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人的学习语言不如孩子快?
孩子多大能区别好人、坏人?
同理心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习得?
带着这一连串有趣的问题,儿科专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请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 200 多位婴儿,进行了一场最有开创性的婴儿脑科学研究。
BBC 将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对于每一位新手爸妈来说,这几乎就是一份来自超科技星球的《婴儿说明书》。
面对这些说着「婴语」的孩子,它不仅揭示了新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奥秘,也让我们明白如何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更重要的,我们可以因此领悟到,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父母。
刚出生宝宝,除了「喝奶」与「睡觉」,还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
这时候的宝宝会对外界的「人」产生情感反应吗?
研究人员带着便携大脑扫描仪,到访刚出生 1 周的亚瑟宝宝家,分别给他展示 15 秒的「机械玩具」与「人脸」视频,监测大脑的反应。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扫描数据能够展示小亚瑟大脑的哪一个区域最为活跃。
其中,实验人员用橙色和蓝色的线展现大脑不同区域的供氧情况,其中橙色的线表示大脑中流入的血液。
当给孩子展示机械玩具时,孩子的大脑没有太多反应,甚至到后来不愿意再观看。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但是,当给孩子展现人脸视频时,体现氧气流入量的橙线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显然,小亚瑟对「人脸」的反应比「玩具」大得多。
橙色线体现的是「颞上后区」的活跃情况。它人对外界事物作出最活跃反应的区域,用于处理复杂事物与人类情感。
实验发现,即使是出生 1 周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动用这块脑区,与「人」发生联系。
那么,小婴儿还多大会区别好坏呢?
3 岁?2 岁?
都不对,答案是 7 个月。
研究人员对于一群最小为 7 个月大的孩子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木偶剧:
红色的圆木偶想上山;
蓝色的方木偶总把它推下去;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黄色的三角木偶帮助了红色圆木偶,成功爬上了山坡。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观看结束后,研究人员让最大为 12 个月、最小为 7 个月的一群宝宝选择一块木偶。
令人吃惊的是,所有宝宝无一例外都选择那个善良的黄色木偶。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没有大人教导,没有声音,也没有剧情,孩子依旧能够凭着本能辨断出更「善良」的那个角色。
我们看到有人被帮助时,会感到开心,即使是 7 个月大的小婴儿。
实验人员感到不可思议,她认为:这是学会信任他人的起点,也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纪录片里,有一个很经典的「冻脸实验」。
8 位宝宝,和父母面对面而坐。在实验刚开始的时间里,父母会和孩子正常互动,嬉笑着逗孩子们开心。
当爸爸妈妈把脸扭向另一边,扭回来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不会再给孩子任何回应。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宝宝刚开始愣了一下,然后他们非常努力地想要博得父母的关注,可却没有丝毫回应。
两分钟后,有的宝宝甚至崩溃地大哭起来,看起来非常难过。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当妈妈被允许可以再次回应宝宝时,宝宝才在父母的安慰中又变得快乐起来。
看到这里,尤其是孩子哭泣崩溃着伸出手去够向冷漠的父母时,我的心都揪得紧紧的。
它让我想到,如果父母以为冷漠是一种处理孩子不良情绪的方式,「只要我不回应,你就自然不哭了。」
那么,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宝宝天生离不开父母的关注,我们总以为孩子太依赖父母,会成为社会巨婴;但事实上,却恰好相反。
研究员格迪博士说:成长为快乐与自信的人,需要亲密关系与温暖。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我生的哪里是个娃,简直是座随时爆发的活火山嘛!」
我们总以为,最令我们头疼的,就是「宝宝突然发脾气」,但事实上,最困扰我们的不是这个,而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娃依然哭闹不止」。
作为困扰全世界妈妈的难题,纪录片通过实验的方式,给了我们答案。
研究团队给娃们穿上了特制的衣服,以监控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情绪压力变化和心率变化。
实验开始了,实验人员把糖果、巧克力放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孩子们可以看到,但却吃不到。
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发生了极速的变化,心率也急剧上升。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怎么办?
妈妈尝试用拥抱的方式给孩子安慰,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抱抱」完全没有用,孩子的情绪甚至更加焦躁。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为什么「拥抱」这样的常见安抚方法,会不起作用?
博士 Emily 一句话点出原因:因为在此时,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是在束缚他,因此情况反而更糟。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可如果「拥抱」对脾气没有用,那还能怎么办呢?
实验人员给了孩子妈妈一个建议: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当妈妈拿出了一只玩具小狗时,孩子很快就停止了哭泣,心情也恢复之前平静的状态。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实验人员认为:转移注意力,不仅是父母平息孩子发怒的最好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自己也可以学会这种技巧,来应对情绪的强烈变化。
孩子发脾气是非常正常的,而孩子是否能学会控制脾气,关键就在于父母是否给到孩子足够的练习。
我们总会纳闷,为什么思维逻辑能力更强的成年人,在语言学习能力上却往往比不过一个孩子。
没想到,这竟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父母语。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实验中,妈妈尝试用一种「提高语调、拖长词语发音」的说话方式对宝宝说话,宝宝就会很有兴致地听。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而当妈妈换了正常说话的节奏和语调时,宝宝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通过先进的脑电波监控设备,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父母语」的发声,孩子脑中的信号出现了「大节奏模式」变动。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平时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竟对宝宝语言脑的发展如此重要。
婴儿能毫不费力地学会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也在于他们能察觉出「不同语言」中存在的「不同语音」。
而这些语音又被称为「音素」。
在后面的实验里,成人和 1 岁内的宝宝 PK,结果宝宝们完胜。
只有宝宝才能听出语言里音素的变化。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但这种特殊的本领,宝宝们并非一直具有,它只存在于孩子一岁前。
随年龄的增长,大脑就会逐渐关闭这些平日被忽视了的潜能。
了解到这一点后,我忍不住把「和孩子每天好好说话 1 小时」立为了年度新 Flag。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虽然一直在育儿圈里打滚,但却从未想过,原来 2 岁前的宝宝,居然是这样认识世界的。
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个神奇的新生命,我们知道的还依然很少。
想起网上有个段子:
这世界上最神奇的「发明」是什么?
答案不是手机,不是电脑,甚至不是宇宙飞船,而是「孩子」,尤其是「2 岁前的孩子」。
这个被我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新生命」,在他们小小的身体内,蕴含着这个世上最不可思议的能量。
作者:元元
本文转载自「丁香妈妈」公众号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