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花一样的年龄,充满了希望与憧憬。可很多人的青春期,却是脸上长满了痘痘。
有人说,痘痘是我们还年轻的象征。但它不仅影响美观,还非常容易反复,等待其自然消退时间又太长。
为了战胜痘痘,大家可能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痘痘贴、祛痘面膜等,究竟是真有用还是瞎踩坑?
1. 原理评估:
有效正规的祛痘面膜,里面可能含有水杨酸、马齿苋等物质,具有消炎抑菌、抑制油脂、溶解角质等作用。
2. 效果评估:
对于痘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具有改善炎症粉刺、保湿等效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 风险评估:
4. 花费评估:
一盒祛痘面膜大约有 5~6 片面膜,一般可用 2 周,费用大致在 80~200 块钱左右。
5. 性价比评估:
性价比低,祛痘面膜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费用较高,且对于中重度痤疮没有明显效果。
推荐指数:★★
1. 原理评估:
首先,痘痘贴的本质是一种亲水敷料,把它贴在痘痘处则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让痘痘与外界隔绝,可以预防外来细菌感染。
其次,贴了痘痘贴后,角质层水分不能挥发出去,水分堆积软化角质,使得有效成分(如甲基纤维素等)渗入,达到吸附多余组织液和油脂、消除痘痘、帮助愈合等效果。
更重要的是,贴了痘痘贴后,难以再去挤抠,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感染风险。
2. 效果评估:
对于已有破溃的脓疱型痘痘,清洁干净后再使用痘痘贴,是有一定作用的。
3. 风险评估:
一般来说,使用痘痘贴还是较为安全,但需要掌握使用痘痘贴的适应症与方法。
4. 花费评估:
花费较低,一盒痘痘贴有 20~40 贴,一盒价格在 30~50 元,平均 0.75~2.5 元/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5. 性价比评估:
性价比虽然较高,但适应症窄,除脓疱型痘痘外,其他效果差。
推荐指数:★★★
主要是维 A 酸类外用药和抗菌类外用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 原理评估:
维 A 酸类药物,如维 A 酸乳膏、阿达帕林、他扎罗汀等,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色沉等多种作用。
抗菌类药物,如过氧化苯甲酰、夫西地酸、克林霉素、氯霉素等,能够杀灭痤疮丙酸杆菌,起到消炎作用。
2. 效果评估:
对于轻度痤疮,外用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同时也适用于中重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后续维持治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 风险评估:
维 A 酸类药物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至于抗菌类药物中的抗生素类外用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耐药性。
4. 花费评估:
一支外用药物,价格在 20~60 元之间。
5. 性价比评估:
性价比高,对痘痘有针对性治疗作用。
推荐指数:★★★★★
主要包括抗菌类口服药和维 A 酸类口服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 原理评估:
抗菌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等)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可抑制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改善炎症。
维 A 酸类药物(如异维 A 酸)可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及毛囊皮脂腺口的角质栓塞,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数的生长繁殖。
该药物针对痤疮发生的 4 个关键环节,均能起到作用。
2. 效果评估:
抗菌类药物对于改善炎症有较好作用,当使用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炎症较明显或爆发性聚合性痤疮早期治疗等情况下,可选择抗菌类口服药。
维 A 酸类口服药物对于重度痤疮患者(囊肿结节型)、口服抗菌类效果差及反复发作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 风险评估:
长期口服抗菌类药物,可能导致菌群紊乱,出现耐药性。
至于维 A 酸类口服药,不良反应包括:致畸作用(停用 3 个月后再妊娠保证安全)、皮肤干燥、光敏感、抑郁焦虑等,建议在医生整体评估患者情况后再使用。
4. 花费评估:
一盒药物大约 50 元左右,一盒可服用 10~20 天。
5. 性价比评估:
性价比高,维 A 酸类口服药是唯一可以显著降低痤疮复发率、缩短痤疮病程的药物。
推荐指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痘痘症状明显(有较多粉刺、红肿明显、长囊肿结节、易反复发作),还是需要咨询医生评估病情,规范治疗;以免产生其它并发症。
本文经由 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周勐 审核
参考文献:
[1]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9):583-588.
[2] Goodfield M J, Cox N H, Bowser A, et al. Advice on the safe introduction and continued use of isotretinoin in acne in the U.K. 2010[J]. Br J Dermatol,2010,162(6):1172-1179.
[3] Zaenglein A L, Pathy A L, Schlosser B J,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J]. J Am Acad Dermatol,2016,74(5):945-973.
[4] Tan J, Boyal S, Desai K, et al. Oral Isotretinoin: New Developments Relevant to Clinical Practice[J]. Dermatol Clin,2016,34(2):17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