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一线医务工作者年终来信:我们凭借什么对未来保持信心

2023-01-21作者:丁香医生


漫长的一年终于要过去了。


年底,我们真正迎来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也相互扶持努力重回日常的生活。


许多城市的烟火气正逐渐回来,许多一线的医务人员仍在艰苦奋战,许多沉默的乡村更值得我们去聆听和关注。


我们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是痛苦,也紧握手中的力量和彼此给予的温暖。


明天一切会好吗?我们凭借什么对未来保有希望?保持继续前行的勇气?


我们请来了五位丁香医生的老朋友,跟他们聊一聊答案可能是什么。


他们是奋战一线的重症医学科医生钟鸣、乡村医生付颖、急诊科医生卢骁、科普作家庄时利和,老人助浴师孔丹丹。


借这份分享,祝福大家都能拥有可贵的信心。








丁香医生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钟鸣,是一名重症科医生。


最近这一个多月,我没有休息过,也没有周末的概念,可以说我们重症科的每个人都没有周末,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都在工作。


现在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最常接诊的患者就是新冠危重症病人,俗称的「大白肺」。大白肺会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必须需要通过高级生命支持的方法,比如插管、机械通气才能挽救生命。


我们的病人还在快速增加,很多已经感染的同事们没有休息,依旧每天咳嗽、发着热、两脸通红地去救治病人。


有时候我也会感觉体力跟不上了,但是第二天眼睛一睁,想到需要救治的病人,大脑就开始飞速运转,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最近我们扩了很多 ICU 床位,能看到如果「大白肺」得到及时、正确救治后,症状几天内会改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病人救治成功,已经说明这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这段时间,也是我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输出密度最强的时候,我每天要在 ICU 看很多病人、还要远程会诊和做科普。这让我真正体验到医生可以帮助很多人,也是觉得自己最有价值、最有自我认同感的时候。


现在,可能整体的感染人数、发热门诊、急诊已经过峰了,但是重症救治高峰依旧存在,这就是重症救治的规律。一方面重症的病人周期长,压床比较厉害;第二个是往往感染到后期,重症会冒出来更多。


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三年,三年前我们在武汉抗疫,就向往着有正常生活的一天。现在虽然很艰难,我们也没有办法回家过年,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回归真正正常的生活了,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有了希望,人就有动力,人就可以再奋力向前。


虽然医务系统不会很快恢复正常,疫情也会有一些季节性、反复的、小的爆发流行,但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正常化,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祝大家新年快乐,在逐渐回归正常轨道后享受和珍惜生活。








丁香医生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付颖。


年底,新冠疫情来袭,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巨大冲击。从医三十多年,我的工作第一次如此艰难。我和另一位女村医,守卫 2900 位村民,其中有 400 位老人。还好,这一切都过来了。


有几天,我们晚上发烧 39 度,白天退烧了继续上班。深夜也会接上几个电话,村民问我们是不是该吃退烧药,孩子会不会抽风各种问题,问了才安心。


我们也是病人,但不能不坚持,这是病人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不能倒下。


我们邻村的医生看我们带病工作,看我们疲惫不堪,说等天黑下班了来给我们输液。我们非常感激,在病毒这样巨大的敌人面前,我们有战友,没那么孤独。


乡村医生面对的都是朴实的村民,他们信任我们,拿我们当亲人,很依赖我们。我们常年做公共卫生,三年前开始实践「家庭医生制度」,跟很多家庭都签约了,对老年人的基础病、家族史都很了解,每个人对什么药物过敏,心里都有底。


我们这 65 岁以上老人 476 位,我熟悉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他们习惯叫我的小名:小颖、颖颖、恁大姐……很多独居老人,子女都在外面忙工作,我们习惯互相陪伴了。这次疫情,他们很多人不愿意去县城,总说「我就信你们」。


做这行是受我父亲影响。我父亲是本村村医,干了 40 多年,威望很好,小时候,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发烧的孩子来敲我家的门。我在他屁股后面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也开始对医学感兴趣。


父亲最常说的是,我们要用最省钱的办法,治好老百姓的病。前几年他去世了,我们一个村子的人都来跟他告别。


因为不想辜负父亲和村民,这些年我能学习就学习。45岁那年,我终于考上了执业医师资格证。


我们不需要老百姓感激,做的都是份内事。选择了当医生就好好干。2023年,希望能让老百姓正常看病,希望药物价格赶紧平稳,希望老百姓有所依靠。我对自己的期待就是继续守护村民们。祝福大家都能找到不会丧失信心的事。





丁香医生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急诊科医生卢骁。很高兴在年底跟大家跟聊聊天。


2022 年的冬天很特别,国家防疫政策调整后,医院特别是急诊科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急诊科人数最高峰是平时的 4 倍。但我们一定要让救护车上的病人下来,让救护车赶紧去救下一位病人。


12月中旬我跟大家一样很快就阳了,退烧后我去上班,和家属谈话 10 分钟就感觉喘不上气,一个穿刺操作完成手术衣都湿透了;但是面对这么多需要治疗的病人,好像又没那么累了。


很多同事都是上班前一颗退烧药熬到下班。科室微信群,每天有阳了的同事主动要求上班。我感觉自己在带着受伤的战士奋战到底。


当我看很多同行上到一半倒下,心疼又纠结。我看到了中国医生的无畏和担当。这是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带来的动力。


我们身上每天背负着十几个家庭的希望,是动力也是压力。和家属谈话,是我特别害怕的时刻。实在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给家属希望,有时他有了希望,但可能花很多钱也没有很好的结果。


作为医生,总要面对残酷。今年最沮丧的时刻,是遇到一位 20 多岁猝死的女孩,她一度好转,我们以为能够活下来了,结果她突然在凌晨三点猝死,抢救五个小时没用,医护都特别伤心。


我们没有失去过信心,因为总有奇迹降临。


我记得前几天有个小姑娘重症肺炎,都上了 EMCO ,抢救好转了到了病房,我们护士长去看她,她努力伸开双手,给了护士长一个大大的拥抱,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感动了。


这些年,我已习惯了凌晨被叫去抢救患者,躺在床上还是在想白天抢救的画面。今年开了自媒体账号,和大家分享急诊知识,让大家更了解了急诊科工作。但我首先是战在一线的急诊科医师。


新冠三年,我曾经去过武汉援助重症,现在奋战一线。我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就是要和病毒的斗争到底。我们是历史的践行者和参与者。


我们终将回到从前的生活。元旦那天,我和急诊科的同事们一起吃了顿盒饭,希望明年大家能一起出去吃。希望医护们有时间多陪陪家里人,多出去旅游。希望有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祝福大家平安喜乐。






丁香医生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庄时利和,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已经过了令人百感交集的 2022 年,一些朋友所在的城市也过了疫情的最高峰。


过去一年,我在微博等平台写了很多科普文章,大多数是跟新冠相关的,包括疫情分析、疫苗、药物等。

 

在这些微博中,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觉得帮助到最多人的,是在去年 10 月份写的那篇备药的微博。


当时考虑到疫苗保护力在不断下降、更强免疫逃逸变异体的出现,以及冬季本身就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峰,我隐约感觉到,这次真的要爆发了。我在那条长微博中告诉大家,新冠的常见抗病毒药和非处方药有哪些,以及像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区别是什么。


至今为止,那条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两千万了。很高兴帮到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让他们提前备好了一些药物,在巨浪来袭的时候不至于过于慌乱。

 

于安稳中发出预警,于恐慌中抚慰人心,这是我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过去这一年,我也看到疫苗和药物的科普帮到了很多人,不过也意料之中地收到了许多质疑、甚至恶意攻击的评论。看到这些攻击性言论,心里没有波动是不可能的事,但就像有句话说的,「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我时常在想,像那些中国最顶级的、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医生、科学家在网上都常常被误解、被网暴,相比起来,我们普通人平时在网上遇到的那些攻击,也许犹如沙砾之于山岭。


在这个割裂的社会,坚持做好科普很难,但是仍然要继续做下去,因为分享是一种乐趣,而有些人就因为这些正确知识的分享,能少走一些弯路,在生病时少受一些不必要的罪。


我一直说,无论有没有疫苗,过去所有的大流行最终都会消退,区别只是在于人类付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疫苗、药物和各种 NPI 手段(如勤洗手、戴口罩)是我们防控各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武器,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疫苗。


希望在新的一年,我们有更好的药物和疫苗,我们能给自己和家人更强大的保护。


过去的终将过去。2022 年再回首,恍然如梦。





丁香医生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孔丹丹,我是一位助浴师,很高兴在岁末跟大家聊几句。过去一年,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艰难,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有些迷失或者处于人生困境。


我也一度在黑暗中走不出来,直到开始帮老人洗澡,才找到了人生方向。希望跟大家分享这段经历,能对他人有所安慰。


去年我离婚了,独自带着孩子,经济又出了问题,因为疫情,我那几家连锁饭店都倒闭了,欠下几十万。有一天,我在一家半地下室洗澡,遇到一位 90 多岁的老奶奶突然上不来气。我当时想,更多不能出门的老人怎么办呢?


于是我再次创业,选择很多人都不愿意做的上门助浴。最难的时候,我们连续 5 个月一分钱收入都没有,朋友的嘲笑让我一度想放弃。还好我的老父亲出镜,帮我拍摄了第一条短视频素材。


第一位洗澡对象是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残疾的娜娜。「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她的真实写照。娜娜两年没有洗过澡,身上是厚厚的垢珈。洗完澡后她说,感觉自己又像个人了。 


我们总共给 1063 位老人洗过澡,其中很多都一年没洗过澡了,老人味让他们感到自卑,跟家人之间产生隔阂。洗澡是大事却很难,没经过专业护理指导,一个人很难搬动老人,更不要说洗头洗澡。每当看到原来蓬头垢面的老人浴后重生,我就越来越坚定自己的选择。


我很幸运,在临近 40 岁的时候,找到可以持之以恒做下去的事。我想告诉大家,人生难免遇到黑暗,再坚持一会会,也许就能看到光明。


往往在困境中,我们才发现什么最重要。最近我们很多人都经历了病痛,就会发现活在当下比什么都重要。想要做的事毫不犹豫去做,上路后,你就会吸引更多同路人跟你一起战斗。


新的一年,我的愿望就是继续帮更多老人洗澡。我是 80 后独生子女,亲身感受到老龄化社会越来越严重,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有专业人士的照顾。


2023 年,让我们共同守护彼此的父母。祝福全天下的父母健康平安。




策划制作

策划:猫雨、塔盖 | 监制:王姐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相关文章

cover
「这病毒就像一阵风,风一来,人全都倒了。」广东省梅州岗背村基层卫生院医师钟新说。我们跟四位乡村医生聊了聊。年纪最大是 62 岁的王村医,守护麻雀崖 40 余年,不会普通话。北头村申红玲是唯一的女村医,负责照看 1025 名村民。他们是中国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微小、敏感且重要。这里不存在奇迹,有的是残酷、复杂、长期不被看见的现实:没有呼吸机、没有制氧机、没有血氧仪,没有布洛芬。截止 2023 年 1
cover
“新冠防治 有问有答”央视一套《生活圈》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对新冠防治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今天邀请到的专家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急诊科主任医师陈玉国马上看看今天有哪些问题吧↓↓问:生活中哪些方面不注意,容易发展为重症?答:1.不注意休息。感染新冠后,休息是很重要的,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如果熬夜、休息不好,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发展成重症。2. 不注意保暖。冬天天气比较冷,一旦着凉,机体的抵抗能力就
cover
这几年我打假了很多误导大众的急救新闻,读者朋友们在觉得气愤的同时,也有的在问:有没有正确施救的案例呢?之前有一则「丽水一男子跑步突发心脏骤停被成功抢救」的新闻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新闻摘自丽水市人民医院视频号:7 月 29 日晚上 8 点左右,丽水市体育中心一男子在跑步时突发心脏骤停倒地,病情危急......  此刻,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维维上前看到病人呈叹息样呼吸,上前评估颈动脉
cover
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各医院对120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要应收尽收,不得拒诊;在加强社区对居家隔离康复人员摸排的基础上,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在家自测血氧,明确简明监测预警标准。通知全文——根据目前本市疫情形势,为适应群众就医需求,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重症资源准备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