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经常「自摸」有助于早发现乳腺癌吗?

2020-03-24作者:丁超

1032241918_medium_wps图片.jpg

乳腺癌是目前我国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2008 年,中国有 169 452 位女性被查出乳腺癌,同时,当年有 44 908 位女性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一个头号威胁。

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技术进展,而目的在于「早发现乳腺癌」的乳腺癌筛查,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女同胞们也许经常从大众媒体,甚至是一些医生那里听到关于乳腺癌筛查的意见:要经常「自摸」——乳腺自查;35 岁,甚至 20 岁就要开始到医院做专项检查,查乳腺癌。

「自摸」真的能早发现乳腺癌吗?

回答是否定的。

在旧指南里,虽然也介绍过「自摸」,也就是乳腺自查,但也强调:乳腺自查不是很好的乳腺癌早发现方法。

这次新指南再次强调了这点。

乳腺自查对于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带来女性不必要的焦虑、紧张以及过度医疗,更给就医过程带来不必要的过度检查,特别是有创的乳腺肿块穿刺。

实际上,新指南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再推荐「他摸」了。

这里的「他摸」,指的是「临床乳腺检查」,也就是让医生触摸检查乳腺。

旧指南里面建议:

  • 20 岁到 39 岁的女性每 3 年到医院进行 1 次临床乳腺检查;

  • 40 岁以上每年查 1 次。

由于后来研究发现,没有直接证据证实临床乳腺检查有助于乳腺癌筛查,带来的问题类似于乳腺自查——焦虑、过度检查等等 [2]。

除非是在没有专业筛查设备、条件简陋的医院,也许临床乳腺检查能够聊胜于无,但现在,每个县级医院都基本配备了专业筛查设备,如钼靶、磁共振,单独靠临床乳腺检查来筛查的意义就很小了。

看来,医生来摸也需要结合专业设备检查才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指南不推荐「自摸」与「他摸」,但是每位女性还是需要知道、熟悉自己乳房的情况(大小、是否对称、质地如何),如果发现异常,还是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vx6qjmwx.jpg

什么年龄开始乳腺癌筛查?该查什么?

这要分普通人群与高危人群。

1. 针对普通人群的筛查建议

对于普通人群,老指南建议:

  • 20 岁开始,每 3 年到医院让医生查 1 次乳房(临床乳腺检查);

  • 40 岁开始,每年查 1 次钼靶 + 1 次临床乳腺检查。

关于几岁开始筛查、几年查一次,这需要艰难的利弊权衡。

科学家通过比较不同的筛查策略发现,相比 50 岁开始筛查,40 岁开始筛查能降低 3% 的乳腺癌死亡率,却要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带来更多的假阳性(实际不是乳腺癌,却错误被怀疑为乳腺癌)。

关于乳腺癌筛查频率,每 2 年查 1 次,就能达到每年查 1 次 81% 的好处,却只带来一半的假阳性 [3],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因此,新指南取消了 20 岁开始的临床乳腺检查,把筛查开始时间设定为 40 岁。

其中细分:

  • 40~45 岁并不强调所有女性都要筛查,而是在告知利弊后,由女性自己选择是否要筛查;

  • 45 岁以上,就建议每位女性都要筛查了,每年做 1 次钼靶;

  • 超过 54 岁,改为每 2 年查 1 次钼靶;

  • 只要女性身体健康、预计寿命长于 10 年,就一直筛查下去。

2. 针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

对于高危人群,是建议每年查 1 次磁共振,这点新旧指南没有区别。

哪些人是得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 经过专业的风险计算,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大于 20%;

  • 基因检测发现 BRCA1 或者 BRCA2 基因突变;

  •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 BRCA1 或者 BRCA2 基因突变;

  • 10~30 岁期间曾做过胸部放射治疗;

  • 罹患 Li-Fraumeni 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Bannayan-Riley-Ruvalcaba 综合征,或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这些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是否高危,需要咨询医生,行专业检查后方能确定。

总结

美国癌症协会乳腺癌筛查新指南:

对于普通人群:

  • 40~44 岁,根据个人意愿,在充分了解利弊后,选择或不选择每年查 1 次钼靶;

  • 45~54 岁,每位女性每年做 1 次钼靶;

  • 55 岁以上,每位女性每 2 年做 1 次钼靶,或者基于个人意愿继续每年做 1 次钼靶。

  • 每年的筛查,直到预期寿命小于 10 年或者健康不允许时,再结束。

对于高危人群:

不管几岁,每年做 1 次磁共振。

这些,您都做到了吗?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recommendations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in women without breast symptoms

2. JAMA. 1999 Oct 6;282(13):1270-80.

3. Ann Intern Med. 2009;151(10):738-747

作者:丁超

责编:丁若水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源:Shutterstock.com

相关文章

cover
随着乳房体检的普及和媒体的宣传,大家对乳房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发现乳腺结节也越来越频繁,然而大多数女性朋友还是对乳腺结节心存恐惧。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早在 2014 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就有约 27.89 万例。据体检中心数据显示,女性乳房疾病的检出率已高达 50%,检查出乳腺结节的人也不在少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罹患乳腺癌,从奥黛丽・赫本、陈晓旭、姚贝娜、樱桃子等因乳腺癌去世,
cover
随着乳房体检的普及和媒体的宣传,大家对乳房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发现乳腺结节也越来越频繁,然而大多数女性朋友还是对乳腺结节心存恐惧。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就有约27.89万例。据体检中心数据显示,女性乳房疾病的检出率已高达50%,检查出乳腺结节的人也不在少数。近日受邀做客《大医生来了》节目,向公众科普该如何应对乳腺疾病,这里也将科普内容分享给大家。近几年越来
cover
越来越多的女性体检查出了乳腺结节。在最新发布《2022 中国女性健康粉红报告》中,这个数字更惊人,每 10 个人中,就有 3 个人检出了乳腺结节[1]。但很多人对于乳腺结节并不了解,错误以为乳腺结节等于乳腺癌。当拿到的体检报告上有「乳腺结节」字样时,马上陷入了慌乱——乳腺结节是癌症吗?需要切乳房吗?需要吃药吗?今天,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蓓,她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处理了大量
cover
什么是乳腺增生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在乳房摸到疙疙瘩瘩或者团块状的腺体可能会写上「乳腺增生」。而在乳腺彩超时看见结构紊乱的腺体和在乳腺钼靶时看见致密的腺体也可能写上「乳腺增生」。可以看出来,增生是个非常主观的诊断,在国内非常普遍,说得夸张一点,几乎 10 个女性 10 个增生,而在国外并没有乳腺增生这样的临床诊断,类似的问题被诊断为「纤维囊性乳腺」现象。这是乳房受体内激素水平影响而出现的周期性变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