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的自私和自负是人类由来已久的天性,但真正的「自恋」则远超此类。自恋的人不仅仅超乎寻常地「自我感觉良好」,他们还从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无视他人的需要。
「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来源于希腊神话里一个美男子,名叫 Narcissus。他貌美惊人,见过他的少女,无不深深地爱上他,但他却只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
刚刚说的这些,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相比还有区别——后者是一种精神问题。
你自恋吗?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了吗?
自恋的人会符合如下特征中的一小部分;可如果他具有大部分以下特征,也许他就需要正规治疗了。
你或你身边的人是否也有类似情况呢:别人对他的行为很不满,他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差,他往往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认为只有自己才能解决问题。
- 多数时间在考虑自己的事情,或者谈话中常常提及自己
- 渴望获得关注和赞美
- 过分夸大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 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 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 情绪波动很大
- 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 为了成功,可能不择手段
- 沉溺在对无限的成功、金钱和权力的幻想中
这样的人,大多还会表现为过度的高自尊,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典型地具有低自尊——在他们强大外表下,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
他们喜欢享受别人的嫉羡,而实际上他们才是嫉妒的那个,别人的成就会让他们感到遭到威胁。
他们的亲密关系呈现狂风骤雨的态势,往往也持续短暂;回首往事,他们看到的都是满满的伤害。
是的,他们很容易受到伤害,但要么完全不会有任何表示,要么就作出过激的反应。
他们也无法忍受任何批评。为了拒绝错误和失败的责任,他们会编造无数借口。
他们把自己视为天生的领导者,觉得自己可以任意摆布他人。他们从来不去听取别人的意见,却经常打断别人的陈述。
这些人中,有一些可以被称为自恋者,但并不至于患有人格障碍。比如比尔盖茨就常被称为是「自恋者」,但他的自恋程度并不至于毁掉他的生活。
研究证实,大部分人都有自恋倾向,觉得自己很有吸引力,很受别人的喜欢。自信、自爱具有一种魅力,而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更加独断和苛刻。
自恋型人格障碍怎样确诊?
精神障碍无法用实验室方法来诊断。如果人格上有了显著改变,医生可能会对就诊者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测或颅脑扫描来排除身体上的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发现明确病因,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会进行结构访谈、请就诊者做量表来评估就诊者的人格类型。
这时候,大部分专业人士会使用《自恋人格量表》。这是一个包含 40 个问题的量表,它可以评判你对权力和别人关注度的渴望。
自恋型人格往往形成于人格建立的青少年时期。但也有一些表现可以早在 8 岁时就出现,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在意他人对自己做出的反应。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许多人乐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自恋者。他们并不认为凡事争先有什么错,同时还觉得挺骄傲的。
为什么会患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存在数种理论,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多因素作用造成的,包括人们应对压力的方式和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等。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和无止境的夸奖可能是自恋的导火索。
家长需要记住,「爱护养育」和「宠溺」之间是有区别的。
而另一方面,从小被忽视和虐待的孩子也可能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这几乎是一种生存本能,因为他们觉得无人依靠,必须自己照顾自己。
自恋型人格障碍有的治吗?
尽管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通过治疗,患者有望重塑歪曲的自尊、建立现实的期望。
并没有什么药物能够医好人格障碍,但抑郁、焦虑往往和自恋型人格障碍伴随出现。这时,针对这些症状进行药物治疗是有好处的。
另外,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酗酒或嗑药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因此,针对成瘾的专门治疗也十分重要。
在儿童期,专家建议过分宠爱、夸赞孩子的父母收敛些,而对孩子关注不足的家长,则需要加强关注和照顾。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以学习采用更为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交往,但这个过程的实现取决于他们对于负面反馈的接受程度和想要改变的欲望强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