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还是会自卑?

2021-04-14作者:俞林鑫

一般来说,幼时得到较多肯定的人,容易形成自信的品质;相反,幼时经常被否定的人,则容易自我怀疑。但确实如题主所分享的,幼时成为了 「别人家小孩」 的人(这些人曾经得到很多表扬),却非常不相信自己。如何理解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涉及到自我的本质了。

人的自我是丰富的,有好有坏的。所以当某种品质被过份强调时,另外一些对立的品质只能被压抑了。当一个人被夸奖时,往往强调的是其好品质:聪明、懂事、善良...... 那么与这些品质对立的成分:无能、自私、调皮...... 虽然它们也存在于内心,却不敢再表现出来了。在任何有可能呈现这些品质的情景下,都会唤起焦虑的反应。

自尊的稳定来源于整合:好品质与坏品质的整合。当一个人无法整合自身的缺点时,他的自尊是不稳定的,他特别害怕别人的评价。很多人以为 「当有一天我足够强大、聪明或成功时,我才会自信」,其实是一种盲目的推断。如果你无法接纳真实自我中弱势的部分,你永远无法真正自信。

「别人家的小孩」,这些人自我中的某些品质被过份的强调,相当于在自我中建立了好坏两分的对立状态。好自我拚命要打败坏自我,拚命想把坏自我扔到一边。但坏自我就像影子一样,无法被清除。完美主义者、强迫症者、抑郁症者,诸多心理障碍者的本质,便是无法接受与面对坏自我。这些人试图通过 「想通某个问题」、「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 等方式去压抑坏自我,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这些 「别人家的小孩」,当一切较顺利时,他们倒还能维持内心的稳定,但一旦遇到外在的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危机。失恋、学业失败、工作挫折等等,都会让这些人的好自我与坏自我之间的冲突激化,严重的话出现抑郁症或强迫症等心理障碍。作为在名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听到过很多从小优秀的 「别人家小孩」 的心路故事,深知他们的不容易。

所以,表扬对人是有害的。表扬、夸奖、好名次,这些身外之物一方面让人产生自恋满足,另一方面让人执着于好自我的获取,执着于这种自恋满足。过于执着于这种满足的人是脆弱的,易怒的,贪婪的,我们不难看到某些名人或牛人,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试图把坏自我压抑下去,内在的张力被制造了出来。任何评价的情景,唤起的不是信心,而是紧张。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是适度的肯定。实事求是的肯定,不要过头,否则令人害怕。肯定时,更多的强调一个人的努力、勤奋、认真等可控的心理品质,而不是聪明、能干、自信等这些相对不可控的心理品质。

拥有自信的关键是接纳自身弱势或普通的品质,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干的主要就是这个事情:让人接受与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要慢慢地领悟到,所谓的成功、地位、优秀,这均外在的 「名相」 的本质是空的,是变动的,是不究竟的。生命的本质是无常,自我的本质也是无常。如果这一点被你看透了,那么你便不会再执着于好自我,真正的自信便自然地浮现了。

相关文章

cover
在很多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特征:与人交往时落落大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公众面前表演毫不怯场......这些表现,其实都源于同一个品质,那就是:自信心。相信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而我们家娃却总是扭扭捏捏,总是看起来信心不足呢?难道这是先天决定的?」当然不是,自信心是后天建立的,而在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中,父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
cover
拥有蜜汁自信可以助你工作、心情双丰收,朋友,你信不信?不信就听我给你演绎一遍这曲折的逻辑(开吹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好?社会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鉴于职业生涯对物质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大多数研究都衡量了个体相对于他们的同龄人的幸福程度,很少将愉悦感视为一种动态的,在人内部的现象。职业生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展开,我们对职业满意度的看法也是如此。职业发展轨迹的概念 - 不仅仅是在 B
cover
大多的时候,我们会把朋友当成好客体,当你失落或痛苦时,能够从这个好客体中寻找到安慰和鼓励,当你快乐或成功时,也能够分享同样的情感。我们很少会对朋友产生负面的情感,即使有的话也往往被压抑了。在亲密关系中(指的是恋爱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负面情绪的产生及冲突则是常见的事情。一位幼时经常目睹父母争吵的人,困惑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父母老是在争吵?」越是亲近的关系,越是容易把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
cover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客体化」,是导致人们产生容貌和身材焦虑的主要原因。自我客体化,简单来讲就是用第三者视角的评价定义自己,在评价自己时会想,如果我是别的人,我会怎么看待自己,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比如,一个女孩在照镜子时想,我是不是太胖了。这时她参考的标准,常常不是她自己认为的胖瘦标准,而是社会上规定的,女性体重超过多少就是胖。这种现象就是自我客体化。随着大家对运动、身体素质的逐步重视,大众