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打假了很多误导大众的急救新闻,读者朋友们在觉得气愤的同时,也有的在问:有没有正确施救的案例呢?
之前有一则「丽水一男子跑步突发心脏骤停被成功抢救」的新闻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新闻摘自丽水市人民医院视频号:
7 月 29 日晚上 8 点左右,丽水市体育中心一男子在跑步时突发心脏骤停倒地,病情危急...... 此刻,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维维上前看到病人呈叹息样呼吸,上前评估颈动脉搏动消失,确定为心跳骤停,立即采取胸外心脏按压,附近保安立即跑去提取了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正在跑步的丽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季中也参与抢救,并为患者进行了人工呼吸。 从男子倒地到抢救成功,前后时间不到四分钟。
后续病人被送往丽水市人民医院救治,脱离生命危险,此次教科书式抢救,诠释什么是急救「黄金四分钟」,为生命赢得了时间。
仔细阅读这则新闻我们会有如下收获:
要判断反应,还要判断呼吸,医务人员请判断脉搏。没反应、没呼吸(专业人员加上没脉搏),才是发生了心跳骤停,才可以开始心肺复苏。
濒死样喘息是患者呼吸完全停止之前的不正常呼吸,如果有濒死样喘息说明患者刚刚发生心跳骤停,此时患者被救活的概率大。随着时间的推逝,濒死样喘息会恶化为没有呼吸。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病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患者在睡眠的时候也会出现「喘息」,此时绝不可以实施心肺复苏。因为只要拍拍患者的肩膀就会发现患者有反应!
① 按压可以给全身重要的器官供血,比如大脑。我们尽早开始按压就会尽早让大脑继续有血液的供应。从而确保脑细胞不会过快的出现缺氧和坏死。
② 按压可以延长室颤的时间(to buy time),为拿来 AED 实施除颤争取机会。因为按压可以给心脏供血,让心脏有能量(比如氧气)继续颤动。如果室颤消失,患者会失去除颤的机会,将很难被救活。
③ 按压可以提高除颤成功率。如果第一次除颤没有成功,继续心肺复苏可以改善心肌的供血,可以提高下一次的除颤成功率。所以除颤之后,现场的急救人员立即恢复了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
④ 个别恶化为心搏停止的患者,通过按压可能会让室颤再次出现。此时再实施除颤,患者就又有了生存的机会。
救护车不可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把患者直接转送往医院都没有办法尽早实施除颤,只有安装在公共场所的 AED 才能实施尽早的除颤。看样子这个体育场不仅安装了 AED,还对保安进行了培训,点赞。
心跳骤停后,大脑开始缺血缺氧,即便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给大脑供血供氧,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只能提供大约正常 30% 的血流。所以,越早实施心肺复苏,越早实施除颤,患者就能越早被救活。患者大脑缺血缺氧的时间就会越短,患者脑功能受损的可能性就越低。
我们更希望救活一个脑功能完全恢复的心跳骤停患者,而不是一个脑死亡的患者。
所以这个患者现在已经完全清醒,就和第一时间有人心肺复苏,尽早实施除颤紧密相关。给现场实施急救的医务人员点赞,给那个保安点赞。
为什么在急诊科很多心跳骤停的患者不能被救活呢?
为什么在急诊科救活的很多患者神志都没有恢复呢?
为什么在急诊科救活的很多患者后来都去了 ICU 呢?
为什么在急诊科救活的很多患者最后还是去世了呢?
其实这一切都很可能没有人给这些患者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没有尽早实施除颤相关。
这些患者往往都是发生心跳骤停后,要么是被家属直接送往医院,要么是呼叫 120。无人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更没有尽早使用 AED。
这些患者被救活的概率会随着时间的推逝下降。即便送到医院后侥幸被救活,也会由于大脑缺血的时间太长,导致脑细胞坏死。即便被救活,患者脑功能也无法回复。
所以这些患者被救活后神志没有恢复。
所以这些患者才会插着气管插管被送到 ICU。
所以这些患者最后钱花光,就会放弃治疗。
总之,想救活一个心跳骤停的患者、想让心跳骤停的患者真正回归社会:人人学会心肺复苏(一定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处处安装 AED(一定要尽早使用 AED)。
转载、编译: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