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效作用
退烧药常见的有哪些?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通常采用肛温 ≥ 38 ℃ 或腋温 ≥ 37.5 ℃ 定义为发热。
所谓的退烧药,通常指的是解热镇痛药,除了退热外,部分还兼具抗炎、抗风湿等作用。退烧药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我们市面上常见的退烧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 阿司匹林:经典药物,解热镇痛通常采用中等剂量(用 500 ~ 3 000 mg)。
-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几乎不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对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童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头痛的首选药。
- 布洛芬:在 5~10 mg/kg 剂量范围内具有临床疗效,在给药后 3 ~ 4 h 体温降低最大。常规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治疗儿童高热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适于儿科广泛临床应用,但应注意用药过量和过频,24 小时内用药次数不能超过 4 次。
- 萘普生:其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副作用较少,是目前临床上解热止痛药中较为理想的药品。
- 安乃近:其解热镇痛作用机制与布洛芬相似,但可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
- 尼美舒利:其解热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均较强。但该药可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交叉变态反应,对乙酰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 双氯芬酸钠:发热的短期治疗。
- 吲哚美辛:高热的对症解热,能够迅速大幅度短暂退热。
退烧药有哪些剂型?
面向成人或儿童的不同需求,退烧药存在不同的剂型。
- 片剂:如阿司匹林泡腾片(巴米尔);
- 胶囊剂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 颗粒剂: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斯耐普);
- 口服液: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百服咛);
- 混悬液:如布洛芬混悬液(吉浩);
- 适合儿童的滴剂,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爱尔星);
- 栓剂:多用于难以口服给药时,比如儿童依从性差,或者孩子需要睡眠不方便服药时,可以选择栓剂,如右旋布洛芬栓(同泽安)。
发烧必须要吃退烧药吗?
不是必须要吃,视情况而定。
事实上,发烧不能算作一种疾病,而是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比如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非感染性疾病),很多时候是机体为了对抗疾病进行的自然防御反应。
中等程度的发热可使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但高热也会使得基础代谢率提高,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均增加,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和出汗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不是高热,可以不用急于用退烧药。年老者、体弱者在高热骤降时,有可能引起虚脱,故应严格掌握剂量,一般老年人应适当减量,并在用药后多饮水并及时补充电解质。
应用退热药物需要也要遵守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时间,熟悉并警惕不良反应,勿重复用药,服药期间不饮酒,配合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多饮水,注意休息。
用药禁忌
吃完退烧药,要「捂被子」吗?
不能。
退烧的目的是为了降温。既然为了降温已经吃了退烧药,「捂被子」这种妨碍散热的行为当然不可取。
也有人认为「捂被子」可以发汗,出汗虽然可以散热,但也容易导致脱水,更加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感觉发冷,适当增加衣物,保持舒适即可。
同样,父母给孩子退热,还喜欢选择用酒来擦拭,也是不建议的,酒精对皮肤有刺激,婴幼儿皮肤娇嫩难以耐受,同时精易透过皮肤造成全身吸收,危害儿童健康。
儿童退热要注意哪些细节?
对于儿童发热管理,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对患儿进行病因治疗才是关键。
- 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 退烧药应该口服,除非呕吐,否则不鼓励直肠给药。
- 退烧药给药量最好按照说明书根据体重计算用量,儿童胖瘦差异大,根据年龄计算有可能不准确。
- 给药同时,注意多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 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故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 哮喘患儿应在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使用退热药,国外指南表示,除了已知的对乙酰氨基酚和有报道的会引发哮喘的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和扑热息痛并不是哮喘发烧儿童的禁忌。
- 肝肾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川崎病、出血性疾病患儿、恶性肿瘤、全身麻醉术后恶性高热、中枢性发热、外胚层发育不良等特殊情况,需要遵医嘱权衡利弊。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儿,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在属禁忌。布洛芬不直接引起该类患儿红细胞溶血,但溶血继发肾损伤者,加用这类解热镇痛药有加重肾脏损害,甚至有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风险,需权衡风险与获益谨慎使用。
- 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退热药不能阻止热性惊厥发作,对其无预防作用。
退烧药有哪些更适合儿童?
- 对于 3 月龄以上儿童,对乙酰氨基酚可以使用,但也要注意,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增加蚕豆病患儿发生溶血的风险,以及过量用药可能造成的肝肾功能异常。
- 对于 6 月龄以上儿童,可以选用布洛芬,但要注意布洛芬不用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的解热镇痛治疗,一般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显著时考虑,可能会增加哮喘发生和水痘患者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童退烧的两大推荐药,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推荐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交替或联合使用不良反应风险可能增加。
- 如果单药不能很好达到效果,病情可能需要交替使用时,也最好进一步咨询医生,制定合理的剂量与用药间隔。
- 其他退烧药物,如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因为各自的不良反应较多,非必要或紧急情况下,并不作为儿童用药的优选。
退烧药可以合用吗?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合用。
退烧药虽然化学结构各有不同,药理作用各有特点,但是他们的作用机理是相似的,合用相比说明书剂量内单用一种药物不会特别地增加疗效,反而有可能加重副作用。
退烧药和感冒药可以一起吃吗?
复方感冒药与退热药物不推荐一起服用。
因为很多复方感冒药会包含退烧药的成分,一起服用会导致重复用药。比如维 C 银翘片,成分中包含对乙酰氨基酚,此时如果又以退热为目的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就容易导致药物过量,出现肝损伤、肝衰竭甚至死亡。
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不仅仅是退烧药之间不要随意合用,感冒药与退烧药不要随意合用,退烧药与其他药物合用也要充分引起注意,比如阿司匹林与银杏叶胶囊等同服用容易引起出血的风险增加。
总之,合用药物要遵循医嘱,不要想当然去随意服用。
用法用量
退烧药吃完后还是持续发烧,需要再吃药吗?
服药 3 日症状未缓解应积极就医。
退热药仅能缓解症状,不能对因治疗。
退烧药吃完后如果还是持续发烧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对发热、疼痛等症状的原因及性质未明确前不应随意应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症状,难以诊断,造成误诊或贻误原发病情。
退烧药需要根据发烧的不同温度进行选择吗?
一般情况下,低中度发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居家观察治疗,适当补充水份即可。
特别对于儿童发热,因发热导致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应给予退热药物。
对患有慢性疾病或病重、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儿童,因为发热可导致代谢率增高,加重脏器负担或损害,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应积极降温。
儿童在发热期间,饮食、活动、睡眠和行为等方面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退烧药物可以减轻烦躁和改善患儿的整体状况,有利于早期识别危重征象,及时干预,缓解不适症状,使患儿安全、相对舒适地渡过急性发热期。
退烧药能长期吃吗,一般需要吃多久?
不建议长期吃。
退烧药一般限定服用 3 日,服药 3 日后若症状未缓解,应该积极就医排查病因。长期服用退热药,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
不良反应
退烧药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
- 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如对乙酰氨基酚;
- 肾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
- 过敏:皮肤过敏。
轻度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无需特别处理,停药后等待恢复。如发生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皮肤过敏等,应及时就医。
更多信息
退烧药应该如何储存?
按药品说明书储存。
参考资料· 陈爱欢,陈慧中,陈志敏,等. 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 24(6):442-446. · 古丽努尔·苏力坦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 中国医药指南,2018, 16(9):292-293. · 李必君. 小儿常用退热药合理选择[J]. 中外医学研究,2014(24):145-146,147. · 郑云霞.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17,15(2):57-57,58. ·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3):161-169. · CHIAPPINI, ELENA, VENTURINI, ELISABETTA, REMASCHI, GIULIA, et al. 2016 Update of the Italian Pediatr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Fever in Children[J].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7,180177-183. ·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6, 11(2):81-96.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 儿童退烧推荐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 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