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止大人对短视频感兴趣,孩子也会。
爷爷奶奶刷短视频的时候,小朋友喜欢凑过来看;
有时候孩子不老实时,拿出手机让他刷会儿短视频,世界就安静了……
有的孩子甚至会沉迷其中,不给看就哭闹;有些孩子还会惦记你的手机,抢手机,偷偷藏手机。
孩子刷短视频的时候,大脑发生了什么?长期看短视频,会对孩子发育造成什么影响吗?
今天我们请苏静老师跟大家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giphy
大脑会分泌更多多巴胺,孩子会感到更快乐。
我们会发现短视频的内容大部分简单直白,易于孩子理解,还配有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这样短平快的闪屏和信息轰炸,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刺激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孩子沉浸其中,越刷越快乐。
加之短视频平台本身的机制就是「回音室效应」,让人逐渐「上瘾」。
你点击过什么,算法机制就会一直推送同类型内容给你;点的越多,类似内容就给你推送的越多,让你刷到停不下来。
我们成年人刷短视频时肯定也有这样的感受:有趣的内容越刷越多,一直刷一直爽,不知不觉「某音 5 分钟,人间 2 小时」。这也难怪小孩子几乎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牢牢被吸引。
而这种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
一开始刷 5 分钟会让孩子心情愉悦,后来会发展到要刷 20 分钟才过瘾,拿走就哭;一步一步地沉迷,一次一次地延长使用的时间。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长此以往会对孩子语言发展、情绪管控、睡眠质量甚至是生长发育等方方面面产生不良影响。
01 影响孩子的语言、读写与认知能力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看手机屏幕过长,可能让儿童在语言和自我调节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
众多研究证明,每天独自使用电脑、电视和手机电子屏幕超过 1 小时的孩子,其大脑白质发育水准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而大脑白质是影响语言、读写与认知等学习能力的重要物质。
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引发孩子出现明显的认知和学习缺陷,主要是因为它阻碍了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行为。
而这些问题在过度观看短视频时同样存在,并且短视频让人忽略时间、沉迷其中的特性无疑会加重这一后果。
毕竟「刷短视频」代替了听广播、读绘本、同伴游戏等娱乐活动,大大侵占了孩子与家人、同伴的互动和交流的时间,而孩子的认知能力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发展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2 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短视频的信息碎片化、话题转换快、获取便捷,让人的思维常年处于快速运转状态。
如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T·威林厄姆(Daniel T.Willingham)所认为的:「无论科技提供了何种体验,人们都能立刻获得这样一种感受:不必等待。
而长期接触数字科技的后果并非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是无法忍受无聊。我们总会期待听到、看到、读到有趣的东西,希望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获得有趣的体验。」
当孩子们沉浸在及时的、毫不费力的快乐中,自然而然会对生活中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快乐的行为比如读书、运动等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将会失去自主思考能力。
比如许多家长发现,以前还能自己玩玩具,或者翻翻绘本的孩子,在习惯了刷短视频后,越发地坐不住,无法忍受「无聊」。
在阅读一本书、分析一道难题时变得浮躁不安,无法专心,动不动就想拿起手机点点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总而言之,宝宝 18~24 个月之前尽量不要接触短视频和电子产品,避免短视频「入侵」终极大招就是不!要!接!触!
很多成年人都无法抵抗短视频那魔法般的吸引力,更何况是鉴别力、自控力都不强的孩子呢?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有沉迷短视频的苗头了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苏老师给出了 3 个建议:
01 转移注意力
每当孩子吵着要刷短视频的时候,有一个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也许能够帮到你:转移注意力,试试看书、画画、遛弯……孩子很快就会把手机抛之脑后。
况且,有时候孩子打滚撒泼吵着要刷短视频不一定是真的上瘾,只是单纯觉得太无聊,想要你陪陪他呀。
02 观看高质量视频
如果是 18~24 个月以上的「大孩子」,家长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高质量的节目给孩子观看,比如一些优质的早教节目、动画短片等。但也要注意控制用眼习惯和观看时间惯,建议每天累计不超过 1 小时。
观看的时候一定要有父母陪伴,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节目中的内容和宝宝互动,让宝宝描述一下节目内容、自己有什么感想等等,这个过程是可以帮助宝宝从观看和交谈中学知识的。
03 家长做好榜样
很多家长可能发现:只要我陪在孩子身边,他就能自己静静地拼积木或者翻看绘本,无论我是在看书、听歌还是发呆,但如果他发现我在偷偷刷手机,就会一把抢走。
孩子之所以知道短视频、会刷短视频、沉迷短视频,最大的原因还是家长让他们有所接触,甚至有的家长把刷短视频作为安抚孩子,让孩子安静的主要手段。
因此,想让孩子不刷短视频,家长要做好榜样,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尤其是刷短视频。
合作专家 苏静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审核专家 郑鹊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牛津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硕士
策划:刘鑫
监制:美丽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Should we worry about filter bubbles?
[2] https://chinese.christianpost.com/news/er-tong-yi-yuan-yan-jiu-chang-shi-jian-kan-dian-zi-ping-mu-xiao-ruo-er-tong-da-nao-jie-gou.html
[3]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期刊》(JAMA Pediatrics) 上关于儿童大脑认知测试和磁共振成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