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去哪玩?不妨试试带孩子到本地的公园里玩一玩。
有妈妈可能会说:「公园太普通了,有啥可玩的?」
实际上,带孩子去公园玩大有门道,玩对了连早教的钱都能省!
带孩子去公园里探索自然,是最要紧的事儿。
在公园里探索自然,能有效地为孩子的大脑和身体补充「养分」,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又强健孩子的体魄。
今天给爸爸妈妈们推荐几个有意义又简单的陪玩方法,玩对了孩子能学到的不止一点点。
带一本关于大自然的绘本,让孩子在公园里找到绘本里出现过的东西,比如树叶、小花、蝴蝶和虫子等等,比较真实的事物和书中的有什么不同。
可以给孩子带上一个小画板,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叶子和花瓣,记录在画板上。
通过对照绘本上和真实事物之间的不同,能让孩子理解万物不仅仅只有书里一个样子:
花不仅可以有红色,还可以有紫色、黄色、白色;
树叶不仅有圆的,还可以是尖的、细长的、各种各样的;
树干上也不只有一种颜色,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
去春天里的公园遛一趟,下一次孩子的画作里,没准就会出现你从未看过的新东西。
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是孩子日后进行艺术创作和各种创造性表达的基础。
当孩子在公园里看到一朵花,能闻到它的香味、摸到它的触感、观察到花开花谢的各个阶段,获得的理解要远比看绘本要丰富。
动手实验是 0~3 岁宝宝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而公园是进行这种实验最好不过的地方。
和孩子一起捡一些树枝、树叶、石块等重量不一的小东西,带到小池塘边。
妈妈可以先这么问孩子:
把它们放进池塘,你觉得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呢?
孩子做完假设后,让他自己依次把花瓣、树枝、树叶、石块放进小池塘,看看什么东西是浮着的,什么东西会下沉,一一验证。
妈妈可以帮孩子记录和总结,加深孩子的印象:
树叶,浮起;
树枝,浮起;
石头,下沉......
大一点孩子,家长可以趁机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的重力、浮力的简单小科普。
这样简单的小实验,能让宝宝积累到更加丰富的感官经验,对世界建立起立体而丰富的认知。
孩子蹲下来,看一个小虫子就能看半天,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很无聊。
这时候,不妨找一根小树枝,拦在小虫前面,问孩子:
「你说它会往哪里走呢?」
「哦,他从树枝上爬过去了。」
「再拦一次,它会和上次一样翻过去吗?」
「小虫这次从树枝下面过去了。」
借助自然中的小落叶、小树枝,为小虫设置路障,让孩子记录小虫的行动路径,并鼓励孩子说出小虫「正在做什么」、「要去到哪里」,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孩子的印象。
在公园,很多妈妈会和孩子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舒活舒活筋骨,增进亲密关系。在玩踩影子的时候,不妨带孩子认识影子,探索影子的秘密。
在阳光下,妈妈可以让孩子对着影子做一些动作,让孩子观察影子的变化,理解自己和影子的关系。
带孩子走到树荫下,影子突然消失,妈妈可以这样问:
影子怎么不见了?我们试试从树荫下走出来吧!呀,影子又跑了回来。这是因为树荫下没有阳光。
如果宝宝已经 3 岁以上了,妈妈可以带上粉笔,和孩子一起描出影子的轮廓:
妈妈来画你的影子,你来画妈妈的影子,好不好?画完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探索自然现象的变化。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最符合孩子们直观的学习方式。
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引导孩子更全面地认识一样新东西。
一般,我们会从「视听闻味触」这 5 个方面来引导孩子感知一个事物,同时可以通过抛出一些问题来启发宝宝思考,但并不都需要他回答。
比如,当孩子捡起两片不一样的树叶,妈妈可以这样主动教孩子:
(视)这片叶子是绿色的,比较大;这一片有些发黄,也小一些。
(闻)闻闻绿色的叶子,有青草的味道,黄色的这片有灰尘的味道。
(触)摸一摸,这片叶子有点粗糙,这片比较光滑。
(听)这片叶子干干的,放在地上摩擦,会有刷刷刷的声音,试试磨擦那片会有什么声音。
顺应孩子的兴趣引导,让孩子用「视听闻味触」来感知事物,不仅能延长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用多角度认识新事物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孩子描述这些感觉,我们可以教他认知很多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公园里,孩子可以通过感官清楚地认识到「大和小」、「长和短」、「高和矮」、「糙和滑」、「干和湿」等概念,而这些是在家里很难认识到的。
时间不等人,趁着小长假,快带孩子去公园撒欢吧!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