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可以说是提神醒脑的利器了。对当代职场人士来说,工作日的命简直就是咖啡给的。
那么咖啡是怎么让人精神振奋的?喝多了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咖啡。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咖啡中的咖啡因,并不是真正「消除」了疲劳,只是暂时阻止疲劳信号传递到大脑。
在我们的日常体力劳动中,身体会代谢出一种神经调节因子 —— 腺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和腺苷受体相结合,给大脑传达疲劳信号。一旦腺苷受体结合了足够多的腺苷,它就会发出警告,告诉大脑我们累了、需要休息。
这就好比有时候家里电器开得太多,保险丝过热就会熔断自己,切断电流。电路被迫跳闸休息,避免电器受损。
大脑收到疲劳信号之后,就开始抑制神经兴奋,这时人就容易犯困和感到疲倦,开始昏昏欲睡。而咖啡因之所以能让我们兴奋,是因为它和腺苷具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
我们喝下一杯咖啡,咖啡因能抢在腺苷之前与腺苷受体结合,当大量的腺苷受体被占用,就会使得腺苷无法与腺苷受体结合,大脑收不到疲劳信号,就会继续保持活力。
然而,被挤到一边的腺苷并不会因为没有受体结合就因此消失,它仍旧在不断积累,当积累的浓度超过咖啡因或者等咖啡因代谢完毕时,就会「卷土重来」,依旧疯狂对大脑点疲劳信号。
所以,看似是能「消除疲劳」的咖啡因,并不是真正「消除」了疲劳,它只是在暂时阻止疲劳信号传递到大脑。也正是因此,咖啡并不能长久地起到提神作用。
就像用沙袋阻挡洪水,就算沙袋垒得再高,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洪水」,不仅迟早会有被冲垮的时候,而且冲垮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修复工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咖啡因的半衰期通常约为 4 小时,此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咖啡因代谢出人体的速度也不同。
有些人天生有对咖啡因不敏感的基因,也有一些人发现咖啡能提神的作用后,为了保持功效,一杯又一杯,越来越频繁地喝咖啡,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似乎原来只喝一杯就能提神,现在需要两杯,甚至加大咖啡的量,也不见有明显提神效果。
除了有些人天生有对咖啡因不敏感的基因外,出现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人体对咖啡因产生的耐受性。
人体内有一些基因,如 CYP1A2、PDSS2 等控制着咖啡因的代谢。这些基因比较活跃的人,代谢咖啡因的速度就比较快,摄入的咖啡因很快就会被清除到体外,喝了咖啡该困还是困。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咖啡因会增加腺苷受体的数量,或者换句话说,腺苷受体的「上调」可以补偿慢性咖啡因摄入,这可能是导致人体对咖啡因产生耐受性的最主要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取根据每日饮用的情况,停止 2 周~2 个月的时间,或一开始就只是有需要时才喝咖啡,每周只摄入一两次咖啡因或每次剂量之间间隔几天,就能改善。
FDA 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将其咖啡因摄入量限制为最多 400 毫克,比如现磨咖啡,咖啡因含量普遍比速溶咖啡高一些,一杯大杯 473 mL 某品牌的美式咖啡,咖啡因通常在 200 mg 以上,所以一天喝 1~2 杯就差不多了,否则可能导致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心跳过快或不均匀等。
这些不良反应,因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性和摄入量等具体情况,表现不一,并不是过量了就一定会出现。
网上甚至有谣言称「过量喝咖啡可以致死」,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觉得因为咖啡可以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问题,所以如果让一个人突然猛灌咖啡,就可能致命。
但是这种设想忽略了我们身体的反馈机制。理论上,如果要用咖啡因对一名普通成年男性产生致命性伤害,至少需要 149 罐左右的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但谁能喝这么多还不吐呢?机体的自我反馈机制肯定会在人们摄入致命过量的咖啡因之前发生。
其实只要没有过度饮用咖啡(长期超过 FDA 推荐摄入量)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会显著影响健康或致癌,甚至可以说,只要不过度饮用咖啡,咖啡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还有益健康。
多项研究证实了咖啡因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保护作用,也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适量摄入咖啡因与阿兹海默症的发生呈负性相关。
咖啡是工作疲劳时的绝佳伴侣,适量喝咖啡没问题,在享受咖啡的美味时,也记住两个原则:
当然,那些顶着一坨奶油、还齁甜齁甜的「含咖啡因饮料」,不光热量爆表,还会因高糖产生各种坏处,还是少喝为妙。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本文经由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级部主任 阮光锋 审核
监制:饭饭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参考文献:
1. Alsabri, S. G., Mari, W. O., Younes, S., Alsadawi, M. A., & Oroszi, T. L. (2018). Kinetic and dynamic description of caffeine. Journal of Caffeine and Adenosine Research, 8(1), 3-9.
2. Ammon H P,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caffeine tolerance.[J]. Arch. Pharm. (Weinheim), 1991, 324: 261-7.
3. Sections 402(f)(1)(A) and (C) of 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4. Mitchell DC, Knight CA, Hockenberry J, Teplansky R, Hartman TJ (January 2014). "Beverage caffeine intakes in the U.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63: 136–42. doi:10.1016/j.fct.2013.10.042. PMID 24189158.
5. Poole Robin, Kennedy Oliver J, Roderick Paul, Fallowfield Jonathan A, Hayes Peter C, Parkes Julie et al. Coffee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 BMJ 2017; 359 :j5024
6. Borota, D., Murray, E., Keceli, G. et al. Post-study caffeine administration enhances memory consolidation in humans. Nat Neurosci 17, 201–203 (2014). https://doi.org/10.1038/nn.3623
7. 王潭, 席娜娜, 郑荣远.咖啡因作为中枢腺苷受体拮抗剂的应用[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9(4):24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