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年轻人爱不动了,真夫妻在摆烂

2022-08-04作者:丁香医生

「反婚反育保平安」

「不谈恋爱 屁事没有」

「单身的我拥有情绪自由的权利」

……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谈恋爱「摆烂」了。对爱情这事,大家疲惫、沮丧和不信任。

人类真的可以不再渴望相爱了?

浪漫爱一旦结束,爱就消失了吗?

心理咨询师崔庆龙认为:渴望好的亲密关系,是人类的本能。而且,当热恋结束,长久的爱仍然有可能发生,还很美妙。

前段时间,崔庆龙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分析亲密关系的内容,描述了一种令人神往又稀缺的亲密关系状态:当恋人之间不再浪漫,还是可能体验到一种毫不动摇的依赖和信任,成为「我们」。

这击中了许多人渴望爱却又怀疑爱的纠结心理。

崔庆龙是一位独立执业咨询师,在依恋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方面有着深刻的个人见解。过去一年多,他一直在微博输出亲密关系的相关内容,引起很多共鸣。

今日七夕,我们跟崔庆龙聊了聊:当代人还能期待什么样的爱?我们有获得爱的可能吗?如果有,我们该如何去追求?

以下是我们和崔庆龙的对话:

长久相爱是可能的:

两只老虎变两只小猫

Q:很多人对爱很失望:过了激情阶段,爱就消失了。从科学角度来说,到底存在更长久的爱吗?

崔庆龙:激情爱的确是会消失的。

从人类的生物设定上来讲,亲密关系确实无法长期靠多巴胺,但是可以保持一种内啡肽式的深度满足。

我曾经把亲密关系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靠着人的生物和心理本能所驱动的浪漫爱情。这个阶段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挑战,这种本能服务于更古老的人类种族延续。

但是当代的亲密关系,构建成了更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涉及的社会变量非常繁多,它极度考验两个人在情感上的互信程度、协作程度、默契程度、包容程度。在这种挑战下,我们仅仅依靠生物本能是无法应付的。

所谓第二阶段,指的是激情退却后,两个人还保留着对于彼此强烈的依恋冲动。这个阶段很奇妙,一个人会发自内心相信伴侣,会希望对方健康快乐,想好好地跟对方一起活下去。


图片来源:《爱在午夜降临时》

Q:看你的微博留言,好多人都说自己没体验过,也不相信。这种内啡肽式的深度满足,具体是怎样的?

崔庆龙:我记得有一位名人这么形容自己的夫妻关系:别人吸猫,他吸老婆。

「只要和老婆聊聊天,闻闻她身上熟悉的味道,就感觉自己在吸入一个治疗性的药剂。」这就是典型的第二阶段。

我见过不少高质量婚姻。这些婚姻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剩下左手牵右手的无感,他们有些过了三四十年,每天还会拥抱亲吻,相互依偎在沙发上看电视,交流讨论。没有人比他们更默契,更信赖彼此,更懂得彼此,更尊重彼此。

这时候真正的利他性才会体现出来。它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什么,而是只要能给对方带来利益,你就发自内心的满足。对方也是同样的心理。

Q:这种爱的体验跟热恋期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更接近一种亲情?

崔庆龙:这个阶段,我不会说它像亲情,而是像友情。友情在这里是分量很重的一个词,那是一种喜欢和对方在一起玩耍的感觉。

一位来访者说过一个比喻:在外面两人是威猛的老虎,回到家以后就像两只小猫。都露着肚皮四仰八叉一点形象没有,但特别踏实。

多巴胺是猛烈的、刺激的,会给人带来峰值体验。但内啡肽的感受是,人在爱中会有一种持续的沉浸感,获得全然笃定的宁静。

我发微博的时候,很多人留言说不相信这个东西的存在,我当时觉得太可惜太遗憾。其实这才是真正值得大家学习,才是最朴素和稳定的。

我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叫欧文•亚隆,他妻子在 87 岁那年去世,他特别伤心欲绝。两个人相爱了 65 年,很老了还会说甜蜜的话。妻子离世后,他有时还会给她录电视节目,完全忘了对方已经离开的事实。

他说过 :「一个人不是拥有一段关系,而是创造了一段关系。」


图片来源:《爱在午夜降临前》

恐婚为了设置止损点

Q:在你的观察,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爱了,大家更愿意磕 CP。

崔庆龙:磕 CP 本质上是在别人演绎的关系里获得替代性的满足。

当代人的情感需要难以获得直接的满足,就会想要通过其他途径去实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很喜欢云体验一些东西,看直播,看别人做饭、吃饭等,这是一种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够获得近似体验的途径。

建立亲密关系,处理关系都是需要消耗心理能量的。如果一个人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已经非常疲惫,那就更疲于调用自己的情感功能去处理关系。

换言之,人们首先想要的体验是休息,是停止任何有付出感的行动。这时候磕 CP,吃糖似乎就成了更适合的选项。 

作个直白一点的比喻,这就像是一种「精神自慰」。自己能解决的事,干嘛还需要他人。

Q:恐婚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究竟在怕什么?

崔庆龙:本质上是因为大家都想要尽可能多地设置止损点。大家害怕失去自由、失去自我,遭遇背叛或者受伤害

在很多人的感受中,长期关系的收益更低。长期关系最终指向的就是婚姻和家庭,人们更希望自己享受体验,而避开后续的责任和琐碎。

其实我完全能理解,现在组建一个家庭,养育孩子都是非常辛苦的事。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很高,人们非常害怕自己成为家庭的牺牲品,尤其是在一个人原本拥有的就有限的情况下。

爱情必须需要建立在一个人有足够心理冗余的前提下。简单来说,就是能输得起,不管是现实层面的,还是心理层面的。

当人们输不起的时候,就倾向于保守策略,倾向于短线操作。


图片来源:《爱在日落黄昏时》


Q:这种「人人都是孤岛」的状态,跟整体环境令人倦怠有关吗?

崔庆龙:肯定有关。我从不认为一种具有明显集体倾向的现象是个人心理的问题所导致的,人始终是环境的产物。人们之所以不再信赖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不再信赖这个环境。

谈恋爱需要的是一个宽松的现实环境,它是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需要一个人集中精力,投入时间。

当下社会缺少一种允许人慢节奏和他人交互的客观环境。

我有一位朋友,他问女朋友平时做什么,女朋友说发呆、睡觉。他以为对方是开玩笑,结果发现真的是这样。对方不太愿意走出来疏离状态。他们的关系也没有维持很久。

想想我读书时,可以用一天时间写一封信,那时候觉得谈恋爱就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情。

Q:在一些大城市,离婚率已经高达 40%。在您的工作中,观察到的多数婚姻状态是怎样的?

崔庆龙:人的一切选择都是在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离婚率变高,那说明婚姻作为一种关系纽带的功能正在渐渐弱化。

当人们普遍难以自我照顾时,也更难以相互照顾。

还有些正在维持婚姻的人常常是一种鸵鸟心态。我曾经问身边的一个朋友,如果你的伴侣出轨了,你能容忍吗?他说不能。他一方面不能容忍,一方面又根本不去关注对方,从他的描述里,你能感觉到他的伴侣对他也是同样的态度。

他们默契地呆在这个家庭框架里,但是又默契地保持着这种漠不关心。

在观察里,大多数人离婚和当初对婚姻的将就有关。很多人在结婚前都缺乏家庭意识,对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将要承担的责任没有充分的预期。

许多人曾经认为这就是一个人到了年龄应该去做的事,但今天每个人都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不愿意忍受委屈。

另一方面,离婚不完全是消极的,抛开那些冲动性的闪婚和闪离,它其实也是一个人最坚决的止损行为。


图片来源:《爱在午夜降临前》

Q:所以,离婚也是有好处的?

崔庆龙:离婚其实是一个人重新认识自我,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的契机。

当然,有很多婚姻关系是可以修复的,或者说它原本可以走向一种比较健康的模式。但是当出现问题时,人们很少会有这种修复意识,会下意识任由自己的情绪驱动做出一些破坏性行动。

比如说无尽的争吵,冲突,或者是长期的冷落。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对于一个人的情绪损耗有多大,我相信每个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关系本身,还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自己的事业等。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探索过很多很多人在情感深处的秘密,也见证过各种各样的婚姻版本。

确实,大多数人就是在凑合过日子,但我们不应该认为婚姻就应该是如此,它应当有一个可以追求和建设的目标。

高级游戏的真正玩法

Q:如果说创造长期亲密关系是一种高级游戏,难度到底有多高?

崔庆龙:这个过程就好像爬一座山。第一阶段,有人开车把你送到山脚下,一路来得特别平顺,靠着你的本能和直觉可以把它处理好。但到了山脚下,突然意识到前面竟然是这么高的一座山,漫长得相当乏味。

这就像是一个人不断进入新关系,不断吃最甜的部分,一旦开始苦涩,就选择放弃。

有些关系被放弃是合理的,因为它不是苦涩,而是困难,是不幸。但还有很多关系只是因为人们的畏难心理,或者说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因为处理关系需要对于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并付出行动。


图片来源:《爱在午夜降临前》


Q:在当下这种「对爱情消极」的大环境里,有什么方法帮我们找到长期亲密关系?

崔庆龙: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能够了解自己对于关系的期待,自己需要什么,看重什么,是战友般相互扶持,还是知己般的精神共鸣,还是像一起玩耍的伙伴。

什么样的人,让你在不考虑性别的时候依然愿意呆在一起,依然觉得有趣。

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一个人在关系初期的魅力常常是具有粉饰性的,长久的吸引始终关乎于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

而关系是两个人的事,你还要考虑对方需要什么。两个人的期待是否能够达成一致?

它们最好是你不用刻意做什么,就能够让对方满意的部分。关系的厌倦也是在发现对方身上没有这部分,或不能给出这部分时开始产生。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大部分人在关系中寻求的是安抚,寻求额外的情绪照料。

倘若我们不能先学会照料自己,那么关系中真正有趣的部分就会隐藏在情感缺口之外。

问自己一个问题,抛开情感要素,你愿意和对方这样的人相处吗?

我认为好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这是基本盘,其次才是男人和女人。当然也可以是女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


图片来源:《爱在午夜降临前》


Q:那些能过度到全新阶段的伴侣,到底有哪些共同特质?

崔庆龙:们都有成长意识,富有同理心,也善于自省。

因为我们不可能不付出心智上的努力,就能够拥有另一个人在情感上的依恋和忠诚。

两个人还要能向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包括脆弱的部分。

有时候恰恰就是这部分在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当我们回避自身脆弱的时候,就可能反向地表现出一种刺猬般的尖锐。可能会用一种挑剔和苛责对待自己的伴侣。

就像我以前经常举的例子,你是否愿意将自己的肚皮暴露给对方,也会换来对方同样的姿态。还是始终保持着一个猛虎下山的姿势,想要掌控和压制对方,让对方也对自己张牙舞爪,或悻悻离开?

另一方面,他们都愿意把对方看作是解决共同问题的协作者,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人。这种关系同盟意识,会让两个人更加在乎彼此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

还有,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不会回避问题。因为回避了关系上的问题就会制造隔阂,而隔阂就是情感上疏离的开始。

最后一点,哪怕关系真的进行不下去也没什么。有时候真的是我们懂得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才能够离开一段关系,才能够进入一段关系。


图片来源:《爱在午夜降临前》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是否为自己喜欢的人努力做过什么?甚至放弃过一点自我需求。这些努力是否有效呢?无论是甜蜜还是伤感,来留言区一起唠唠呗~


本文采访专家:崔庆龙 IAPSP国际自体心理学学会会员

本文审核专家:赵今朝 心理咨询博士 美国执照心理学家

丁若水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

策划:猫雨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爱在日落黄昏时》

相关文章

cover
每个人都无法独立于关系之外生存,而婚恋关系正是人类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婚恋关系中,出现问题不可怕,呈现出情绪问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或情绪,不知道关系为何会愈发糟糕。更可怕的是——双方都无法或不愿找寻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调整情绪、修复关系的方法。亲密关系不健康甚至出现裂痕,都可能会给自己甚至双方都带来身心伤害。你在婚恋关系中,是否碰到过这几类问题?在婚恋关系中经常
cover
大多的时候,我们会把朋友当成好客体,当你失落或痛苦时,能够从这个好客体中寻找到安慰和鼓励,当你快乐或成功时,也能够分享同样的情感。我们很少会对朋友产生负面的情感,即使有的话也往往被压抑了。在亲密关系中(指的是恋爱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负面情绪的产生及冲突则是常见的事情。一位幼时经常目睹父母争吵的人,困惑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父母老是在争吵?」越是亲近的关系,越是容易把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
cover
你会选择和哪种人恋爱结婚,与个人的依恋关系有密切关系。依恋关系是指我们在婴儿时期,与父母或主要抚养人建立起的关系模式,在成年后我们的亲密关系中,会继续延续这种关系模式。来看一下不同依恋关系类型的特点吧,看看你和你的爱人属于哪一类?安全型:安全型依恋的人能够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安全,有以下特点: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感到舒适、亲密、亲近、温暖;能够适度地依赖对方,也很乐意被他人依靠;在人际关系中保持一定的独立
cover
坠入爱河很容易,但关系总是很难。热恋让人目眩神迷,但身边那些相伴多年的长期伴侣,都变成了某种家人、朋友和战友的神秘混合体,和柴米油盐有关,和小孩学区房有关,只有浪漫爱在默契十足地消散。浪漫爱不可持续,变成了反复被验证的经验之谈,毕竟「过日子」中所包含的智慧,也包括某种去除掉爱之后的稳定。爱是什么?有没有一些爱,可以抵御掉「日子」的磨损呢?图片来源:《我的解放日志》浪漫爱,放在核磁之下爱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