上述情况,因此利培酮和呋塞米不要合用。
    • 利培酮和降压药合用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 本品可拮抗多巴胺促效剂(例左旋多巴,美多巴)的作用,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 使用本品期间避免饮酒。
    • 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image

  • 用法用量

    概述

    本品口服,推荐饭后用。本品一般都是以低剂量作为起始剂量,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直到达到理想的治疗剂量,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剂量调整都应该由专业医师进行,切勿自行调整用量。

    • 成人精神分裂症:起始剂量均应一日二次,一次 1 mg,后根据每日 1 mg 幅度进行剂量调整,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至理想治疗剂量为一日二次,一次 2~4 mg,即每日 4~8 mg。
    • 成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起始剂量均应一日一次,一次 1~2 mg),后根据每日 1 mg 幅度进行剂量调整,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至理想治疗剂量为每日 2~6 mg。
    • 13~17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 10~17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起始剂量一日一次,每日 0.5 mg,在早晨或晚上单次给药,推荐饭后食用,间隔 24 小时后,可按照每日增加 0.5 mg 或 1 mg 的方式递增剂量,13~17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直至推荐剂量每日 3 mg,10-17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直至推荐剂量每日 1~2.5 mg。
    • 5~17岁儿童和青少年:
      • 体重小于 20 kg 的患者,起始剂量每日 0.25 mg,至少间隔 4 天后,增加至每日 0.5 mg,在此基础上服用 14 天,如没有满意的临床效果,再至少间隔两周后,按每日 0.25 mg 的幅度进行剂量调整,最高可达每日 0.75 mg。
      • 体重大于20 kg的患者,起始剂量每日 0.5 mg,至少间隔4天后,增加至每日 1 mg,在此基础上服用14天,如没有满意的临床效果,再至少间隔两周后,按每日0.5 mg的幅度进行剂量调整,最高可达每日1.5 mg。
    • 5~17 岁儿童和青少年智力低下或精神发育迟滞及品行障碍相关的攻击或其他破坏性行为:
      • 体重小于 50 kg 的患者,起始剂量每日0.25 mg,按每日 0.25 mg 的幅度进行剂量调整,最高可达每日0.75 mg。
      • 体重大于 50 kg 的患者,起始剂量每日 0.5 mg,按每日 0.5 mg的幅度进行剂量调整,最高可达每日 1.5 mg。
    • 由于肾病患者清除抗精神病有效成分的能力低于正常人,肝病患者血浆内利培酮未结合部分的浓度较正常人高,故肝病或肾病成人患者起始剂量应均减半,建议起始剂量一日二次,一次 0.5 mg,然后依次增加至一日二次,一次 1~2 mg。

    药物过量

    一般情况下,利培酮片用药过量时会出现嗜睡、心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心动过速、低血压或舌和面部有节律的非自主运动等。
    出现上述症状时,首先应去除口腔异物,保持呼气畅通,同时保持周边环境有足够的氧气和通风,立即送医 。

    药物漏用

    如果忘记服药,请尽快服药。如接近下次服药的时间,直接服用下次的药即可,不需服用两次药量。

    注意事项

    • 本品为处方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遵医嘱用药。
    • 由于痴呆或帕金森患者对本品比较敏感,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舌及面部有节律的非自主运动,也会出现意识模糊、体位不稳易跌倒,故需咨询医师权衡利弊后用药。
    • 服用本品可能会使体重增加,用药期间应注意体重管理,以免发胖。
    • 使用本品可能会损伤判断、思考或运动能力,故在服药期间,建议患者操作机器(如开车)时要小心,或避免进行上述行为。
    • 本品在用药初期或加药速度过快时,会出现低血压,此时应咨询医师,考虑用药减量。
    • 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任何严重、持续或进展性情况,均须及时与医生沟通。
  •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 常见的不良反应(≥ 5%)有失眠、焦虑、头疼、激越,口干。

    其他不良反应

    • 较少见(> 1% 成人和/或 2% 的儿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嗜睡、疲惫、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腹痛、视野模糊、阴茎勃起异常,性冷漠、尿失禁、遗尿以及皮炎等其他过敏反应。出现上述情况,应咨询医师,适当降低药物剂量或停药。
    • 还会出现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以及催乳素浓度增加相关症状例如溢乳、男子女性型乳房、月经失调、闭经。出现上述情况,应咨询医师,适当降低药物剂量或停药。
    • 偶见迟发性运动障碍(异常舞蹈,手足不自觉运动)、体温失调以及癫痫发作、(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刻停药,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 更多信息

    存储方法

    利培酮片应放于室温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密封保存。

    参考资料
    · 维思通(利培酮片). 1 mg/2 mg.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H20010310 · 卓菲(利培酮片). 1mg. 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H20050776 · 贾秋梅.利福平对利培酮血药浓度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06):82-83. · 寇耀时,刘靖宇.口服过量利培酮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06):404. · 周秋娟,吴晓燕,陈颖,巢楠,瞿发林,黄家富.153例利培酮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06):351-354. · 温预关,陈国中.利培酮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业,2001(10):77-78. · 孙华峰.利培酮352例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160-161. · 陈圣祺.利培酮引致溢乳1例报告[J].四川精神卫生,2000(02):81. · 孙振晓,孙波.小剂量利培酮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一例报告[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06):456. · 黄春晖.利培酮致阴茎持续勃起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02):92. · 刘永萍,汤士林.利培酮致过敏性皮炎1例报道[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01):74. · 刘宝峰,潘俊峰.利培酮致吞咽困难[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01):21. · 喻东山.利培酮致遗尿症1例[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01):79.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