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因为孩子爱和自己抢手机和烦恼:现在电子产品这么盛行,要不要让孩子接触?最让家长头疼的一个行为,就是孩子总是抢手机玩,越不给他越想要,转移注意力也不管用,有的家长开玩笑说「不知道跟谁学的,这么大的瘾」。
今天丁香医生请到了教育专家常润老师,她对这个现象有着一个独特的见解。
「这个东西妈妈很重视,我也想试试。」
父母经常做的事情,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感兴趣。比如我们幼儿园有的孩子 3 岁多就能拼 100 块的拼图,或者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就能拍篮球拍得很好,就是因为家里有人特别喜欢玩拼图、打篮球。不少父母每天在孩子面前的时候,几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孩子自然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要抢过来试试。
而且对于会走路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专门给小孩玩的玩具了,转而开始探索对日常生活有实际作用的东西,比如手机,比如遥控器等等有按钮的东西,孩子是好奇这些按钮可以产生的因果联系,想一探究竟。
「妈妈不陪我就知道玩手机,我表示抗议。」
小一点的孩子,还不理解手机能干什么的时候,抢手机并不是因为想玩。我们去观察孩子的话会发现,他们手上再抢手机,眼睛却在看着大人的眼睛。
有时候家长来园接孩子的时候,会陪孩子玩一会。我观察到父母来的时候,孩子虽然看似认真的在搭积木、画画,但心里想的却是怎么在妈妈面前表现自己。当她们完成了一个挑战,或者有了某些发现或创造,就会抬起头来殷切地看向爸爸妈妈,以为他们也一直在看着自己。当他们发现爸爸妈妈一直在看手机,对自己在做什么并不感兴趣,回复地很敷衍,就会有抢手机的行为,意思是「别玩手机了,陪我玩一会吧」。
「我好无聊,实在不知道干什么。」
很多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是因为无聊。孩子还没入园,有的妈妈就和我交待:我们家孩子老师可能要多关注一下,特别淘气,平时在家老爬窗户,要不就藏大人手机玩... 但这类孩子入园后并不会再出现这样的行为,因为班级里环境远比家里更丰富、更有序,孩子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建设性地投入进去。
因此,面对孩子的「抢手机」的要求,不要马上拒绝,建议先分析孩子的需求,再针对性引导。
1. 如果孩子对手机产生了兴趣,将手机作为工具介绍给孩子
目前学术上提倡将电子设备作为一种工具而非娱乐产品介绍给孩子,让孩子知道能用这些工具能进行什么样的创造,并在大人的陪伴下使用。
当孩子抢手机,可以给他介绍手机的功能:「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和别人通话,分享一些发生的事情,或者约时间见面。」还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人进行通话,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拨号认识电话号码,还可以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示范给孩子如何考虑对方的感受,通话之后,先问问对方 「现在方便说话吗?」
手机拍照和绘图的记录功能、手机上的按键符号、和手机的组成部分,都可以趁孩子感兴趣的时候寓教于乐,让孩子了解手机作为工具的特性,以及可以用手机进行怎样的创造。
最后,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同时,需要和孩子约定时间。3 - 6 岁孩子每天的屏幕时间建议在 30 分钟以内。
2. 给孩子关注
当孩子的眼神告诉你他需要陪伴,尽量放下手机,听听孩子想告诉你什么。如果真的很忙,则可以在拒绝孩子之前,认同他的感受:「我也想给你读故事,只不过妈妈现在要处理一个事情,处理完就去找你,你先去想想要读哪本书。」
3. 准备替代的玩具。
3 岁以下是孩子通过五感去感受世界的时间,大脑发育和视觉神经的发育都不支持任何屏幕时间。如果孩子喜欢手机、遥控类似的电子产品,他喜欢的是探索物与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买一些有机械机关或者电子遥控的玩具,让孩子可以动手动脑去参与,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 别让手机成为动画片播放器。
有时一忙,家长会拿手机放动画片给孩子看。动画片里的人物、情节、语言对于孩子都是非常新奇的刺激,孩子会特别喜欢。然而学龄前孩子的自控力还没发展好,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刺激,很容易上瘾。而且看动画片时,孩子处于被动接收而非主动思考的状态,想象力、注意力都会受到影响。
总之,家长在陪伴 0 到 6 岁孩子时,尽量不看手机,多和孩子进行一些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在室内,就多支持孩子进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游戏,在室外就多亲近大自然,抢手机的行为会慢慢消退掉。
原创文章: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