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零食界,特别流行揪刺客。
夏天的刺客顶流是雪糕,而到了秋冬,被揪的轮到了反式脂肪酸。
怎么个揪法?地毯式搜索配料表:只要看到氢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等这一类配料的名字,直接盖章认证「反式脂肪酸刺客」。
从超长的避雷配料清单,到指名道姓的别吃警告,简直信息量爆炸。
图片来源:小红书
看完简直连呼大意了:好家伙,这些不就是我们每天的零嘴吗?我们竟然一直在被反式脂肪酸背刺?
这一顿排雷下来,就没剩下啥能吃的了。
研究所一直很支持大家,买吃的前都先看看包装背后的配料表,这是个好习惯。反式脂肪酸,也确实是个需要避雷的妥妥坏成分。
但这一次,还真有点误会在里面——
眼见为实,我们去了趟附近的超市,对照着网上的刺客名单,把它们一个个都揪了出来。
但却发现,这些零食的背后,都明明白白地标注着——「0 反式脂肪酸」。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这是咋回事?我们咨询了食品专家,得到的答复是:
这不是厂商自己瞎标的,「反式脂肪酸」是国家要求强制标示的。
我国 2013 年开始实行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在「强制标示内容」这一块里就有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也就是说,原料里只要用了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东西,就必须标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给消费者看。
而根据国标规定,食品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 0.3g/100g,就可以标示为 0。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0.3g/100g 是什么概念呢?换算一下,就算这些标了「0 反式脂肪酸」的零食刚好就卡在限值上,一包 150 克的饼干,最多含有 0.45 克反式脂肪酸。
而成年人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是建议控制在 2 克以下,正常吃一袋标有「0 反式脂肪酸」的零食解解馋,是不会导致超标的。
评测机构放心选,在 2017 年对 28 款速溶咖啡进行检测,结果所有产品并未检测出反式脂肪酸。小红花评测在 2022 年 7月对市面上热销的 5 款标称「0反式脂肪酸」的夹心饼干、派等食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这些食品并未检测出反式脂肪酸。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有关注过这个标识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反式脂肪酸」这一项,有的包装上有、但也有很多食品根本没标,这怎么办?
没标这一项的,就更不用担心了:包装上没标「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就代表没有含人造反式脂肪酸的风险。
食品中也可能存在天然的反式脂肪酸,比如牛羊等反刍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会产生少量天然反式脂肪酸。但是含量非常少,而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天然的反式脂肪酸也对人体有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么听起来,反式脂肪酸已经完全透明化了,咱国家都要求强制标识了。
那大家咋还对某些原料这么害怕,一看见就想避雷?
这其实是些历史遗留问题——
人造奶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这些原料之所以被打上反式脂肪酸的标签,都是因为含有「氢化」的油脂。
19 世纪的食品厂商们发现,用便宜的植物油做糕点不太好用,因为植物油里有很多不稳定的不饱和键。但是用动物脂肪又太贵。
所以,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植物油「氢化」。
这一下子就解决了植物油不够稳定的问题,用来做糕点成本又低、又容易成型、保质期也延长了。
1911 年左右,氢化油开始被广泛运用于食品领域,简直可以说是食品工业的耀眼新星。
第一代氢化油产品 Crisco 的宣传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但是好景不长,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开始发现氢化油脂工艺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关于其危害健康的研究结论也大量发表。
这些发现,让氢化油脂彻底跌落神坛,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东西。各国也开始先后制定政策,限制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首先划重点:氢化油脂 ≠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在氢化的过程中,由于工艺不成熟产生的副产物。
「氢化」
氢化分为完全氢化和部分氢化。所谓完全,就是把所有不饱和键都变成饱和键了,而不完全,就是只变了一部分。
粗糙的部分氢化工艺,会导致一部分不饱和键并没有变成饱和键,而是转成了「反式」。如果能全部变成饱和键,就不存在「反式」的问题了。
而从发现问题到现在,经过了 20 多年的研究,食品工业学家们为了降低反式脂肪酸的产生量,探索出了各种氢化油脂的工艺优化方法——
改变氢化过程的条件、采用新型的催化剂、应用新的氢化方法、降低油脂脱臭工艺的温度……等等等等。
通过多管齐下的改良手段,能显著降低反式脂肪酸的产生量,甚至做到含量为 0。
氢化程度相同时,电化学氢化反应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远远低于传统的氢化方式。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有人可能奇怪,为啥非要和氢化油脂死磕,不用不行吗?
实际情况是,氢化油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实在太广泛了。冰柜里的雪糕、街边的奶茶、超市货架上的饼干、咖啡伴侣等等……很多都离不开氢化油脂。
因为它是性能非常全面的油脂——
不仅成本低还口感好,效果可以与天然黄油相媲美;稳定性很强,运输、加工、储存都更方便;而且用氢化植物油加工的炼乳还不含胆固醇,胆固醇高的人其实更适合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总的来说,咱没必要看到配料表里有氢化油脂,就喊打喊杀。
错的不是氢化油脂本身,而是老旧氢化工艺中的副产物反式脂肪酸。而目前改良的氢化工艺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尤其是我们食品货架上常见的大品牌。
如果你购买的是正规大厂生产的食品,他们标示出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是 0(即实际含量≤0.3g/100g),咱大概率是可以信赖的。
认准「0 反式脂肪酸」标示,就不必太在意配料表里有没有氢化油脂。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当然,就算不用担心反式脂肪酸的这一茬,很多零食依然存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等等问题,炫几口解解馋问题不大,但千万不要贪杯~
看完「转发」给你爱吃零食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认准标示不踩雷~
合作专家 顾中一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合作专家 李纯 国家注册营养师
科学审核 刘言 四川大学营养学硕士 营养科主治医师
内容策划 一一
监制 Emma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Yepez, Ximena, V, et al. High-voltage Atmospheric Atmospheric Cold Plasma (HVACP) hydrogenation of soybean oil without trans-fatty acids[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6.
[2]TONGLIN LI, WEINONG ZHANG, ROY ZHENHU LEE, et al. Nickel-boron Alloy Catalysts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Trans Fatty Acids In Hydrogenated Soybean Oil[J]. Food Chemistry,2009,114(2):447-452.
[3]TONGLIN LI, WEINONG ZHANG, ROY ZHENHU LEE, et al. Nickel-boron Alloy Catalysts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Trans Fatty Acids In Hydrogenated Soybean Oil[J]. Food Chemistry,2009,114(2):447-452.
[4]毕灵潇. 中国市售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现状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8X):1.
[5]左丹, 汪妮妮.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及减控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8):4.
[6]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新认识反式脂肪酸[EB/OL]. (2017-04-10)[2022-11-4].
[7]高虹,姚庆伟,朱虹.市售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结果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27):95-96.DOI:10.3969/j.issn.1674-0270.2018.27.073.
[8]杨颖,李桂华,赵芳,等. 化学和物理精炼方法对小麦胚芽油品质劣变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2):106-112,118.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14.12.018.
[9]刘宝珍, 徐振山, 李万振,等. 大豆油精炼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调控实践[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6, 23(4):3.
[10]赵影,郑环宇,许慧,江连洲,孙树坤.低反式脂肪酸氢化油脂研究进展[J].CHINA OILS AND FATS,2012 Vol. 37 No.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