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这么多年的麻将,打赌除了输钱(不提倡赌钱哈),你对麻将一无所知。
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麻将!
打开百科搜索关键词「麻将」,你将会看到一句对麻将最简短有力的介绍:一种智力博弈游戏。
比起扑克,麻将不但更讲求记忆能力和复杂的概率计算,还要猜测其余三家手中可能的牌型,才有机会于牌局中胜出。
光动脑还不够,还要结合手部动作。
「洗排推碰杠摸打」一气呵成,在这小小的四方麻将桌上,手随身动、身随心动,手脑协调在此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攒麻将局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三缺一」。
呼朋唤友之间,关系也逐渐熟络起来。
在麻将桌上唠唠家常,今年工作顺不顺利?感情进展如何?年夜饭吃了啥?是亲情和友情的进一步升华。
但如果你觉得打麻将的好处仅此而已,那就 too young too naive 了!
没开玩笑!
在一本名叫《社会科学与医学》的期刊上,中国科学家们一边搓着麻将一边发了篇论文:麻将,可以降低抑郁风险。
因为——很关键的,打麻将是一种社会参与(social participation, SP)。
社会参与指一个人参与社区或社会的程度,是健康晚年生活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度高的老人,抑郁、老年痴呆、死亡的风险都会大大降低。
而打麻将,毫无疑问,是一个社会参与度非常高的活动。
组一局麻将,你得叫人吧,4 个人少 1 个都不行;还得唠嗑吧,家长里短、八卦绯闻,还能在牌桌上了解世界局势。
前面提到的这份研究,就以 10988 名 45 岁及以上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
这些社会活动包括:
结果发现:参与社会活动的种类越多,且频率保证在一周一次或以上,抑郁情况的发生就越少。打麻将也不例外。
透过现象看本质,打麻将不就是「参加社交」嘛,还「免费为不与受访者同住的亲戚、朋友或邻居提供帮助」,这社会参与度不立马就上来了么?
降低抑郁风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打麻将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没准还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状。
阿尔兹海默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认知能力的衰退。简单地说,认知能力就是大脑处理日常信息的能力,认知能力受损,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反应速度都会明显下降。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脑和机器一样,更多不是「用」坏的,而是「放」坏的。得经常上点油润滑,再开动一下,才能用得更久。
而打麻将是一项智力活动。在打麻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视力、注意力、手部活动和精神活动,而这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大脑认知功能,并且增强执行能力。
坐在牌桌上,不仅要看场上的发牌情况,还要记忆其他人的出牌,每一次都是对智力的挑战。如何出牌、何时碰牌,提高自己赢牌的几率,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上面这项来自四川南充(?麻将本家了属于是)的研究,纳入了 69 位 65 岁以上的轻度认知功能受损老人,将其随机分成了麻将组和对照组。
麻将组每周打 3 次麻将,一共打 12 周,对照组不打麻将,只有日常活动。然后采用三种量表(MoCA-B, STT, FAQ)评估两组老人的认知能力。
研究发现:麻将组老人的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而对照组老人没有变化。
没想到吧?打麻将竟然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以后打麻将前,可以掏出一篇打印好的影响因子高达 22 分的 SCI 论文摔到桌子上,告诉大家——
打局麻将,提升认知,远离 emo!
前面提到的研究里,发现打麻将可以降低抑郁风险。
但研究者也发现:打麻将只与城市志愿者的抑郁症状减轻相关。研究者猜测,可能是因为在农村,打麻将往往是一种赌博活动,所以和心理健康的改善没有显著关联。
除此之外,打麻将离不开久坐。久坐不动的坏处,就不用多讲了吧。
所以说,打麻将虽好,但也要适度。根据以上文献中的研究,一周 1~3 次是比较合适的频率。
「四位麻友,东西南北。富人穷人,没了地位。洗牌交错,互相吹水。或赢或输,心里都美。」
不止是中国,今年是麻将流传至国外 100 周年,一个叫做巴布考克的美国商人把麻将音译为「Mahjong」。这 100 年的时间里,麻将征服了无数老外,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文化输出项目之一。他们编写攻略,他们举办比赛,他们甚至举办培训班……
在这小小四方的麻将桌上,你可以忘了生活的烦恼、工作的苦闷、学习的压力,沉浸在如何赢牌的麻将世界里,和亲人们共享团聚的时光。
那,还说啥,麻将搓起来!
✅ 宜:每打两轮,起身走走
❌ 忌:麻将一打就通宵,觉也不睡
✅ 宜:到点吃饭多喝水
❌ 忌:噪音巨大还抽烟
✅ 宜:放平心态,输赢皆可
❌ 忌:太过较真,动怒发火
本文合作专家:王擎 第二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学博士
本文审核专家:郑迪 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
策划:Chaos | 监制:Fei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