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部分人都经历了「阳过」最难受的阶段——「发烧」「刀片嗓」「水泥封鼻」。
但已经好转的朋友里,有一些人却反馈,原本以为已经好了,结果症状又反复。还有人明明抗原已经阴了,可过几天再测却发现……又阳了。
这些「反复」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二次感染了吗?是病情又变重了吗?我们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首先要说明,「复阳」和「二次感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说就是,「复阳」是再次检测出病毒,「二次感染」是再次感染病毒。
⬇️ 后台评论 ⬇️
首先,已经阳过的朋友别太焦虑,二次感染并没有那么容易。
当我们一次感染后,身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强自我保护」的状态下,对于免疫力正常人群来说,这样的保护力可以持续几个月。
通常认为,二次感染会相隔 90 天以上。现阶段大部分人都刚刚感染过,抗原或者核酸又检出阳性,不代表又要糟一次罪,更可能是「复阳」。
既往关于原始毒株的研究发现,复阳的发生率不低,在 5%~15% 之间。
那为什么之前检测是阴的,后来又能检测到了呢?
检测不是直接测有多少活病毒,而是通过测定「抗原」「病毒碎片」等的含量,间接反应病毒感染情况。
病毒侵入身体,「感染 - 复制 - 清除」存在一个周期,身体中存在的病毒数量、抗原水平都会不同,再加上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以及采样操作误差的影响,导致检测出「复阳」。
而且核酸和抗原,阳性可检出的时间范围也不太一样:
如果在这个区间内再次测出「阳性」,更可能是因为检测波动带来的「复阳」。
参考病毒检出的示意图
简单理解,抗原/核酸复阳,只是身体里的病毒没清除干净,还可以被检测出来。
大家对于「复阳」的另一种感受来自于症状的反复,比如好了两天又开始咳嗽、头痛,甚至发烧。
是又来了一轮感染吗?是更严重了吗?
不,更可能是上一次感染还没康复,因为症状反复,是新冠的正常现象。
首先,免疫系统会反复「休息 - 扑杀」,短期的症状消失不代表病好了。
很多人会拿发烧来判断身体的严重程度,不发烧就是好了,又开始发烧了,是又严重起来了。
这是个错误认知。
免疫系统并不是一直保持全力「杀杀杀」的状态,而是「蓄力再发功」。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白天好转,傍晚开始发烧。感染期间出现好了一天又开始烧,也可能是身体休息了一下,然后又开始清除剩余的病毒。
其次,度过发烧的急性感染后,1/3 的人仍可能存在长时间的症状反复。
很多人都看过新冠感染的 7 天症状图,但实际上,新冠的症状期要比这长得多。
一项研究中,158 名患者报告了自己 29 天的症状,发现不少人都存在症状反复:
48 人(约 30%)在 28 天的随访中发现,期间至少有 1 种症状的复发。
连续 2 天症状缓解的参与者中,1/3 出现了症状复发,常见问题是咳嗽、疲劳、头痛;
参与研究的 2 号参与者,在持续轻度症状后的第 17~19 天,出现了严重的症状。
图片来源:文献
其实症状反复并不是新冠特有,流感和普通感冒也常常发生。经常有小伙伴,感冒七天好,但咳嗽一个月。
只是在新冠之前,我们从未如此认真关注过,原来这些问题可以持续那么久。
如果你或朋友,也在感染好转后出现了症状反复,不用慌。
大部分的研究支持,症状反复出现并不预示着进展为严重的疾病。可能是病毒和战场还没清理干净,免疫系统休息了一下又开始干活了。
但如果症状不仅出现反复,还比之前更严重了,那就需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例如:
➊ 退烧数天后又再次出现发热,或者低热转为高热;
➋ 咳嗽已经减轻数天到 1 周,又再次加重;
➌ 痰量增加,或者痰液颜色变深变黄,或者出现咯血;
➍ 有呼吸困难表现,如憋气,气短,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动时(比如快走,做家务,洗澡)出现或加重;
➎ 清醒时,在家庭监测指氧持续在 93% 以下。
另外,对于 80 岁以上老人,65 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人,或者正在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年轻人要格外注意:症状缓解数天后又出现发烧、嗜睡、无法进食、胸闷胸痛,可能是症状加重的情况。
本文合作专家:周叶斌 遗传学博士 药企研发科学家
本文合作专家:郭潇 卓正医疗 内科医生 心血管专科医生
本文审核专家: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 内科硕士
策划:Murphy | 监制:王姐、Feidi
参考文献:
[1] Davey M. Smith, Jonathan Z. Li, et al. Recurrence of Symptoms Following a 2-Day Symptom Fre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JAMA Network Open, 2022; 5 (10): e2238867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38867
[2]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safety-communications/home-covid-19-antigen-tests-take-steps-reduce-your-risk-false-negative-results-fda-safety
[3]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covid-19-diagnosis?sectionName=SARS-CoV-2突变%2F变异株对检测准确度的影响&search=新冠二次感染&topicRef=126981&anchor=H2348367199&source=see_link#H3118018327
[4]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your-health/isolation.html?CDC_AA_refVal=https%3A%2F%2Fwww.cdc.gov%2Fcoronavirus%2F2019-ncov%2Fyour-health%2Fquarantine-isolation.html
[5]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p2117115
[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963600/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2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