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远离艾滋,只有「小心」爱,才能「放心」爱

2020-01-16作者:林逸骁

shutterstock_1015637878.jpg

如果要根据提问次数把关于 HIV/AIDS 的问题排一个序,关于「会不会得艾滋病」这类问题无疑能够荣登「冠军」宝座。

从开始研究 HIV 病毒,到在一些公益机构从事 HIV 相关咨询工作,笔者已记不清楚,回答过多少次类似的问题——「接吻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口交会不会得艾滋」「万一安全套破了怎么办」……

提问者往往是和他人发生了亲密行为后,出现了「恐艾」情绪,虽然大多人都知道 HIV 主要通过性、母婴、血液三种方式传播,但「性」传播是日常生活中最为人关心的。

那么,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和他人发生了高危性行为,他感染 HIV 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科学研究结果

研究 HIV 性传播的确切概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究者们需要招募一群正常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跟踪随访他们进行性行为的方式、次数、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他们性伴侣的 HIV 感染情况等。

1. 研究存在问题

可想而知,无论是因为时间太久记不清、还是故意隐瞒,这样的研究结果并不准确,而且不同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差别很大。

除此之外,普通人很难清楚其性伴侣到底是不是 HIV 感染者,特别是性伴侣数比较多的情况。

2. 改进后的研究可以估计大致传播概率

要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需要招募一批有固定阴性伴侣的 HIV 感染者,一段时间后检查阴性性伴侣的感染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手段把各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以此来估计出性传播 HIV 的大致概率。

3. 性传播 HIV 风险的行为

如果把性传播 HIV 的风险根据无保护性行为方式进行排序,大致结果是这样的:

1. 肛交(被插入方,「受」)

2. 肛交(插入方,「攻」)

3. 阴道交(被插入方)

4. 阴道交(插入方)

5. 其他性行为方式(口交、手淫等)

但即使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小受」,其单次传播概率也仅为 1.4% 左右(每 71 次暴露行为 1 次传播),男、女结果相近 [1]。而阴道交的插入者,感染概率只有 0.04%。

人群传播风险低,在个人就是「0」或「1」

31379274_m的副本.jpg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有很多病例「一次就中标」么?如果 HIV 的传播风险真的那么低的话,那为什么现在感染 HIV 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在评估某种行为是否会传播 HIV 的时候,除了一般的概率,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一起进行考量。「传播风险」是对群体而言的,对个人来说那就是「1」或「0」的关系。

确实有人一次不小心就感染了,同时也有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概率就像是上帝在掷骰子,被丢中,也是无奈的事情。

传播风险的影响因素

很多因素,并没有包括在这些「平均」数字里头。

1. 个体因素

比如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很高,男方没有割包皮,女方处在月经期,性交过度激烈,性交时间过长,肛交之前灌肠,口交前后刷牙或者口腔有溃疡破损等,都会明显增加 HIV 传播的风险。

又比如,细菌性阴道炎会导致女性感染 HIV 的风险提高 8 倍,而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每高 10 倍,传播风险会增加 2~3 倍。

2. 多次暴露风险增加

虽然单次性行为传播风险看起来不高,但多次暴露无疑会使传播风险上升。换句话说,和 HIV 走得越近,接触越频繁,被 HIV 黏上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如果一个女性和 HIV 感染者进行了 100 次无保护阴道交,其累积感染概率可高达 10%,这还不考虑其他「加分」因素。

3.「减分因素」

有「加分」因素,自然也有「减分」因素: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体内病毒载量,包皮环切,充分润滑,进行有效的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具体参看其他资料)等,这些措施都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实际情景下讨论艾滋的感染风险,需要综合以上因素进行考量。

现实情景下 HIV 的传播

shutterstock_1052582789.jpg

对 HIV 感染而言,造成传播必须有一定的病毒量进入体内,虽然科学家们可以在唾液、泪液等体液中检测到 HIV 病毒,但含量是很少的,接触这些体液并不会导致感染。

1. 接吻不会传播

如果接吻要传播 HIV,除非你满嘴溃疡,还吃了别人一杯左右的口水估计才有可能。再不然就是两个人亲的太猛以致鲜血淋漓。这也是为什么说唾液是「安全体液」的原因。

2. 安全套不能百分百阻挡

至于「安全套破了怎么办」,其实这是关于安全套为什么不能百分百阻挡 HIV 的问题。

套套质量不可靠,不正确佩戴套套,错误使用油性润滑剂,带两个(或者多个)安全套,性交过程中安全套则更可能破损、滑脱,这样就有可能感染 HIV。

总结

1. 要明确性行为传播 HIV 的确切概率并不容易,研究给出的平均结果显示单次暴露感染风险并不高,最高的行为方式是肛交(接受方);

2. 一次暴露也有可能感染,多次暴露风险增加,还有包括其他性病等因素会加大传播风险;

3. 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保证把 HIV 性传播风险降到 0,所以如果不了解那个即将「亲密接触」的朋友,请把他(她)当做潜在的感染者,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比如正确使用安全套,明确对方感染状态等)来降低传播风险;

4. 艾滋传播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进入人体,唾液含病毒量极小,是安全体液,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感染,唯一的确认办法是到当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检查,不要根据任何症状瞎猜瞎想。

艾滋病只是万千疾病当中的一种,可防可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请记住,只有「小心」爱,才能「放心」爱。


参考文献

1、Baggaley RF, White RG, Boily M-C. HIV transmission risk through anal intercourse: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HIV prev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0 Aug;39(4):1048-63.

作者:夏安

该文章由作者独家授权丁香园使用,拒绝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相关文章

cover
又到了一年一度12月1日,我们迎来了「世界艾滋病日」。先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因为直到9102年的今天,不管大家承不承认,全社会依然大规模存在着「恐艾」心理,也会有不少人看了文章之后吐舌头不断「自我诊断」。事实上,艾滋病,或者HIV的传播途径非常清晰,很容易排除,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艾滋病,而是「恐艾症」——也就是「害怕自己得了艾滋病」的病。更多情况下,口腔里发生的奇怪表现经常另有他因。所以,希望
cover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即肺结核最为常见。经过人类医学工作者的努力,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从医学角度上,它可防可治,但如果不进行适当治疗,高达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失去生命。2003 年,一则「花生中的物质可治肺结核」的科技新闻引发了巨大关注,包括英国 BBC 在内许多媒体都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在中文媒体上,这则新闻更是得到了大量传播,许多健康专栏甚至医生都
cover
艾滋病其实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通过血液、母婴、性等途径传播,日常接触并不会感染。不过许多人仍是「谈艾色变」,艾滋病患者也常被误解。我们梳理了一些艾滋病的常见问题,不妨来测测你的「艾滋病知识储备」。希望大家都知道答案,不再歧视。测完你将得到√ 测试题答案解析,正确了解艾滋病√ 已经整理好的「艾滋病进阶科普」,包含:① 普通人或患者正确应对方法② HIV 相关检测百科√ 更多免费专业的健康自测
cover
怎么办?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回答就是「找医生」。医学上除了少数像「感冒」这样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好的病以外,大多疾病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艾滋病也是如此。艾滋病本身杀不死人,但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慢慢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2~10 年),最后人体丧失免疫力,没有免疫力的人体就像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敌人(其他病菌、肿瘤)要击溃这个国家易如反掌。去哪儿?怀疑 HIV 感染一定要尽快到当地疾控中心或者医院进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