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近视发生率不断攀升,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达到 6 亿,青少年近视率更是超过 90% ,位居世界第一。
尽管近视目前暂时依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无论是大众还是医疗专业人士,都在不断追求新的近视治疗方法。其中,既能有效控制近视,又能使患者摘下「框架眼镜」的 OK 镜是备受瞩目的治疗手段。
作为眼科医生,我常收到这样的询问:
戴 OK 镜能治近视吗?戴 OK 镜和戴框架眼镜哪个好?戴 OK 镜会不会对眼睛造成损伤?什么人适合戴 OK 镜?戴了 OK 镜就能保持度数不加深吗?
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但患者却很难系统地获取相关知识。为此,我根据自己在临床的经验,整理了大众对配戴 OK 镜最关心的 5 个问题,一次解答。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OK 镜的全名叫做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是一种特殊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讲解 OK 镜为什么能降低近视度数之前,我们需要理解简单介绍一下,近视是因为眼睛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
眼球屈光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视力)由角膜曲率(角膜的弯曲度)、眼轴(眼球的长度)、晶状体共同影响。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屈光不正,也就是近视、远视或者散光。
不过,由于验光时要控制晶状体的调节(比如扩瞳验光),而且晶状体的屈光度变化相对比较慢,而且稳定,所以这项暂时不列入考虑。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近视主要是由眼轴长度 + 角膜曲率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OK 镜就是通过影响后者「角膜曲率」,让角膜中心区域的弯曲程度降低,从而影响眼睛的屈光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所以说,OK 镜属于可逆、非手术、物理矫形的近视治疗方法。
要比较 OK 镜和框架眼镜的效果,我们需要弄清楚两者的区别。我们已经知道,近视主要是由眼轴长度 + 角膜曲率组合构成。如果我们用前者「眼轴长度」作为评价指标,那么配戴 OK 镜的近视控制率能达到 35~60%,效果高于框架眼镜,属于中、高强度的近视控制方法。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为什么?因为在我们验光配框架眼镜的过程中,都是默认「眼球朝正前方、视线通过镜片的光学中心」为基准进行的设计。(回想一下配眼镜的过程,是不是都有让你把下巴放到台子上,眼睛直视前方图片的过程?)
但是我们的框架眼镜并不能跟着我们的眼球一起转动,所以除非我们保持眼镜直视前方、通过全身一起转动来看旁边的景物,否则当我们的眼珠往其他方向转(比如用余光偷瞄旁边或者翻白眼)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就没能通过框架眼镜的光学中心。
这样一来,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时刻保证我们的视线能始终通过眼镜中心的理想位置(光学中心),这样就可能影响到近视控制的效果。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与传统的框架眼镜相比,OK 镜的镜片直接贴附我们的眼球表面(角膜),镜片活动度小,也能够跟随眼球一起转动,这就能让配戴眼镜者的视线始终保持在理想位置,所以控制近视的效果更好。
2019 年发布的《国际近视管理指南》还指出,由于 OK 镜只需要在夜间配戴,考虑到社会对近视患者仍然存在一定对偏见,所以和框架眼镜相比,配戴 OK 镜可能对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建立有更积极的影响。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配戴 OK 镜同时也是一件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麻烦事」。
一副 OK 镜的价格动辄上万,配戴者还需要频繁复诊、并做好日常护理。除此之外,儿童配戴者很难自行摘镜、戴镜,这项「工作」自然就落到了家长的身上。
因此我建议,虽然从控制近视效果来看,OK 镜要优于框架眼镜,但考虑到时间、精力、经济等因素,实际配镜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常常有家长问:
我的孩子近视 200 度,能戴 OK 镜吗?
虽然 OK 镜对低、中度近视和瞳孔较大的儿童来说,近视控制的效果都不错。但要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配戴 OK 镜,并不完全取决于近视度数。
我们可以认为,角膜曲率(A)+ 眼轴长度(B)=近视程度(C)。
那么,同样是 A+B=5,A 和 B 分别可以有 1+4,2+3,2.5+2.5 等许多不同的组合。而这些不同的组合,就意味着不同的「眼底」或「角膜」并发症风险。
眼轴(B)越长,以后近视眼底并发症(如黄斑变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的风险越高;而角膜曲率(A)越陡,发生圆锥角膜的风险越高。因此,即使是近视度数不高但眼轴长的儿童,也应该积极做近视控制。对于不同的人是否适合配戴 OK 镜,我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听从医生的建议。
有不少人认为,OK 镜就是靠外力把角膜的弯曲程度「压扁」,因此产生了「OK 镜会对角膜产生磨损」的误解。
实际上,我们的角膜表面有一层上皮组织,这层上皮组织会不断地再生更替。角膜塑形的本质是让上皮细胞长成中间薄、周边厚的「近视隐形眼镜」形状,相当于让我们的眼睛「自带眼镜」,而不是「强行压扁」角膜。
当停戴 OK 镜后,角膜上皮做的那层「近视隐形眼镜」随着生长周期,自然更新脱落,角膜上皮重新生长出来,原本的近视就又出现了。近视度数越高,OK 镜的塑型量就越大,可能出现上皮脱落、点染的情况。但角膜上皮更新得很快,一般来说,新的角膜上皮生长出来就能恢复正常。
当然,如果出现角膜损伤的情况,应当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士来决定是否需要处理、怎么处理。
配戴塑形镜所要面临的另一风险是感染。据调查,配戴 OK 镜后,微生物性角膜炎的估计发病率为 7.7/10000(全部)和 13.9/10000(儿童)。这一发病率虽然看起来并不算高,但考虑到我国近视人群的基数巨大(至少 6 亿),所以潜在风险仍然需要重视。因此,配戴 OK 镜的患需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式、配戴方式、及时且准时到医疗机构随访。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必须明确的是,配戴 OK 镜对近视控制产生的效果并不等同于控制近视度数始终不变。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近视本身就可能继续进展,OK 镜控制近视的效果是适当降低度数以及延缓进展,但这不意味着患者近视「度数」保持不变。
不过,虽然 OK 镜的近视控制效果(控制率)会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但配戴 OK 镜的患者近视度数的「加深速度」会变慢。
对于摘下 OK 镜的人来说,这就相当于停止了「角膜重塑」的过程,等眼睛的角膜上皮更新生长后,「自带近视隐形眼镜」的效果就消失了,近视度数自然会出现一定的反弹。此外,近视控制研究显示,与戴框架眼镜的人相比,停止戴 OK 镜可能导致眼轴更快地增加,恢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再次减慢。
这表明,OK 镜片有一定的反弹效应(但并不明显)。如果停戴半年后眼轴增长加快,结合我们开头提到的近视=眼轴长度 + 角膜曲率的组合公式,可以判断出近视仍在进展,此时可以考虑继续配戴 OK 镜。
你有听说过或者使用过OK镜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呦~
作者:梅颖
责编:陈以寒 刘昱
图片来源:见文中标注
本文转载自「丁香园」公众号
首发自「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